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城中街道新苗幼儿园 孙莎莎
1.游戏环境与材料
室内:建构区投放了大量的创意积木片。
室外:操场上投放亿童积木、碳化积木、清水积木、纸砖等。
2.幼儿的兴趣和经验
重新创设的建构区内开放式的橱柜、新的建构材料创意积木片、足够大的区域等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在建构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建构活动,掌握了常见的搭建技能,如垒高、架空、围合、穿过等。他们喜欢与同伴合作搭建,平衡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能在游戏中享受相互配合的乐趣。
上学期开展的资源课程“这里,是如东”,让孩子们对规划馆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规划馆地处县政府东侧,孩子们每天都能从那里经过,他们对规划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3.教师的分析与思考
建构游戏被誉为“塑造工程师的摇篮”,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顺应幼儿的兴趣,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追随幼儿的问题,让幼儿实际体验、亲历探究,在自主尝试、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建构能力,促使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尝试创造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多方面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建构区里投入的新材料创意积木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这一天,苗苗、乐乐、快快等人在建构区里忙得不亦乐乎。
“这里是电梯,从这儿上去能到达二楼的展馆。”
“再帮我拿两块积木,放在这就当是古街旁边的海鲜铺了。”
“快戴上眼镜,我们一起去看3D电影。”
……
原来他们搭建的是如东城市规划馆。看来,对于上学期实施的资源课程“这里,是如东”,他们还记忆犹新,只不过兴趣点转移到规划馆的建筑上了。他们的点子吸引了不少孩子的兴趣,刚开始,他们合作搭建的速度很快,后来搭建速度变慢了、合作效率降低了。孩子们预期的目标是搭建具有滨海城市特点的如东城市规划展览馆,最终却搭建成了三座同样模式的房子。
场景思考
孩子们的合作遇到了什么样的障碍呢?原来他们对规划馆建筑的结构不够清晰。在资源课程中,孩子们的焦点是规划馆内所呈现的如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对建筑物本身未能进行很好的观察。
于是,我们带着疑问,又一次走进如东城市规划馆,让孩子们直观观察规划馆有几层、每层的砖块是怎么构建的、一共有几个门等。同时,我们还将孩子们拍摄的规划馆照片投放在建构区,供他们参照模仿。
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下来,并在班级进行分享。在观察、记录、讲解中,孩子们对建筑物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也收获了团队合作的快乐。
解决了基本问题后,孩子们渐渐进入“创作期”,开始追求搭建造型的变化。他们画出了规划馆设计图,经过讨论投票,选出了两幅设计图作为搭建图纸。由图纸作者贝儿和萌萌担任组长,随后她们开始“招兵买马”,待各组成员确定后,根据以往惯例开始分组进区。
1.贝儿组
根据图纸,贝儿组的小朋友很快就垒出了一个没有顶和底的长方体。一旁的小宁惊叹道:“这简直是监狱,连窗户都没有!”小宁的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这也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大家都发现了规划馆没有窗户的问题。
⑴研究一:二维图纸和三维建构的区别
快快不得不承认小宁的话,有点委屈地说:“我们都是按照图纸搭建的。”大家一致看向桌子中间的设计图纸。图纸上只有规划馆的正面,其他方向的样子一概不知。实际的三维建筑可不像二维图纸,实际的规划馆四面都不是平面的墙——有的地方是凹进去的,有的地方是凸出来的,就连大门也和旁边的墙不在同一平面上。孩子们要想将平面图变成立体建筑,就要进行空间转换,如果只按照图纸搭建,就会出现目前的情况。
贝儿说:“我们不能只按照这张图纸搭建,还需要设计一张从规划馆上面往下看的图纸。”
很快,大家统计出规划馆的四面一共有5个门,其中正面和左侧面的门是比较大的玻璃连体门,其他的门都是单扇门,每扇门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凹于旁边的墙面。就这样,规划馆的俯视图便设计好了。
念念建议先把第一层的地基搭好,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地勾勒出规划馆的实际造型,也方便大家分组合作搭建,从而提高效率。
⑵研究二:砌有窗有门的墙
孩子们对创意积木片这种建构材料逐渐熟悉起来,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建构游戏经验,能用垒高、延长等常见建构技能进行搭建,也能与同伴一起讨论协商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搭建中,孩子们对规划馆典型特征的认识与把握还不够。
在对比孩子们搭建的作品与规划馆照片后,豆豆发现,规划馆的墙面分好几层,搭建时第一层的积木要横着摆,第二层得竖着放。
我们还欣赏了其他小朋友搭建的照片和视频,翻阅了有关建构的书籍,最后得出结论:将两片积木分开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随后在它们的空隙处摆放第二层积木,以此类推,就能砌出纹理清晰且通风透气的墙面。
窗户有了,大门要怎么搭建呢?杰杰拿来四个易拉罐,两两叠在一起摆在桌子一角:“这是大门的地方,得留一个入口。但一边没有支撑,怎样才能间隔垒出第二层呢?”一旁的木木猜测并尝试:“如果第二层的积木有一半是覆盖在第一层积木上,那它的另一边就不会塌下来。”原来像这样错位垒高、再加上上一层积木的压力就能保持积木两边的平衡。
在搭建过程中,由于搭建对象占地大、容易倒塌,孩子们一直处于小心翼翼的状态,还时刻提醒同伴不要马虎,无形中养成了保持场地干净、整洁的习惯。
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综合运用间隔垒高、组合围合、架空垒高、组合模式等多项技能进行搭建,不仅理解了建构游戏中观察与表征的关系,还在收拾玩具和整理环节养成了良好的清理习惯。
2.萌萌组
规划馆的雏形已经形成,再来看看连接规划馆二楼的天桥。
⑴研究一:改善天桥
木木说:“天桥下面的柱子应该很粗,不然支撑不住桥面。”
甜甜说:“桥面不能太窄,要不然有点像独木桥。”
于是,天桥的改善计划悄然启动。面对作品陈列区的楼房,我问:“你们能把搭建好的楼房从上往下一层层慢慢拆掉而不让它一下子倒下来吗?”
