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02 03:24王翠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神经质绝经期综合征

叶 黔 王翠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353000)

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到衰退的一个过渡过程,是女性生命周期的自然进程。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可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性激素反馈系统功能紊乱,造成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引发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即围绝经期综合征[1]。大部分女性在围绝经期都伴随着程度不一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体征,同时伴有多种心理症状,且以抑郁最为常见。抑郁会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发生自残、自杀行为[2]。相关研究显示[3],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关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现有报道结论各异,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为了解南平市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状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开展了现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南平地区围绝经期女性为调查对象,预调查该地区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患病率为38.3%,假设双侧检验α=0.05,容许误差定为0.0383,则最小样本量n=619例。为达到调查研究目的,并防止收集的部分问卷为无效问卷,故本研究拟调查样本量为1000例。本研究随机抽取1个市辖区和3个县,然后在每个区或县随机抽取2个街道或行政村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年龄45~55岁妇女;智力正常,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题;自愿接受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曾行卵巢去势术或放化疗、长期口服激素导致绝经;有严重心、脑、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或肿瘤;近3个月内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患有精神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调查人员采用结构型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问卷采用问题表格法设计,为保证问卷质量,问卷填写前均由调查人员详细指导解说填表方法,且经过被调查者知情同意,消除其隐私泄露等方面的顾虑,取得被调查者积极配合。文化水平低不能独立完成问卷者由调查人员逐项阅读后经被调查者独自思考勾选出相应的选项。填写完毕交还后均经过审阅,漏填项目当面解释询问补填后收回。

1.3 调查工具

1.3.1一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地区、年龄、体质指数(BMI)、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职业、健康保险、家庭年收入、慢性病、锻炼、夫妻关系、子女(有、无)、子女关系)。

1.3.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4](EPQ-RSC)评价人格特征,包括4个分量表共48个问题:P量表,精神质测试,正向计分5条,反向计分7条;E量表,性格内外倾向测试,正向计分11条,反向计分1跳;N量表,神经质测试,正向计分12条,反向计分0条;L量表,掩饰性测试,正向计分3条,反向计分9条。被测试者在每题选择“是”或“否”,计1分或0分。各量表获得总分,按常模换算出标准分T分(T=50+10×(X-M)/SD),各量表T分在38.5~43.3分或56.7~61.5分为倾向型,43.3~56.7为中间型,T分<38.5或>61.5分为典型。P分高表示冷漠,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E分高表示性格外向,爱社交,乐观,乐于冒险,广交朋友;N分高表示情绪不稳定,易怒、紧张、焦虑;L分高表示有掩饰倾向,测试结果可能失真。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5~0.87,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问卷信度良好。

1.3.3ZUNG抑郁自评量表[5](SDS)评估抑郁情况,每个量表各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20个项目总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后即为标准分。评定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本研究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3,信度较好。

1.3.4改良KuppermanIndex评分量表[6](KI量表)评估围绝经期综合征情况。KI量表为国内外通用的用于评定围绝经期的躯体症状严重程度评定量表,其评分标准为症状程度乘以症状指数。症状有13种(潮热汗出、失眠、感觉异常、易激动、性生活障碍、眩晕、疲乏、骨关节肌肉痛、头痛、心悸、抑郁、皮肤蚁走感、泌尿系感染),每种症状根据其发生的严重程度给0~3分。症状指数:潮热汗出为4,失眠、易激动以及患有泌尿感染者为2,其他为1。各项症状评分相加之和为总分(0~63分)。根据总分将症状分4个等级:<6分无症状,6~15分轻度围绝经症状,16~30分度围绝经症状,≥31分重度围绝经症状。本研究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信度良好。

1.4 质量控制

对所有调查人员统一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进行现场调查工作。严格按照调查工作手册和调查表操作指南,使用统一的方法与标准进行面访问卷调查,确保调查质量。调查表数据采用双人双轨录入。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被调查围绝经期妇女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围绝经期妇女的基线资料

