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东辉 袁爱中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国近代革命以来,红色成为了象征进步、象征胜利的颜色,大多数与红色相联系的事物都被赋予革命的意义,红歌也是如此。红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鼓舞斗志、团结民众,在革命不同的发展阶段创作出的广为传唱的典型歌曲,用以宣扬红色历史革命文化和表现昂扬进步的时代精神内涵。红歌作为一项独特的“民间话语形式”,是传播和弘扬社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具有宣传党的军事思想、发动群众、鼓舞士气、凝聚军民力量的作用。
红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独特的政治现象,既有着浓厚的政治指向性,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识内涵,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根本要求。红歌的中心主旨是歌颂中华民族、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而西藏红歌则是藏族人民歌颂祖国、歌颂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歌曲,它承载着藏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感情和文化特色。
1.语言浅显富有生机
西藏红歌的特征源于民歌的表达形式,通常民歌具有情真意切、简洁明畅、百姓喜闻乐见的特点。西藏红歌也形成了曲调优美、歌词语言浅显但又不单调,富有生命力的特点。例如 《北京的金山上》,歌曲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唱到:“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用词朴素,比喻句也比较简单,但却能让人深切地体会到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再比如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直抒胸臆地唱出“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呦,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哟”,直白歌词充分反映出藏族同胞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
2.寓情于景隐喻手法突出
在革命战争年代,红歌借鉴民歌的艺术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创新,逐渐形成了突出的隐喻表现手法,天空、草原、云朵、日月、山川湖泊等元素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同一个妈妈的女儿》中,太阳、月亮、光明比喻着母亲与女儿的关系,也隐喻了藏族与汉族及祖国之间的亲密关系;《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对太阳、雄鹰、草原、雪山等西藏日常景色做了大幅描写与赞美,这些景物成为了“叫人歌唱”的“无限好风光”,隐喻着西藏民主改革后藏族人民改头换面的新生活。
歌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其内容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藏族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消灭了黑暗残酷的农奴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承载着多重文化观念与内涵的西藏红歌则是这整个历程的记述者和见证者。
多数西藏红歌创作于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社会民主改革标志着西藏完成了从落后封建的农奴社会转变为先进民主的现代社会的跨越,从此,“民主”理念开始在雪域高原上绽放飘香,民主革命精神也得以传承。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歌曲有 《翻身农奴把歌唱》。《翻身农奴把歌唱》创作于1965年,是记录片《今日西藏》的主题歌,这首歌曲歌词简短朴实,“太阳”“雄鹰”“高原”等景象因为民主改革的成功而焕发光彩;“霞光万丈”“春光无限”,既是对西藏自然风光的表述,也是对西藏人民精神气质的表达。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潜意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能够影响人们的言行举止。而红歌不只是艺术和审美的结合,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和革命思想的载体,西藏红歌就是在新时代中对西藏崭新社会风貌的集中表达。
源自于民歌的革命红歌,其文化内涵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即在不同的时代阶段,歌曲所蕴含的内容还有主旋律都各不相同。西藏红歌伴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农奴制的废除、民主改革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而来,所反映的是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主导议题。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西藏红歌会根据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调整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情感和思想上也表现得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使得西藏红歌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比如,反映民主改革的《远飞的大雁》《北京的金山上》体现的就是广大藏族人民获得解放时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春风在心中荡漾》 《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 《天路》,表现的是西藏人民在和平发展阶段生产建设过程中的精神面貌。西藏红歌的这些审美特点,也兼具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它区别于其他的藏族民歌,牢记使命艰苦奋斗是西藏红歌文化贯穿始终的内涵。
红色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象征意义,其中,家国情怀就是红色承载的最有代表性文化内涵。西藏红歌也包含着家国情怀,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比如传唱度最为广泛的 《唱支山歌给党听》,虽然不完全属于西藏红歌,但因为藏族歌手才旦卓玛的演绎而广为流传,已然成为藏族同胞歌赞美祖国、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经典红歌;《再唱山歌给党听》,这首完全由藏族同胞谱词作曲的红歌,不但表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歌颂,还提到了其他民族,歌词“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我们一起再唱山歌哟,民族兄弟姐妹心连着心,我们携手和谐家园”是新时代下西藏红歌对民族认识的新阐释。
“认同”(identity)即认可、承认,从属性的视角看,认同是同一性和从属性的程度;从过程的视角看,是个体将群体身份纳入个人身份的过程。对一个群体而言,认同可以有效提升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反之,如果缺乏共同认同的群体则会面临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状况。可见“认同”对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重要性。2015年8月,党中央在京举行了第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即“五个认同”的理论;2020年8月召开的第7次西藏工作座谈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度重申了进一步加深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重要性。“五个认同”的理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加强对“五个认同”思想的践行,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学者安德森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指出民族历史的叙述是建构民族想象不可或缺的一环。传唱西藏红歌作一种独特的历史叙述方式,极具艺术感染力,对加强汉族与藏族之间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及国家认同有着极大的推动力。西藏红歌的内容多与革命建设有关,这些题材中丰富的故事大都源自于和平解放后西藏人民真实的生活经历,传唱这些红歌就是在讲述藏族同胞的生活变迁,就是在讲述西藏这片土地的发展。所以说,传唱西藏红歌不仅是对民族艺术的欣赏与传播,更是对人们民族情感的一次洗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和文化观。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大幅改善,相比之下,国际形势却充满了变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关系、经济发展都受到较大影响。西藏地处西南边疆,与印度、不丹及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相接壤,边界矛盾频发,国外反动势力与达赖反动集团常常伺机煽动民族分裂。为了维护西藏地区的安定氛围,引导西藏地区及广大区外人民形成坚定的反分裂意识,可以充分发挥红歌在这方面的作用。西藏红歌语言质朴、旋律优美,其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得以在人们口口传唱的过程中被发扬、被践行,这些歌曲中所承载的历史,是对革命先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艰苦卓绝的斗争品质最生动真切地描写,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在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