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逸,翟 建,范莉芳,吴树剑,徐静雅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当前影像人才的匮乏无法满足巨大的就医需求,这也迫切地要求我们尽快培养合格的影像诊断医师,目的就是为临床提供更多帮助,源源不断地培养高质量影像专业医学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途径,但是影像知识的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及实践性,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需要反复的读片实践,对于影像专业医学生,真正掌握它并不容易,实验课教学是影像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经过常规的实验课教学过程,即PPT加胶片教学,影像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仍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学习的动力也较低。因此,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典型病例为基础-临床问题导向(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al curriculum,PCMC)教学法,是以真实临床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性教学方法,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4];医学图像储存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影像辅助工具[5-6],其整合了多种医学资源,为日常影像诊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研究将PCMC教学法联合PACS应用于影像实验课教学,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1.1 研究对象 选择皖南医学院2018级影像专业的5年制本科班8个小班的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班级,各120名学生。在入学分班前已经从均衡化的角度考虑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因素,入学年龄均为17~19岁,实验组男生41人,女生79人,入学成绩(531.09±4.94)分,对照组男生43人,女生77人,入学成绩(530.92±4.92)分,分组符合统计学要求,两组的教学内容均以第4版《医学影像诊断学》为参照,选取其中的消化系统胃肠道造影章节进行教学,共4个学时,两组带教老师具有相同资质。PACS系统与弋矶山医院PACS系统相同版本,并顺利实现了远程资源共享,具有调阅多模态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数据测量、临床相关资料查询等多种功能。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实验课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学过程如下:①根据教学安排,将典型消化系统病例的影像图像导入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对典型病例进行逐一分析,重点讲解病例的影像表现,同时提及病变相关临床知识。②病例讲解结束后,班长分发影像胶片,由学生自行读片,要求记录病变的位置、性质及影像特征。③读片结束后,由授课教师揭晓胶片对应的影像报告,学生对照影像报告,找出不足、提出疑问,由授课教师进行解答。实验组采用PCMC教学法联合PACS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学过程如下:①课前将具有消化系统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线上共享给学生,学生自主复习疾病的影像理论内容,并积极查找疾病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检验、临床表现等。②课堂上教师对PACS系统重要功能进行演示,告知学生病例的相关病史及影像号,并密切结合病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对于食道静脉曲张病例,设置如下问题:最佳影像检查手段是什么?影像表现?会引起怎样的临床结果?③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在多媒体教室,登录PACS系统,输入影像号自主调阅病例影像图像,根据需要在PACS上进行相应后处理操作。④授课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
1.3 评价与考核 实验课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来评价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评价项目包括是否加深了疾病的认识、是否提高了学习的动力、是否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是否拓宽了知识面以及是否缩短了学习的时间。随后,对学生的消化系统疾病理论知识及阅片能力进行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理论知识以试卷方式进行,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及填空题;阅片能力以书写影像报告的形式进行,影像报告包括检查项目、影像学发现、影像学结论,每份影像报告均由同一位影像专业教授进行打分。
2.1 教学模式认可度的对比 共收回调查问卷240份,有效率为100%。实验组学生对各评价项目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对比[n=120,n(%)]
2.2 理论知识及阅片能力考核成绩的对比 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及阅片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分)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疾病的诊断优势日益凸显,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到多种学科,比如其要求我们掌握人体各个部位的大体及局部解剖、广泛地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知识、熟知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此外,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放射医师必须不断地参与具体病例的影像报告书写,反复总结、思考,最终形成科学的诊断思维。目前,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放射诊断医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无法满足紧张的工作需求。实验课是理论课堂走向临床的桥梁,因此,作为影像实验课授课教师,如何快速提高医学生的诊断水平,一直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难点[7-8]。
以往常规影像实验课教学模式主要是PPT加胶片教学,课堂上由授课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图片逐一进行讲解,分析病变的影像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随后分发典型病例胶片,由学生自行读片,对胶片所示病例进行解读,如寻找病灶的位置、对病灶的类型进行判断,最终由授课教师揭晓结果,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经过长时间的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认可度不高,并且产生了畏学的心理,最终的读片考核结果也不理想,同时理论成绩也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经过反馈、总结,我们发现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弊端:首先,PPT教学更多的成为重复的理论教学,同学很少能够主动思考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更无法深入理解影像特征背后的机制,在这种灌输式授课过程中,同学获得参与感较少,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其次,胶片教学无法提供完整的病例图像,不能显示病变的全貌,尤其对于胃肠道造影影像,胶片图像不能展示其动态表现,同学很难无法获得对病变的直观认识,可以看出胶片教学过程距离真正的临床读片仍有较大差距;更重要的是,影像实验课具有授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PPT加胶片教学模式耗时、效率低,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紧张的教学过程。
PCMC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中的病例为蓝本,以病例相关问题为导向,目的就是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胡霞等[9]将其应用在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过程,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刘映等[10]探索PCMC与CBL联合教学法在骨科护理带教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既往的研究也尝试将PCMC教学法融入到MR虚拟仿真教学的过程,并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11]。PACS是一种影像数据储存与传输系统,涵盖了多模态影像图像(包括X线、CT、MR)的储存、调阅、后处理,影像数据的统计,影像报告的书写及查询,同时也可以完成相关多学科资料的调取,比如病理、超声等检查结果,这些优势都是传统胶片无法比拟的,PACS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已成为影像科医生日常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皖南医学院校本部PACS系统已经与附属医院PACS系统成功联网,顺利实现了丰富病例资源的共享,为我们的影像实验课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我们将PCMC教学法联合PACS教学模式应用于影像实验课,实验组学生在课前学习病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将原本传统模式的教学内容提前到实验课之前,为真正的实践教学腾出更多的时间,根据一系列设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同学可以登录PACS系统进行影像图像的浏览、数据测量等多功能操作,使整个实验课程更加接近临床实践。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同学的理论及阅片能力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对教学模式也给予了更高的评价。
总而言之,PCMC教学法联合PACS的应用提高了影像实验课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实验课的桥梁作用。我们也会在以后影像实验课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流程,完善评价体系,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