2.2 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症状发生情况

1000例中KI<6分198例,KI≥6分8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80.2%(802/1000)。轻度485例(48.5%),中度205例(20.5%),重度112例(11.2%)。经评定有抑郁症状465例,抑郁发生率为46.5%(465/1000)。

2.3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与无抑郁者人格特征评分比较

在人格特征评分方面,抑郁组的神经质N、精神质P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组,内外向E评分低于无抑郁组(P<0.05),掩饰性L评分与无抑郁组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与无抑郁者人格特征评分比较(分,

2.4 影响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抑郁组与无抑郁组在年龄、地区、教育程度、BMI值、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子女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与无抑郁组相比,抑郁组中离异/丧偶者、无健康保险者、有慢性病者、从不锻炼者、有围绝经期综合征者占比更高,夫妻关系和睦者、与子女关系和睦者占比更低(P<0.05)。在人格特征方面,抑郁组中神经质N、精神质P量表典型者占比高于无抑郁组,内外向E量表内向型占比高于无抑郁组(均P<0.05)。见表3。

表3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单因素分析[例(%)]

因素例数抑郁组(n=465)无抑郁组(n=535)χ2P家庭年收入(万元)0.851>0.05 <5185100(21.5)85(15.9) 5~10668299(64.3)369(67.0) >1014766(14.2)81(15.1)有慢性病 306162(34.8)144(26.9)6.507<0.05锻炼习惯9.224<0.05 经常13151(11.0)80(15.0) 有时480206(44.3)274(51.2) 从不389208(44.7)181(33.8)夫妻关系10.395<0.05 和睦438176(37.9)262(49.0) 一般305143(30.8)162(30.3) 较差201113(24.3)88(16.5)有子女 866405(87.1)461(86.2)1.228>0.05与子女关系14.055<0.05 和睦537212(45.6)325(60.8) 一般13558(12.5)77(14.4) 较差19495(20.4)99(18.5)围绝经期综合征802385(82.8)417(77.9)10.205<0.05神经质N9.887<0.05 典型181145(31.2)36(6.7) 中间型444176(37.9)268(50.1) 倾向型375144(31.0)231(43.2)精神质P12.021<0.05 典型179125(26.9)54(10.1) 中间型385148(31.8)237(44.3) 倾向型436192(41.3)240(44.9)内外向E13.858<0.05 外向型23133(7.1)198(37.0) 中间型343107(23.0)236(44.1) 内向型426325(69.9)101(18.9)

2.5 影响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抑郁症状为因变量,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有慢性病、锻炼习惯、围绝经期综合征、夫妻关系、与子女关系、人格特征评分(N、P、E)均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离异/丧偶、有慢性病、有围绝经期综合征、夫妻关系较差、与子女关系较差、神经质典型、精神质典型、内向型均是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经常锻炼、外向型是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均P<0.05)。见表4。

表4 影响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多元回归分析

因素βS.E.WaldPOR95%CI锻炼习惯(参照:从不) 经常0.4600.2025.3360.0200.8890.625~0.968 有时0.3650.0681.8870.1050.9020.715~1.114围绝经期综合征(参照:无)0.6050.3046.3210.0082.3361.605~3.508夫妻关系(参照:和睦) 一般0.5060.3051.6690.1041.0650.854~2.317 较差0.6540.3278.2400.0032.0541.105~3.958与子女关系(参照:和睦) 一般0.6040.2052.0010.0631.1580.957~2.057 较差0.7550.3156.9580.0201.8871.206~3.519神经质N(参照:中间型) 典型0.3070.1574.6580.0311.6241.053~2.339 倾向型0.2140.1471.2540.0871.3250.965~3.317精神质P(参照:中间型) 典型0.4590.1405.0070.0231.8051.069~3.147 倾向型0.3710.2011.0950.0901.6650.985~2.608内外向E(参照:中间型) 内向型0.3950.1194.9050.0271.5981.128~2.904 外向型0.2840.1092.6650.0350.9150.833~0.997

