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安 吴 丹 米 钰 钱金平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综合征,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1]。良好的健康行为对疾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高度重视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而良好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是患者健康行为的前提和关键[2]。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指个体着手获取有关健康、健康促进活动、健康风险和疾病等信息方式[2-3]。良好的健康素养可改善居民健康行为,健康信息素养是健康素养的核心因素[4]。健康信息素养即认识健康信息需求、鉴别可能的健康信息来源并运用其检索有关信息、评价信息质量及其在特定环境下可用性、分析理解和使用信息做出好的健康决策的能力[5]。感知控制是个体对正在进行的实际控制的感知和感受。本研究拟以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感知控制为中介变量,明确健康信息素养与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提供新思路。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11月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6];(2)意识清楚,病情稳定;(3)能准确阅读或经解释后理解问卷内容;(4)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交流、沟通障碍;(2)有严重精神疾患;(3)有明显心、肝、肺功能障碍。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首发脑卒中史等。
1.2.2脑卒中健康信息素养测评量表 采用姚志珍等[7]编制的脑卒中专病问卷,包括健康信息意识、健康信息获取、健康信息理解、健康信息评判、健康信息应用5个维度,共21个条目。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21~105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信息素养水平越高。
1.2.3多维度健康控制量表 由Wallston 等[8]编制,后经李彩红[9]汉化并经跨文化调试。该量表包括内部控制因素、权威人士控制因素及机遇控制因素3个维度,共18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总分6~108分,分值越高表明该维度所代表的控制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力越大。
1.2.4健康信息获取行为量表 由Kalantzi等学者开发,后经王美凤[3]汉化,用于调查糖尿病患者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本研究对该量表进行修改完善,共38个条目,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总分38~190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水平越高。本研究Cronbach's α系数为0.915,内容效度为0.882,量表信效度均较好。
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同质化培训,调研过程遵循知情、自愿、保密原则,应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调查情况,获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场发放问卷,介绍问卷填写方式,指导患者独立填写,无法独立填写者由调查人员仔细询问后代为填写。 填写完成后,及时回收。共发出问卷366份,回收问卷362份,有效回收率98.91%。
本研究参与的调查对象共362例,其中男性236例,女性126例;年龄:30岁以下9例,30~40岁25例,41~50岁43例,51~60岁111例,60岁以上17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6例,中学135例,大专42例,本科及以上29例;婚姻状况:未婚14例,已婚323例,丧偶18例,离婚/分居7例;首发脑卒中228例,非首发134例。
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得分为(124.71 ± 19.01)分;健康信息素养得分为(65.70 ± 14.38)分;多维度健康控制得分为(59.49 ± 10.02)分。
表1 脑卒中患者健康信息素养、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及感知控制的相关分析(r)
以健康信息素养为自变量,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为因变量,感知控制为中介变量,使用SPSS的process 插件中的模型4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信息素养积极预测感知控制(β= 0.0896,P<0.001),感知控制积极预测健康信息获取行为(β=0.7631,P<0.001)和健康信息素养积极预测健康信息获取行为(β= 0.4433,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信息素养对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4433,间接效应为0.0684,总效应为0.5117,95%CI不包含0,表明中介效果显著,感知控制在健康信息素养和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3.37%。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健康信息素养得分为(65.70±14.38)分,处于中等水平。高于张楠[10]研究结果,低于姚志珍[7]研究结果,可能与安徽、河南省份地区经济水平欠发达和所在区域脑卒中患者文化程度有关。故应重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信息素养的提升,其次重视低文化程度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信息的传递,从而提高低文化程度患者对健康信息的获取、甄别、理解与应用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多维度健康控制得分为(59.49 ± 10.02)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低于杨兰等[11]研究结果,可能与患者病程较长,且疾病反复性、不确定性有关。调查结果[12]指出,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水平偏低,一般认为外部权威人士(如医生、护士)更能控制自己的疾病,而对自己控制疾病的信心缺乏[13]。同时,患者感知控制力可受内外相关因素影响。故应重视脑卒中患者健康内部控制因素水平提高,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未来对患者实施相关干预措施来促进其总体感知控制力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得分为(124.71 ± 19.01)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略高于及格分(总得分的60%=114分)。与妮娜等[14]调查结果相似。故应重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提高。随着网络信息化普及,患者获取健康信息途径增多,接受健康信息意愿增强。医院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专业的健康宣教平台,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疾病知识,医护人员积极指导住院患者关注并使用专业的健康宣教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健康知识,改善患者健康信息获取行为[1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健康信息素养和感知控制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患者健康信息素养水平越高,患者感知控制水平越高,健康信息获取行为能力越高。健康信息素养是健康素养的核心因素[4]。健康素养水平高的患者疾病知识相对更充足,有利于提高对疾病管控能力,改善应对方式[16],从而提高健康信息获取行为能力。医院作为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可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健康教育专业信息化平台,提供视听读相结合的疾病知识库。医护人员作为重要的健康教育者,可充分借助构建的专业信息化平台,积极调动患者及家属主动性,引导其关注学习疾病专业知识,并及时解答疑问。患者通过内外环境影响,逐渐提高自身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增强自身对疾病感知控制,提升健康信息获取行为能力,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Bootstrap法结果表明,健康信息素养对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4433,间接效应为0.0684,总效应为0.5117,95%CI不包含0,表明中介效果显著,感知控制在健康信息素养和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3.37%。健康信息素养能积极地预测感知控制,感知控制能积极地预测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健康信息素养能积极预测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医护人员可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积极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升患者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帮助患者提升对疾病感知控制力,增强自身对疾病可控制的自信,形成良好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感知控制、健康信息素养和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感知控制、健康信息素养和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之间两两呈正相关,感知控制在健康信息素养与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提示医护人员在关注脑卒中患者健康信息获取行为时,除了评估患者的健康信息素养,还应重视感知控制在两者间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