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园 天津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
色彩和工艺美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一切工艺美术设计都离不开视觉感官效果。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色彩体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审美内涵,不但丰富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在漫长的岁月中凝练为中国精神,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并且对中华民族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用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民族色彩的产生对人类的审美能力造成了重要影响,我国早在古代就产生了自己的民族色彩观念,并逐步演变成以“五色”为基础的传统色彩观。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更广泛地相信五色才是色彩的根本来源,并把五色思想与各种物质联系在一起,“五色”审美观也成了阴阳五行思想的衍生物。“五色”观念的产生离不开阴阳五行理论,更离不开中国人在长久劳作中的经验积累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传统色的认识。因为在过去,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科学技术也不发达,人们只能从自身所熟悉的事物中去了解色彩,去感受色彩的多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观”逐渐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内心想法及行事逻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色彩有了自身的内涵,也有了特定的代表意义。比如说,色彩可以代表自身的心情,甚至可以代表这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也称为“五色观”,包括红、黄、青、白、黑,这些颜色也延续到现在。我们在形容颜色多时也常用“五色斑斓”“五彩缤纷”等。中国色彩尤其是“五色观”色彩理论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形成,而且广泛地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
我国传统色彩搭配的特殊性与情感性也颇具特点。对传统色彩的运用是基于我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之上的,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这也是我国传统色彩搭配区别于外来传统色搭配的显著特点。通常在主色与配色的搭配当中,表现出人们的情感状态。由于传统色彩多代表着喜悦与吉祥,在传统节日的表达中较多使用,一直沿用至今,如在庆典、嫁娶、春节等重大活动中仍有突出的表现。传统色彩往往超脱了色彩本身的物理性质,被各种观念和审美意识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关于我国的色彩和工艺美术间的联系及如何在工艺美术中进行运用,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不仅能够使我国传统的色彩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而且能够使我国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具有全新的表现形式,使我国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因此,从我国的传统色彩艺术建设的角度入手,探讨中国传统色彩在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中的运用,可以使我国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更加富有中国特色与民族风格。
工艺美术品是通过对一定物质材料的艺术加工、制作而完成的某种物质产品。多品种、多类别的中国工艺美术产品,颜色丰富,极具审美价值,让人心旷神怡。据《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一书介绍,单就釉色而言,明清期间就有鲜红、霁红、宝石红、豇豆红、霁蓝、宝石蓝、孔雀绿、浇黄、鱼子黄、鳝鱼黄、茄皮紫等。再加上“戗金”“炙金”“描金”“抹金”“抹银”等技术方法的创新,色彩就更加艳丽多姿了。工艺美术品的不同色彩风格,能满足不同人的审美情趣以及不同环境、场所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反映了工艺美术品以其外在的形式所烘托的气氛、情调,具有影响人们的情感思想的功能。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以及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打开了社会的封闭局面,各种思想文明也开始兴起,与此同时,色彩形态也进入了自我觉醒的新时代。
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他从维护社会政治目的出发,把色彩与“仁义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儒家的传统色彩划分是有等级的,将红、黄、白、黑色作为“正色”,其他的是中间色,反映在服饰上,罩衣用正色,内囊用间色,以表示上下尊卑。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是老子和庄子。虽然道家观念推崇返璞归真,提倡无为而治,但是在对色相的认识上,认为“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于无,实源于虚”。而且道家遵循阴阳理论,与之相应的色泽是黑白。在五大色系中,老子最推崇的是黑白。道家对黑暗和苍白的艺术审美态度影响到了后来我国的文艺美学,尤其是我国绘画对色调的应用。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传统色彩象征着不同的含义。传统色彩体系是现代工艺美术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工艺美术产品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它对产品的外形、图案、装饰、色彩格外关注。
如果说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艺术设计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传统工艺美术强调功能美,而现代艺术设计强调技术美,这两者的巧妙融合,会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就是将现代艺术与我国古老设计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除了中国红,我国在奥运会上的专属传统色彩还包括“琉璃黄、青花瓷、玉脂白”等,这些色彩表现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传统与现代在美学层面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有许多通融之处。传统审美包括对色彩的运用,可以为现代艺术提供设计灵感和思路。因此,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在工艺美术设计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以色彩为基础,注重设计感,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为现代设计打上深深的民族烙印。
各个民族对美学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呈现,而色彩是民族美学中最直观、最明显的特点。中华民族也不例外,数千年来,中华文化、艺术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许多精品之作,涵盖陶瓷、雕刻、绘画等不同领域。这些作品色彩独特,赏心悦目,不仅蕴含了我国特有的人文、审美,而且历久弥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涵不断丰富,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全球文化碰撞、融合的今天,中华传统色彩文化正以更加绚丽多彩的姿态,吸引着全球受众的视线。
在当今社会,设计理念林林总总,对色彩的理解、运用也多种多样,但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人,我们要在工艺美术设计中更加巧妙地运用传统色彩,提高作品的艺术内涵、设计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色彩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理念与思想追求。这不仅仅是发展技艺的要求,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民族认同感的传承。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民族风格以及传统色彩被赋予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色彩热烈、明快而不张扬,讲究含蓄委婉的美学表达,这些内涵深深映射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即使时代更替也不会改变,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工艺美术作品的设计中,设计师必须洞察、把握这一心理,善于运用传统色彩,为中国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赋予更深的人文内涵。
因此,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内涵,结合工艺美术设计,体现更加深刻的思想文化;更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生活形式入手,将现代美学的设计与传统色彩相结合,让作品更加具有生活性,达到美观实用的目的。设计师要解放思想,为工艺美术设计开辟更多的可能性。在设计中,不仅要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而且要考虑时代特征,唯有如此,作品才可以兼具中国色彩风格与时代风貌,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具体到工艺美术领域,色彩运用最重要的目的,是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满足时代的需要。工艺美术作品本身具有双重属性:一是装点生活,成为美的化身;二是具有实用性,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在市场化的今天,要想满足这两种属性,就要求设计师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实用间找准平衡点,精准发力。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传统色彩的运用中,要考虑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色彩的不同理解,避免产生矛盾与误会。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代表喜庆吉祥的传统色彩,而在国外一些地方,红色则被认为是凶险、冲突的象征。所以在工艺美术设计中,一定要深刻理解色彩文化,做到合理应用、巧妙运用,对于理解不同或有争议的色彩,要做到有所取舍,尽量求同存异,寻找色彩表达的“最大公约数”,这一理念在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尤其重要。
中华传统色彩文化是数千年历史文明发展的产物,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引导着中国人的审美倾向,由此产生了纷繁复杂的民族艺术、工艺美术作品,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已远远超出色彩本身,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作为工艺美术从业者,我们应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艺术特征、用色规则,传承博大精深的色彩文化,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传统设计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中华传统色彩及其应用,实现“中国风”的当代表达。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借鉴当代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做到中西合璧,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为传统工艺美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正大光明》 米振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