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宇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由于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猛,旅游人员的心理也更加成熟,而在此方面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体验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与城区相比,乡村或近郊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的空气。此外,不同于城市的文化对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民众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了乡村旅游。这不仅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是城市民众的旅游需要,不仅推动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其中,文化是乡村旅游的“质量”保证。缺乏文化支撑的乡村资源开发是单一的。因此要使乡村旅游地域具有较长时间的吸引力,就须注重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开发。故而,发展乡村旅游首先就要衬托出乡村特点,挖掘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渲染更多的乡村旅游文化色彩,从而能够进一步满足不同文化需求的旅游者。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一种新形式,主要以旅游和度假为主要目标,特定地域内的村庄为空间,人文不遭干扰,生态不被破坏,具有自然旅游及野生动植物观光等特征。一般意义上,乡村旅游既能够简单地理解为以乡村为目的地,以其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田园风光为对象,还可观看一些乡村果树、溪流、桥梁,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游客可以在更加传统、偏远的乡村地区或者及其周边进行短暂的停留,学习和体验当地的生活模式。而旅游地域也能够作为游客探索周边区域的基地。乡村文化旅游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自然景观为旅游吸引力,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的各种功能,挖掘农村生态休闲、观光游览和文化教育的价值。2015年5月19日,第五个中国旅游日,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旅游扶贫是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问题的高效途径,也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应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一步强化指导的规范性,以奖代补、先建再补、财政补贴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支持农业发展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截至今年,我国总体乡村旅游人次大致为30.9亿次,该项目的整体收入大致为1.81万亿元。截至2020年二季度,乡村旅游的增幅已达150%;第三季度,乡村旅游整体人数及收入都已经恢复到往年的两倍之多,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数量已经达到往年的同期水平。
乡村旅游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人口相对较少,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持了相对原始的生态环境状态,乡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保持了相对自然原始的状态。乡村旅游中的自然山水、草原森林、奇石奇洞、戈壁荒漠、草屋木屋、生物资源、各地习俗、农产品、手工艺品、民俗风情以及风俗习惯等,无不体现出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发展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增加值,增加了乡村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生产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发展,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故而,文化旅游其本身不但是人类创造的精神及物质成就的象征,而且是促进进步的力量,甚至是生产力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经营人员的主要目标为追求经济效益。大多数文化旅游活动已经转变原来的面貌,被称为旅游文化的“舞台化”或“商品化”。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生态旅游。经营人员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置于首位,尽量降低对于旅游文化的干预,保持旅游文化的纯洁性。比如,经营家庭旅馆的人员是当地区域的居住人员,他们选择闲置的农舍,农舍既不豪华也不高档,但是其环境却是干净、卫生、舒适、安全的。因此,无论从外表还是室内设计风格均与周边的客观环境及整个乡村的氛围相统一。游客的饮食是农场的一顿正餐,也可以体验原始的农村生活。
本身来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主要是不同的文化间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地域的文化因素相互碰撞、融合。而乡村旅游中大部分游客均为城市居民。旅游者所承载的文化是“强文化”,乡村旅游文化是“弱文化”。在乡村旅游活动中,“强文化”就会对“弱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旅游文化本身的价值相同,而某一地域在旅游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接受旅游者本身所携带的文化。故而,乡村旅游文化资源较为脆弱。
乡村景观是吸引游人前往的关键性条件之一,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故而,自古以来,智慧的劳动人民就选择了不同的农耕形式,促使乡村景观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按照各个地域的纬度,可以将南部地区依次分为亚热带、热带、水乡等乡村景观,北部地区可产生畜牧业草原景观。而按照经度的不同,就可以将景观分为丘陵、平原和高原。在同一地区,田园景观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例如花园或者竹园等。
由于我国在地理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造成我国乡村居住人员也具有不同的建筑环境。例如,我国北方地区就包含蒙古包、陕北窑洞等民居建筑。而随着民众的观念及意识不断提高,一些古村落的景观也渐渐地成为了关键的旅游景点,比较有名的例如苏州周庄、流坑古村及客家围屋等。
许多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形成了灿烂的风俗文化,因此,乡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比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以及火把节等。不同的节日也有与其相对应的民间活动,如赛龙舟、郊游和攀岩。这些风俗和文化慢慢演变成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虽然乡村缺乏文化氛围,但是却具有较多的民间艺术家,如书法家、田园诗人和作家。其创作的诗歌和绘画均具有特殊的意义,游客就能够在其中体验不同的情感,陶冶情操。除此之外,也有较多的民间工艺品在乡村,例如剪纸,泥人和刺绣。游客们非常喜欢这些手工艺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也可以吸引游客。
不管是何种行业,要保持其能够健康发展,均应在管理上下功夫。故而,要想更加长远地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就应在制度、特色开发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更加高效的乡村旅游管理体制。
