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达 周咪咪 郭爱美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杭州 310058;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杭州 310018)
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既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又改变了传统贸易模式,推动了对外贸易的扩张。Freund和Weinhold较早指出互联网技术通过降低市场进入成本促进了货物贸易,通过摆脱距离约束创造了新的服务贸易[1]。
从生产过程看,信息化降低了企业内部的通讯、协调成本,推动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贸易过程看,信息化以降低信息成本的方式降低了贸易的交易成本以及贸易过程的不确定性,有助于买卖双方的匹配,尤其是企业的信息化投资会扩大产品的范围,规范企业的服务,使企业更快更好地适应客户的需求。同时互联网的使用有效降低了交流成本,促进了贸易增长。经验分析方面,Ferro发现,运用自有网站与客户和供应商交流会使企业出口可能性增加11%;使用电子邮件的企业在国外市场上会比不使用电子邮件的企业多31%的销售量[2]。Ricci和Trionfetti表明除了高生产率外,受益于国外网络、国内网络和交流网络(邮箱和互联网)的企业出口表现更好[3]。Niru认为互联网降低了进入国际市场信息相关的成本,电子邮箱和网站的使用对企业出口和进口的扩展边际有积极影响[4]。国内茹玉骢和李燕指出电子商务同时促进了中国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及出口密集度[5]。李坤望等在异质性理论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企业信息化密度、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作为比较优势的新来源可以促进企业出口[6]。张铮基于同样的样本,表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出口额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7]。
已有研究信息化与贸易的文献虽较丰富,但多集中于信息化与出口规模、出口倾向上,还未曾涉及信息化与出口价格,而在产品内分工主导的国际分工模式中,出口价格是对外贸易利益获取的关键变量,可以客观评价和反映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微观上更关系到企业出口利润与要素收入的多寡。基于此,本文拟构建反映信息化与出口价格之间的经验分析框架,验证信息化水平对一国出口价格的实际作用方向,希望从中得到国家信息化建设与较多出口利益获取的有益启示。
基于已有研究,构建经验模型(1):
lnEXPIit=α0+α1IDIit+βXi(j)t+γc+γt+εit
(1)
模型(1)中,i和t分别表示国家和时间,被解释变量EXPI对应出口价格指数(EXPIF和EXPIV分别表示固定种类下和经产品种类调整的出口价格指数),用对数形式表示,核心解释变量IDI表示国家的信息化水平。控制变量包含:人均GDP(AGDP)、固定资本占GDP的比重(Capital)、贸易额占GDP的比重(Openness)、人口(Pop),分别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本禀赋、贸易开放水平及劳动力禀赋,γc和γt表示国家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本文基于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基本框架,参照Nath和Liu[8]的方法构建信息化发展指数(ICT development index,IDI),该指标体系中共包含3个分类指标和9个具体指标,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被赋予相应的权重并采用理想参考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详见表1。
表1 信息化发展指数测算方法
根据表1得到IDI的最终表达式:
IDI=(L×0.4+M×0.4+N×0.2)×10
(2)
其中,L=a/60×0.2+b/120×0.2+logc/5.99×0.2+d/100×0.2+e/100×0.2,M=f/100×0.5+g/60×0.5,N=i/100×0.5+k/100×0.5。
ICT接入和ICT使用的指标数据来自ITU World Telecommunication Indicator(WTI)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超过200个国家近180个ICT统计指标,数据均基于共同的国际统计标准,在国际层面上具有可比性。初等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World Bank Database)。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47①个代表性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②。
测算结果显示各国的信息化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结合表2的统计分析,各年信息化水平的最小值、最大值和中位数依次递增。从空间维度看,各国的信息化水平相差较大,说明国家间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具有异质性。各年的标准差整体呈倒U型分布,早期各国的信息化水平都相对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得以快速提升信息化水平,拉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随后,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相继追赶。可以预见,后续各国的信息化水平差距会进一步缩小,且在经历一定时期后有望趋同。然而目前信息化水平黏性较强,尤其对于低信息化水平国家更是如此,在考察期内,印度的信息化水平虽在不断上升,但仍处于所有国家最低。
表2 信息化水平描述性分析(2000—2018年)
基于CES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定义产品和种类,引入双层CES效用函数,分别假设产品和种类之间的替代弹性。参照顾国达和周咪咪[9]的研究,将产品i定义为HS92-6位码层面上,而将带有国别属性的六分位产品定义为种类j。对于出口国,t期出口国的出口总量表示为:
(3)
约束条件下,通过利润最大化可以推导出固定种类下的出口价格指数EXPIF:
(4)
其中,wit和wijt分别代表对应产品及种类的权重:
(5)
(6)
(7)
出口价格指数的测算数据来源于CEPⅡBACI国际贸易数据库。样本时间段为2000—2018年,以2000年为基期,其他各年份与2000年进行匹配。GDP平减指数来自WorldBankIndicator数据库。除出口替代弹性外,其他变量都可从现有数据计算得到。本文涉及47个国家,产品-国家对数量庞大,估计每种HS6位码产品的出口替代弹性,远非本文有限的篇幅可以解决。基于Broda[10]的研究,本文利用HS6位码进口数据测算了15个国家/地区HS4位码产品的出口替代弹性,对相同HS4位码产品的出口替代弹性取平均值,最后得到1 207个HS4位码产品的出口替代弹性值,不同的HS4位码产品将被赋予不同的出口替代弹性。