然然和木木小心翼翼地拆着,发现阁楼里两块积木侧立着、一块积木横放的架空垒高法可以用来建构天桥下面的柱子,架空垒高法搭建出来的柱子既形象又牢固。他们把方法介绍给淘淘和念念,不一会儿几排柱子就搭好了,随后在每两根柱子上平铺一层积木,两边加上扶手,壮观的天桥就完成了。
⑵研究二:增加楼梯
天桥即将竣工,小小建筑师们非常兴奋。组长萌萌走过来“巡视”了一圈问:“我们怎么到天桥上呢?”何何说:“幼儿园的二楼和一楼是用楼梯连接的。”“对,连接天桥的肯定也是楼梯,只不过它藏在规划馆里,我们没有发现。”轩轩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讨论之后,大家一致决定让萌萌在图纸上的天桥两边分别添上楼梯。
楼梯应该如何搭建呢?那就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寻找幼儿园的楼梯,教师负责查找收集图片、书籍,让孩子们再次感知楼梯的结构和特征。很快孩子们便对楼梯的组成部分以及外形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也掌握了多种建构楼梯的方法。最后,他们在天桥的一边搭建了一座螺旋式转梯,另一边则用了架空组合的方法搭建了单跑楼梯。
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孩子们在反复建构的过程中学会了验证、借鉴、举一反三……
然然说:“老师,上学期我们在操场搭建了‘未来的如东’,那这次可不可以还去操场上搭建规划馆呢?”看来,小小的建构区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了,我们决定在月底进行一场户外建构活动。
这天早晨,小小建筑师们在操场上开工了!
体验一:探索柱子的秘密
有了室内建构的基础,孩子们的搭建过程更加得心应手了,他们熟练地将室内建构经验迁移到室外建构活动中,但很快就遇到了问题:圆柱积木搭建的柱子总是垒到第五层的时候开始塌陷。多次尝试后,孩子们选择将两个长方块并排放在一起往上垒高,垒得越高,长方块中间的裂缝就越大,突然大门“轰然倒下”。宝宝一边整理倒下的积木,一边和旁边的贝贝商量:“这种互锁的搭建方式应该会很稳固。”在第二层垒高的时候,宝宝用长方块积木呈十字型交错放置,这次柱子果然搭得很高。“但这是方柱,而规划馆门口的柱子是圆柱。”贝贝提醒到。兄弟俩又开始重新想办法。
宝宝说:“记得老师讲过视觉错位,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每一层方砖的方向,那么层数越多,就越像一个圆柱。”
贝贝先用盖顶的地板确定两个门柱之间的距离,又喊来两个小伙伴,一起用宝宝的方法搭建门柱。他们不停地数层数,力求两边保持一致。就这样,门前的两个圆柱搭建完成。
体验二:完善周边的建筑
规划馆搭建成功了,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想法和创意——
“规划馆里不同的门进去的场馆是不同的,我们得建一个指示牌,方便不熟悉规划馆的小朋友迅速找到各个大门。”
“还要建一个停车场,来参观规划馆的人很多,而且都开着汽车,如果没有停车场,那他们就没有地方停车了。”
“规划馆后面的臭水沟太难看了,改建成垂钓中心怎么样?”
……
就这样,孩子们为规划馆“量身定造”了一系列的辅助建筑。
孩子们毕业前的心愿完成了,如东规划馆屹立在幼儿园的操场上。这是他们的毕业作品,更是他们对如东无限的爱的表达。建构游戏随着孩子们的毕业画上了句号,但留给教师的思考仍在继续。
本次活动注重生活、游戏、活动、经验在幼儿园课程和幼儿成长发展中的作用,让幼儿园周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现有课程相融合,从而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中,教师充分参与到幼儿的建构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搭建内容,提出问题,表现出对幼儿努力付出的赞赏;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敏感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将出现的问题化解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让幼儿的合作更深入、学习更具主动性。
规划馆建构课程,不单单是幼儿身份的转变,更是幼儿成长的宣言。幼儿计划搭建、进行建构并表征作品,对其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教师要鼓励幼儿更深入地参与、更长久地坚持、更富有创造性地思考,引导幼儿解决难题、团结协作、交流分享,并促使幼儿将所学运用于新的游戏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