3 讨论

调查显示中国围绝经期女性数量高达1.78亿,占人口总数的13.4%[7]。关于我国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的研究较多,唐兰兰等[8]报道,泸州市40~60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81.7%,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患病率分别为30.9%、38.05%和12.75%;刘雨威等[9]报道的河北省唐山市、石家庄市及张家口市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7.09%。本次调查显示,南平市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为80.20%,这与前述报道结果相符,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在45~55岁妇女中十分常见,大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都会受到各种围绝经期症状、体征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抑郁是围绝经期妇女常发生的一种精神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悲观失望、对事物缺乏兴趣、情绪萎靡等。有研究指出[10],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发生率在27.3%~50.0%,不同地区抑郁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本调查显示,南平市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状患病率为46.50%。各地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社会环境、研究样本数量、纳入标准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11],机体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下,体内皮质激素水平会明显升高,从而增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发生风险。由于围绝经期持续时间并不明确(少则2~3年,个别可达20年),所以关于围绝经期的具体年龄范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现有研究有选择45~55岁,也有选择40~60岁或40~55岁者,所以各研究年龄段选取差异可能也是导致研究结论不同的一个原因。

关于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有报道认为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2]。这是因为随着围绝经期妇女年龄的增加,子女逐渐开始离家工作或组建新的家庭,围绝经期妇女因缺少子女的陪伴、关爱而易发生抑郁。但本次研究中,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与前述报道结论不符,可能与本研究中的围绝经期妇女年龄跨度较小,未能体现出年龄差异有关。另有研究[13]显示,慢性病、职业、夫妻感情、子女就业或升学、住房情况、工作压力、家庭经济等均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情绪状态有明显影响。Ahlwat等[14]指出,围绝经期抑郁症在年龄较小、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女性中更为普遍,在离婚或丧偶女性中抑郁症患病率更高。本研究因素分析发现,姻状况、慢性病、锻炼习惯、围绝经期综合征、夫妻关系、与子女关系、人格特征(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均与围绝经期抑郁的发生有关,离异/丧偶、有慢性病、有围绝经期综合征、夫妻关系较差、与子女关系较差、神经质典型、精神质典型、内向型性格均是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而常锻炼和外向型性格是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大量研究[15-16]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越严重,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率越高。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有助于缓解个体精神压力、愉悦身心,同时还能增强体质,缓解围绝经期相关症状,进而减轻或避免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17]。伴有慢性病的围绝经期女性,慢性病本身会对其造成一定生理及心理压力,再加上围绝经期各种不适症状,更会加重其心理负担,若未及时得到疏导易进一步发展为抑郁。相比离婚/丧偶者,已婚/再婚围绝经期妇女由于有爱人陪伴,能够从爱人处获得情感支持及生活方面的照顾,所以能够更好地应对围绝经期各种症状,顺利度过该阶段。夫妻关系和睦、与子女关系和睦的围绝经期妇女,通常生活状态平稳,能够获得的较多的关怀与支持,心理压力较小,情绪稳定,所以更少发生抑郁。本研究显示,抑郁者人格特征神经质N、精神质P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症状者,内外向E评分低于无抑郁症状者,多元回归分析也证实有典型精神质、典型神经质和内向型性格特征是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与钟富秀等[18]结论一致。这是因为神经质和自主神经系统密切相关,有神经质倾向者对刺激的反应更大,所以更易发生抑郁。精神质得分较高表明个体的性格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而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在受到围绝经期症状困扰时,不会向他人倾诉或寻求帮助,负性情绪无法及时得到消解,所以更易发生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本文调查的南平市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状率较高,发现了影响抑郁的可能因素。提示相关管理部门应给予重视和关注,对有抑郁高风险因素的围绝经期妇女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生。

猜你喜欢
神经质绝经期综合征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女性身体有了某些“变化”,可能快触碰到绝经期了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