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牯藏节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以贵州省黎平县为例

2022-11-03 14:51李迪琴刘宗沂刘进锋岑开秀
当代旅游 2022年9期
关键词:黎平县苗族融合

李迪琴 刘宗沂 刘进锋 卯 倩 岑开秀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引言

苗族牯藏节文化是苗族的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智慧结晶,是苗族优秀的物质文化组成部分和精神文化演变的重要载体,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牯藏节依旧可以保留自身特色传承至今。

近年来,贵州省实施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旅游扶贫政策,黔东南在下一阶段的旅游布局中,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的突破点。苗族牯藏节作为黎平县的特色节日,将其与旅游相融合创新发展,对于苗族节日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 牯藏节历史渊源

(一)牯藏节的起源

牯藏节,在苗语中的发音是牯哝江略,意为鼓社节,即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牯藏节的起源是什么时候,现在村寨中的老一辈们也无法说清楚,只知道是一代承传一代沿袭下来的。从寨老、牯藏头们的口中得知,传说中苗族的牯藏节在很早的时候出现的原因是苗族的祖先姜央公祭祀母亲“蝴蝶妈妈”。在姜央公、姜央奶成家之后,风调雨顺,二人也是生活美满,更诞下了孩子。后来的某两年中突然滴雨未下,庄稼收成也就不好。姜央找来了寨中的祭祀想要知道其中的缘由。巫师告诉他,原因是他的大儿子没有管好家中的水牯牛,在大儿子的疏忽中甚至踩到了蝴蝶妈妈的坟茔,蝴蝶妈妈非常不高兴,要求姜央过年的时候将那头水牯牛杀了作为祭品孝敬她。祖先是苗族的最高神,姜央遵从了蝴蝶妈妈的旨意。次年,风调雨顺,庄稼得了好收成,姜央一家再次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从此以后,苗族先民们便形成了年年杀水牯牛祭祖的习俗,逐渐也就形成了牯藏节。

(二)牯藏节发展演变

母系社会背景下,苗族先民最开始只对女性先祖进行祭祀,在上古时代的山东地区是非常盛行祭鼓习俗的。但受到社会生产力和当时社会文明发展的限制,早期的祭鼓习俗没有固定制度,各个地方的形式多种多样,风格更是随心所欲。在月历制定之后才形成比较规范的牯藏节。

苗族先民年年祭祖祈求风调雨顺,但是古法中的仪式又太过繁杂琐碎,在不断的发展中牯藏节逐渐从每年一次变成一年一小祭(也称小牯),若干年一大祭(也称大牯),一直沿袭至今。

《苗族古歌》中记载,苗族中的一属在三苗国战败后不得已从长江流域向西南山区迁徙,但在迁徙的过程中苗族依然保留过牯藏节的传统。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苗民来到了榕江县和黎平县地区定居,也将牯藏节这种传统节日带到了当地。现今苗族牯藏节主要分布于雷山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榕江县和黎平县的部分苗族村寨。

近年来,花衣苗族定居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平寨乡,在平寨乡举行的牯藏节是苗族文化保护较为完整的村寨之一。一般举行一场盛大的牯藏节由几个村寨联合举办,但是几个寨子会轮流作为举办地点。

牯藏节在苗民心中是神圣、庄严的节日,不对外开放,在当地还未开发旅游之前外人不能参加。随着物质基础和出行方式的不断发展,外来游客不断增多。在当地政府的主导和新兴传媒方式的传播宣传下,许多游客慕名前来。

牯藏节作为黎平苗寨的名片,顺理成章地成了当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地游客的涌入,当地旅游经济飞速发展,刺激消费的同时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节日意义

一是牯藏节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2006年5月20日,牯藏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名片,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符号,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和内容。苗族牯藏节有其独特民族文化内涵,节日可促进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牯藏节可增强苗族凝聚力。牯藏节持续数年,使“鼓社”成员牢记苗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强化自身苗族身份的归属感,提高了苗族人民间文化自信,加强苗族族群的凝聚力。

三是牯藏节可增强人与人间的文化交流。牯藏节特定的仪式程序和内容,较为完整地一代代流传下来。在这些传统仪式中,我们能看到传统文化的许多特征:祖先崇拜、农耕文明、家族观念等。借助这个节日,家属、家人、朋友的聚会进一步加深了人际交流、信息沟通和家族之间的联系。这些文化渗入每个仪式中,并通过参与者的体验广为传播。

二 牯藏节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一)黎平县旅游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黎平县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文化方面实力显著增强。这一切得益于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以及黎平县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始终坚持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一发展路线。

黎平县坚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民族旅游景点,开拓民俗文化旅游新渠道,从而增加群众收入,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各民族的文化内涵,突出其特色,发展旅游经济。同时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营销,促进旅游业发展。2020年“重走长征路共赴春之约”的活动在黎平县举行,各地旅游厅、体育局代表、抗疫英雄代表、媒体代表等人员参与到活动中,以这样的网络创新宣传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带动了旅游发展。

同时,黎平县推进“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利用多民族地区的秀丽景色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打造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充分利用各种旅游政策,抓住各旅游单位的帮扶机会,为旅游项目争取资金,加强景区管理力度,同时结合大力宣传加大景区知名度。目前已建成肇兴侗寨景区、八舟河景区、黎平古城翘街等景点。

