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油春大豆新品种赣豆15 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10-31 03:09:02赵现伟赵朝森孙丽萍厉苏宁王瑞珍郭兵福
大豆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粗脂肪区域试验单株

赵现伟, 赵朝森, 孙丽萍, 厉苏宁, 王瑞珍, 郭兵福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国家油料改良中心南昌分中心/江西省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200)

江西省大豆生态类型比较丰富,具有春、夏、秋3 种生态类型,种植方式以净作和间套作为主。其中,春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全省大豆种植总面积的50%,主要分布于江西省红黄壤丘陵旱地区域。当前,由于生产上存在推广品种单产潜力不足、良种利用率低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西省大豆产业发展[1]。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剧以及大豆生产种植方式变化[2-3],对江西省春大豆生产上主推品种适应轻简化栽培和机械化生产能力提出了新需求。因此,选育出适合机械化生产且适应在红黄壤丘陵旱地种植的高产春大豆新品种,已成为促进江西省春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赣豆15号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油、抗倒伏、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春大豆新品种,能够适应当前生产上对大豆品种的主要需求。文章对赣豆15 号的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适应不同地区需求的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浙春2 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南方春大豆中熟品种。全生育期90 d 左右,有限结荚习性,株高为50.0 cm,主茎节数12 个,百粒重16.0 g 左右。白花,棕毛,淡黄荚,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黑色。蛋白质含量为45.65%,脂肪含量为20.72%。该品种为典型抗逆性强的春大豆品种,具有耐酸铝、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红壤旱地种植。

父本天隆2 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南方春大豆品种。全生育期109 d,株高52.7 cm,底荚高度14.4 cm,主茎节数13 个,分枝数2.4 个,单株荚数27.1 个,百粒重17.5 g。白花,灰毛,深褐荚,种皮黄色,种脐褐色。抗花叶病毒病3 号和7 号株系。粗蛋白质含量42.69%,粗脂肪含量21.20%。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三四粒荚多等特点。

1.2 选育过程

赣豆15 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浙春2 号为母本,天隆2 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混合法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南方中熟春大豆新品种。

2013 年秋季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粒,杂交组合编号:2013-34;2014 年春季种植F1代,单株收获,田间编号:2014B92;2014 年秋季种植F2代,根据单株分离情况鉴定真杂种,采用混合摘荚法收获F2代真杂种,田间编号:2014Q314;2015 年春季种植F3代,采用混合摘荚法收获,田间编号:2015C304;2016 年春季种植F4代,采用混合摘荚法收获,田间编号:2016C127;2016 年秋季种植F5代,采用混合摘荚法收获,田间编号延续春季编号:2016C127;2017 年春季种植F6代,决选株型收敛、耐密植、底荚高度适宜且经济性状好的优异单株17 株,田间编号:2017C17;2017 年秋季种植F7代,决选株行,田间编号:2017C17-16;2017 年冬季南繁加代后于2018 年春季进行株系比较试验,第16 个株系入选,暂命名赣春2018-16,田间编号:2018C91;2018 年秋季进行品系比较试验,2018 年冬季海南加代繁种;2019―2020 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2021 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赣豆15 号,审定编号为赣审豆20210002。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赣豆15 号为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卵圆叶,白花,灰毛,株高46.5 cm,底荚高度15.1 cm,主茎节数12 节,分枝数2.2 个,单株结荚24.8 个,单株粒数57.8 粒,单株生产力10.8 g,百粒重21.7 g。荚熟褐色,成熟时落叶性好,不裂荚,抗倒伏。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田间调查抗花叶病毒病。赣豆15 号属南方中熟春大豆品种,春播全生育期88 d,熟期与对照品种中豆40 相同。

2.2 品质性状

赣豆15 号经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测定,2019 年粗蛋白含量为39.10%,粗脂肪含量为22.20%;2020 年粗蛋白含量为43.30%,粗脂肪含量为20.80%。2 a 平均粗蛋白含量为41.20%,粗脂肪含量为21.50%,蛋脂含量总和为62.70%,属高油大豆品种类型。

3 产量表现

2019―2020 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2 688.4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 位,较对照品种中豆40 增产9.94%(见附表)。其中,2019年该品种平均产量2 647.9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40 增产6.13%,居参试品种第3 位;2020 年该品种平均产量2 728.9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40增产13.75%,居参试品种第2 位。2 a 区域试验中,赣豆15 号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性,且具有三四粒荚多、抗倒伏、耐湿性好等特点。

附表 2019―2020 年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赣豆15 号产量结果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赣豆15 号属南方中熟春大豆品种,适宜在江西省红黄壤丘陵旱地种植。以3 月底至4 月中上旬播种为宜,结合天气情况,适时早播有助于高产,但要注意“倒春寒”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4.2 合理密植

在肥力较高田块,适宜种植密度为25万株/hm2;肥力中等或较差田块,采用密植,可增加至30 万~45 万株/hm2。

4.3 肥水管理

播前施足基肥,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播种条施钙镁磷肥450 kg/hm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开花期前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45 kg/hm2,氯化钾90 kg/hm2,或者喷施磷酸二氢钾、多元微肥等叶面肥保花促荚。同时做到三沟配套,有利于防旱和排涝[4]。

4.4 田间管理

及时做好田间杂草防除工作,苗前用精-异丙甲草胺封闭除草,苗期结合中耕培土,及时除草;对于地下害虫,应结合整地或播种施用辛硫磷颗粒进行防治[5];花荚期可选用啶虫脒、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及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蚜虫、斜纹夜蛾、豆荚螟和豆秆潜叶蝇等害虫。

5 适应区域

经多点试验表明,赣豆15 号适宜在江西省春大豆主产区种植。

猜你喜欢
粗脂肪区域试验单株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烤烟粗脂肪提取工艺优化及光谱测定方法研究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的对比研究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四种牧草在滨海盐渍土生境下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研究
绿色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7 17:25:44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常用杀菌剂对芝麻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秋播蚕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