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秋 罗浩 刘学彬
患者女,21岁,因“发现左肾占位8+年”就诊。既往史:10年前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史,5年前右腓骨骨折手术史,有输血史,余无特殊。自诉8+年前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左肾上极占位,后多次于本院随访检查,近3次CT检查分别提示:①左肾上极见一直径约0.8 cm不强化低密度影(图1A),考虑左肾上极囊肿;②左肾上极见一直径约1.0 cm低密度结节影,其内似可见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B),考虑错构瘤可能性大;③左肾上极见一直径约2.9 cm低密度结节影,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消退(图1C),病灶体积较前片明显增大,考虑肾癌可能。此外,3次CT检查均提示:多囊胰腺(图1D);肝囊肿。前次二维超声检查:肝内见一直径约0.8 cm无回声结节,胰腺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最大者约2.8 cm×2.1 cm;左肾实质内见一直径约1.0 cm无回声结节。二维超声提示:多囊胰腺;肝囊肿;肾囊肿。本次入院二维超声检查:左肾上极见一大小约3.0 cm×2.9 cm团状混合回声,内探及多个无回声区,呈“蜂窝状”改变(图2A);CDFI示其内部及周边可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图2B),可探及动脉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29.9 cm/s,阻力指数0.81。超声造影检查:左肾上极实质内团状混合回声皮质期呈不均匀性稍高增强,增强后边界尚清晰,髓质期消退呈稍低增强,内可见无增强区(图3)。超声提示:左肾上极混合性占位(倾向富血供肿瘤性病变:癌)。MRI检查:延髓-胸椎管显示稍增宽,脊髓粗细及信号不均,内可见条状长T1长T2信号(图4)。MRI提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并继发脊髓空洞症。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左肾肿瘤大小约3.0 cm×2.5 cm×2.0 cm,镜下可见肿瘤富含纤维的血管及纤维间隔,具有丰富的透明样胞浆,癌细胞核深染(图5)。病理诊断:符合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核分级:1级)。临床诊断: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on Hippel Lindau syndrome,VHL综合征);肾肿瘤;肝囊肿;多囊胰腺。
讨论:VH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位于染色体3p25-26区的基因突变所致[1],主要表现为多个器官的多发肿瘤性病变。该病分为3种类型:Ⅰ型,包括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母细胞瘤,肾囊肿及癌和胰腺囊肿,本例即为此型;Ⅱ型,除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母细胞瘤外,还包括嗜铬细胞瘤和胰岛细胞瘤;Ⅲ型,包括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胰腺和肾脏疾病[2]。VHL综合征临床诊断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即可诊断[3]:①有明确的家族史,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或VHL内脏病变之一;②无家族史,患者出现至少>1个的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母细胞瘤或1个血管母细胞瘤加上任意一种VHL内脏病变。基因检查是诊断VHL综合征的金标准。本例患者10年前确诊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并行手术治疗,此后数次随访检查均提示多囊胰腺和肾脏占位,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肾透明细胞癌,均符合VHL典型的临床表现;超声造影提示左肾肿瘤性病变,与病理结果一致。本例患者的左肾囊肿最终发展为肾癌,说明VHL相关肾囊肿与普通肾囊肿不同,囊壁和囊液中可能有癌细胞,有转变为肾癌的潜在风险[4]。研究[5]认为肿瘤进展较慢,直径3.0 cm及以下的占位极少发生转移,本例患者肿瘤直径约3.0 cm,因此选择保留肾单位治疗。既往报道的病例中肝脏罕有受累,本例患者同时出现了肝囊肿,与张敏等[6]关于VHL综合征的研究中发现患者多个肝脏血管瘤相似,提示肝囊肿也可能与VHL综合征的基因突变有关,鉴于肾囊肿的改变,也应关注肝囊肿有无逐渐转变为血管瘤甚至肝癌的趋势。
总之,当超声检查发现腹腔多个脏器囊肿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对于已确诊或高度怀疑VHL综合征患者,应进行长期的影像学随访或必要的术中冰冻活检,同时患者家属亦应行全面检查以排除病变。超声可作为患者首诊时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术后随访中也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