(二)黎平县牯藏节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牯藏节是苗族最古老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由于时间间隔不同分为“大牯”和“小牯”。“大牯”每13年一次,是最为隆重的一次,而“小牯”每年都会举办,由不同的村镇轮流举办。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有较大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黎平县侗族人口较多,景点多数是以宣传侗族文化与鼓楼等建筑群为主。黎平县的特色旅游产品以服饰、民族特色建筑为主,对于牯藏节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导致旅游形式较为单一,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不足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从而带动文化宣传与旅游经济的增长。关于苗族民俗文化,旅游内容的开发不够深入,旅游产品与旅游产业的联动性不强,融合发展力度不大,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牯藏节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困境

(一)牯藏节知名度不高

黎平县对牯藏节这一文化节日的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外界许多人对牯藏节并不了解,牯藏节在外界知名度并不高,即使牯藏节是文化遗产,但当地也并未对此节日进行全面的宣传推广,在宣传方面需要更有体系的推广方式来提高节日知名度,针对牯藏节打造一条适合其传播发展的宣传道路,以此来增强外界人士以及当地人对牯藏节的熟知度,这是牯藏节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方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牯藏节文化传承体系不完善

经调查访谈发现,在黎平县许多年轻人对牯藏节的历史起源及其对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不够了解,有些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举办牯藏节,是什么组织在举办牯藏节。许多人都只是简单参与,并未深入了解这一宝贵的节日文化。在当地,老一代村民对牯藏节了解度高一些,但也并未给小辈讲述牯藏节相关历史,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牯藏节文化传递体系不完善,且人们文化传承意识不强导致。当地针对牯藏节文化传承方面的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在文化传递体系方面也有所欠缺。此外,当地人在牯藏节文化意义传承方面意识越来越淡薄,经过时间流逝,牯藏节便只是活动日历上的节日,人们只知道每年什么时候要举办节日,却不知道为什么举办,这是文化短缺,也是文化传承的一大遗憾,中国文化丰富度将会降低,苗族人民之间文化联系的桥梁也会遭受打击。

(三)文旅产业人才短缺

当今社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导游、旅游团、旅游公司也在逐渐增加,旅游专业人数增加,但在黎平县缺少了解牯藏节文化与当地旅游的复合型人才。牯藏节本身是一个神秘的节日,许多人都不了解,需要专业人士对此进行解说,目前黎平县就缺少这一类集文化与知识于一体的人才。在当地,年轻人不了解文化,老年人没有足够精力去介绍,并且当地老一代人不精通普通话,这也是交流上的一大障碍。节日文化熟知度不高,语言问题也是潜在危机,这无疑给牯藏节与旅游发展造成困难。

(四)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黎平县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也为旅游行业发展投入了一定资金,但投入的强度有待提高,特别是对牯藏节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融合方面的支持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强。在当地,发展资金大多数来自政府支持,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资金来源受到一定限制。

(五)文旅结合发展形式单一

黎平县牯藏节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方式比较简单,缺乏一定完整性与多样性,且大多数都是静态展示,缺乏动态表现形式,对已有的资源开发利用有所欠缺。

四 牯藏节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文旅融合品牌路线

将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同步进行,线下可联合学校、游客中心接待处、餐厅、酒店及车站等人流集中点,张贴牯藏节相关知识宣传榜,让牯藏节存在于大家的生活中。线上利用抖音、快手和西瓜视频等软件,发布与牯藏节旅游产品相关的微视频,加深大众对牯藏节的熟知度,进一步宣传黎平县旅游资源。线下线上同步进行,打造黎平县文旅融合品牌路线。

(二)完善节日文化传承体系

举办牯藏节文化传承讲座、访谈会和宣讲会,加强大众的文化传承意识,让大家积极地传承节日文化,让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其次,在校园内也要加强牯藏节的知识传播,开设社团、兴趣小组及节日文化课,主要进行牯藏节知识的传播,在校园内对大家进行牯藏节这一文化遗产知识授课,兴趣小组和社团可吸引大家去了解牯藏节文化,去传播、去继承。

(三)组合文化与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依托独特的节庆文化来更好地诠释地域文化,将牯藏节文化与旅游资源相融合,走文化旅游发展道路,不仅可以增强旅游项目,也可以传播与继承文化。我们可在旅游景区开设文化通道或文化旅游区,在其中举办牯藏节文化答题、跳芦笙舞、跳铜鼓、抹花脸等娱乐活动。举办文艺晚会,表演牯藏节中的祭祖歌,演绎牯藏节的传说故事。其次,售卖与牯藏节有关的旅游纪念品,比如牯藏节中一项特色活动—舂米做粑粑,以及其他特色产品。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

设立传统文化知识培训机构,将吸收的旅游专业学生进行再次培训,让大家对黎平县的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深入了解。其次,也可与大学或职业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培训,培养一批针对黎平县旅游资源的专业导游,给游客提供更为专业、舒适的服务。

(五)“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黎平县旅游开发资金大多数来源于政府,资金来源受限,应进行招商引资,吸引集团或企业对黎平县文化旅游进行投资,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发展资金,也可以打破资金来源局限性。

五 结语

积极发掘和弘扬中国特色民族民俗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黎平县要想发展特色旅游,也可将自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打造属于自身的独特文化旅游发展道路。牯藏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苗族人民族群记忆的表述,是苗族文化的沉淀,是展现苗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发扬牯藏节文化,可促进民族文化的再造与创新,可促进苗族人民间的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将牯藏节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是十分明智且必要的。

牯藏节与黎平当地旅游产业相融合发展,既传承发展了文化,又进一步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也能打造黎平特有的旅游品牌,进一步带动黎平县的经济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猜你喜欢
黎平县苗族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1991—2020年黎平县降水变化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刚柔并济
补妆
破次元
融椅
黎平县林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黎平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特征研究
推进黎平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