■文/苏 和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当中自主地进行活动,得到个性化发展的活动形式。有效的区域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快乐健康地成长。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区域活动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阐述了教师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些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环境。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规划区域活动环境。笔者发现,小班的幼儿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当游戏区的材料不足时,幼儿就会从操作区拿来合适的材料,给娃娃做饭吃,或者招待客人,同时,幼儿还会跑到图书区拿来故事书给娃娃讲故事。由此出发,笔者便和幼儿一起将这三个区域进行整合,对“娃娃家”的区域环境进行了“增肥”,对“操作区”和“图书区”进行了“瘦身”。这样一来,幼儿更加喜欢玩“娃娃家”游戏了。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幼儿更喜欢以情境游戏的方式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索。以“数的组成与分解”课程为例,笔者如果在数学区投放与数字相关的操作材料,幼儿玩了几次后就不愿意继续玩了。可是如果笔者将其与“超市购物”区的游戏进行整合,则可以在游戏情境中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和生动,幼儿也乐于反复玩这类游戏,从而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进而在多次的游戏中达成了“数的组成与分解”的教育目标。
开展区域活动并不只是让幼儿去做一做和玩一玩,而是需要教师在活动中渗透各种主题教育,让幼儿在适宜的区域活动环境中边玩边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环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传统文化浸润幼儿心灵。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中秋节时,在教室的活动区域挂上幼儿创作的关于月饼和月亮的绘画,让幼儿在浓郁的氛围当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在元宵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各种灯笼的图片,并准备相应的剪纸,指导幼儿充分地发挥创造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灯笼。如:有的幼儿画出了一只小青蛙,把小青蛙放在荷花上,用画纸做成了一个小灯笼;有的幼儿折出美丽的千纸鹤,做了一个会“飞”的灯笼;等等。对这些有创意的表现形式,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并表扬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化发展,活动方式要易于被幼儿接受。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个体的不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幼儿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在开展相关的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区域游戏项目,充分、自主地去操作游戏材料。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随意指手画脚,或者以命令的语气让幼儿停止或者去做某些活动内容,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方式。这会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产生不好的学习体验,也无法有效发挥出区域活动提升幼儿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的作用。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在区域活动中通过对幼儿的细致观察,引导幼儿解决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巧妙地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如在大班跳绳的区域活动中,首先,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要检查跳绳数量和活动场地,为区域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名幼儿,查看幼儿在跳绳活动过程中是否出现摔倒、磕碰等情况,一经发现要及时干预和处理,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和实践提供安全保障。最后,教师要及时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以增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信心,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能够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既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结合班级活动室的实际情况、区域活动的主题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科学合理地在班级活动室中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区域中设置不同的环境,以有效满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需求,并在区域设计中为幼儿创设更加丰富的区域活动,投放趣味、适宜、开放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例如,最为常见的活动区域分为美工区(包含手工、泥工、绘画等小区域)、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阅读区和角色游戏区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公共空间为幼儿设置一个集体活动区域。关于集体活动区域的设置,教师首要考虑的就是区域的活动空间要足够大,以避免幼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因为场地的狭小而发生磕碰。宽敞的活动空间还能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活动材料,同时可以打破活动对于班级和年龄的限制,为更多的幼儿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使不同班级的幼儿在集体区域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作用。
在区域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活动材料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区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活动体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注重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尽可能多地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根据活动需要从市场上精心采购的,一种是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自主制作的,如旧报纸、纸盒、用过的瓶瓶罐罐等,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区域活动是根据不同的主题来开展的,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使区域活动更有目的性、指向性,通过对材料的不同组合、不同游戏难度的设置,让幼儿得到一定的发展。如在语言区域,可以投放与语言有关的识字卡片、有声故事书、学习动画等材料,以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在美工区域,可以投放画画本、橡皮泥、色彩缤纷的糖纸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手工创造的活动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在数学区域,可以投放不同数量的动物模型、数字模型等,让幼儿按照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分类和计数,以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在生活区,可以投放豆子、碗、勺子和瓶子等材料,让幼儿自主玩“搬豆子”的游戏,以增强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公共区域,教师要考虑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结合班上幼儿的实际情况,匹配各层次的游戏材料,尽可能在公共区域活动中顾及每一名幼儿的感受。
为了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渗透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交通规则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幼儿通过PPT和动态视频,对“在过马路的时候,红灯停、绿灯行、看见黄灯等一等,而且一定要在斑马线上过马路”等交通规则有初步印象。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不遵循交通规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有的幼儿就会联想到不遵守交通规则非常容易出车祸等,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让幼儿充分意识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严重性,从而在生活中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最后,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里投放红绿灯、汽车、交通标志等道具材料,供幼儿进行情境游戏或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巩固交通安全知识。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科学设计区域活动的内容,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情境,让幼儿在宽松、活跃的活动氛围中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出幼儿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