图1为47国各年平均出口价格指数。从横向看,EXPIF和EXPIV的总体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自2002年伊始,平均出口价格指数保持了陡峭的增长,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到2015年,平均出口价格指数出现了有波动的下降趋势,2015年后又呈现了缓慢的上升趋势。从纵向看,自2006年以来,经产品种类调整的出口价格指数一直处于固定产品种类下的出口价格指数之上,而且两者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说明扩展边际在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增加扩展边际有利于改善总体出口价格。
图1 平均出口价格指数趋势(2001—2018年)
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一国信息化水平与出口价格指数显著正相关,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显著性未发生变化,无论对于固定种类下的出口价格指数还是对经产品种类调整的出口价格指数均如此。可能存在两方面作用机制,一方面信息化可通过规模效应及生产率效应降低价格,另一方面信息化也可通过质量效应提高价格,并且质量效应占优,限于篇幅在此仅作为一种猜想不具体展开。无论是否添加控制变量,信息化水平对EXPIV的作用系数都要高于EXPIF,表明信息化水平对经产品种类调整的出口价格指数的提升作用更大。其他控制变量的符号与预期相符,固定资本(Capital)占比的增加会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例,从而提高出口价格指数;开放度水平(Openness)越高,国家间的贸易联系越便利,产品接触到的市场越广,稀释了市场竞争效应,对出口价格指数有提升作用;人口数量(Pop)是劳动力禀赋的基础,劳动力越丰富就越有条件承接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品环节的生产转移,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输出,反而降低了总体出口价格;人均GDP(AGDP)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生产和出口的母国效应导致的规模经济优势越明显,出口价格应该越具竞争力,但可能存在的另一种解释是,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形成意味着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发达经济体会在资源、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而货物的出口相当于跨国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会偏低,此外,发达经济体逐步实现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服务的价格相对更高,而以实物为载体的货物价格相对较低。
表3 信息化对出口价格指数的回归结果
本文采用OLS混合回归和关键指标的替代法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OLS回归依然稳健,受篇幅限制,结果不再展示(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关键指标分别使用两个分类指标ICT接入和ICT使用(用ICTL和ICTM表示)来替代,结果见表4的列(1)至列(4)。同时考虑到企业为了获取较多的出口利益,具有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动力,为了避免此类内生性问题,本文将信息化水平指标进行滞后处理,结果见表4的列(5)和列(6)。由结果可知,关键变量系数依然显著。
表4 信息化水平对出口价格指数稳健性回归结果
本文利用ITU WTI及CEPⅡBACI国际贸易数据库测算了全球47个国家2000—2018年的信息化发展指数及出口价格指数,并实证检验了信息化对一国出口价格指数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出口价格指数;经产品种类调整的出口价格指数高于固定种类下的出口价格指数,并且这种差距具有时间放大效应,说明扩展边际在一国出口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化对经产品种类调整的出口价格指数的影响大于固定种类下的出口价格指数,反映出信息化对出口价格指数的潜在影响机制,即通过增加出口的扩展边际提高了出口价格指数,其中的逻辑在于,信息化便利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有利于产品创新和新市场的开拓。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当前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的世界经济具有一定启示。基于消费者多样性偏好,出口的扩展边际有利于提高一国出口价格指数,改善一国贸易条件,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可以通过增加出口产品种类,扩大出口市场范围来规避“贫困化增长”;一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会通过增加出口的扩展边际来促进出口价格指数的提升,各国应重视信息化建设,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鼓励和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减少信息技术设备生产部门和运营部门的垄断;在现有价值链主导方设计的价值链治理模式下,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水平低,信息化发展能提升一国出口价格,间接提高其价值链地位。然而,信息化水平的“底部黏性”较强,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墨西哥和摩洛哥等发展中国家在本文观测期内,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为此,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信息技术接入、信息技术使用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三方面着手,积极推进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对广大农村地区,加快推广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注 释
① 指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匈牙利、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拉脱维亚、立陶宛、马来西亚、马耳他、墨西哥、摩尔多瓦、摩洛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国、土耳其、英国、美国。
②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部分样本国家最新的入学率指标仅更新到2018年,故本文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
③ 本文的扩展边际包含3个维度,新产品-新市场,旧产品-新市场,新产品-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