在我国,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民俗文化、农业传统、古村落、休闲娱乐、自然风景区、现代新村、园林建造、疗养身心、自我开发等各类的开发形式,而不同类型的主题旅游也具有其特征。一般来说,要紧密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基于当地自然风景名胜区,按照资源特征及其本身优势特征,创造具有鲜明特征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例如,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民俗体验、瓜果采摘、花果鉴赏等。按照“一村一产一类一政策”的工作方式,编制中心村以及聚落的规划,并按照各个村的实际情况编制规划方案; 将点连成线、穿成片,突出特色、错位竞争、协同发展。整体推动包含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性教育的发展,开发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的特色乡村旅游文化资源。
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是指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体现,主要包含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只有深入发掘各类文化资源,方可真正形成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问题便为全方位发掘并高效地整合乡村旅游文化资源。要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力度,包装乡村文化、民俗风情资源,把各个地域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游园、红色农家乐、娱乐、养生等旅游活动整合,以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努力建设以山地体育、农业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等拥有属性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管理集聚区,推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由简单利用向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转变。
制度是发展的保证。制度的完善,第一,要求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地域的总体管理呈现出制度化水平,规章制度健全,而后,是旅游产业的管理力度,进而形成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秩序以及旅游市场秩序。按照城乡一体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研究编制支持乡村旅游和文化资源开发的方式及策略。比如,构建一月一度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成立景区管委会,开展“景政结合”,增强已建和在建的景区管理;落实乡镇政府以及县级部门的责任制,进一步促进景区建设发展。以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就能够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以及管理发展。
服务是口碑传播的关键性因素。虽然游客不太可能再次体验同样的“旅游”,但是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评价将直接影响周围人群和旅游目的地和风景名胜区的潜在市场发展。故而,良好的服务便为打开旅游市场的重要阀门,服务是一项多层次的事务。其主要包含旅游投资人员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从业人员培训、旅游氛围创建等方面。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投资人员对于一些地域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依旧持乐观态度,但是经过调查后,其投资热度也不再。究其原因,一位投资者就发表过相关言论,即“打开吸引投资的大门,关上打狗的大门”,因此就可以看出旅游业的服务水平仍然较低。而提升服务水平,就应制定与乡村旅游开发投资相关的政策以及保障性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优秀人才队伍,制定以业务、经营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中之重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创建和谐友好的自然环境,提升乡村旅游服务以及经营管理质量。
旅游者要到一个新的地域旅游,就要掌握大量与目的地相关的信息,因此应全面收集和整理当地旅游市场的各种信息,建立旅游信息平台,设立旅游网站,开通旅游咨询专线,制作旅游宣传单,免费放置在各大酒店、车站和旅游机构,开放旅游巴士和设置旅游标志,建立区域旅游导航系统等,产品创作应更加多样化。每个景点都应该有不同的风格,使游客在任何地方都会有不同的身心感受,并能被不同的视觉、听觉和嗅觉所震撼。在旅游商品的创作中,应融合浓郁的地方特色,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使游客能够看到实物,留下永恒的回忆。当然,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建设不仅体现在这些方面,还应涉及部门协调、社会资源整合、群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只有不断满足旅游者的综合需求,旅游目的地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第一,政府集中了一切有利资源,开辟了一些高质量的路线。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扶持景区或乡村旅游企业,利用相关优势资源,打造经典景区和品牌旅游线路。第二,乡村应着力于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在此基础上,也要集中力量开发旅游产品,使游客不但可以享受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而且能够满足交通、餐饮和娱乐的需要。在发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激励政策,引导各地域走特色优质文化产品的发展道路,创建更多的优质产品。积极推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创建整体的网络平台,收集各个地域优秀的区域性旅游资源。政府也可以通过拍摄宣传片、印刷宣传材料、创建网络平台等方式,对当地旅游和文化资源进行多维度集中推广,创建全国文明旅游品牌。此外,有必要对乡村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以图片、文字等方式发掘现阶段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最大程度保护并推广原生态乡村景观。
想要发展乡村旅游,就要将文化资源开发及农业、农民和相关元素高度融合为一体,使乡村旅游为其发展的关键产业。此外也要明晰,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当地居民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努力拓展乡村旅游的特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收益,就能够使得广大民众受益。因此,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就应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以此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保护地域特征,确定乡村旅游文化的特色化、生产化等特征,从而能够实现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目标,最终促使乡村旅游能够得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