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大豆产量提高的限制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2-11-19 05:06:21张国际武永康卢为国
大豆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悬浮剂高产大豆

张国际,武永康,卢为国

(1.获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获嘉 4538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 450000;3.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郑州 450002)

河南省是黄淮海地区大豆主产省份之一,种植面积常年居黄淮海地区第二位,仅次于安徽省[1]。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一年两熟制。大豆种植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中旬收获。近年来,河南省大豆平均单产水平在160.00 kg/667m2左右,仅为美国、巴西等国单产水平70%。自2018年以来,获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专家团队,以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郑1307为核心,结合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和大豆“症青”防控技术[2],探索总结一套可推广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在河南省新乡市创造多个高产典型。2019―2020年国家大豆体系专家组分别在新乡县小冀镇冀庄村和辉县占城镇东樊村现场实收测产6.693和7.333 hm2,平均产量分别为303.10和309.24 kg/667m2,连续2 a创造我国大面积实收测产面积和单产纪录。2021年河南省获嘉县冯庄镇崔槐树村现场实收测产0.135 hm2,平均产量319.29 kg/667m2。在获嘉县遭遇极端降雨天气情况下,仍能突破300.00 kg/667m2产量,实现显著增产。大豆高产创建示范成功为河南省大豆高产栽培积累宝贵生产经验。另一方面,生产上很多地块的单产在200.00 kg/667m2以下。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总结河南省大豆单产提高限制因素和高产技术措施,供做参考。

1 河南省夏大豆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

1.1 种植者思想上轻视

在调查中发现80%农户将大豆当作省工作物,管理上粗放,生产上表现为不施肥、不浇水、打药不及时;技术上保守,缺乏新技术手段与信息,不能因时、因地、因苗情采取精准化管理措施。

1.2 品种选择盲目

一方面,选择的品种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差;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户在选择品种上迷信大颗粒品种,造成出苗上难以保证全苗的现象,且籽粒大的品种叶子大,不适合密植,后期遇到不良天气,粒重下降多,难以稳产。

1.3 不能适期播种,大多数农户播期偏晚

传统观念认为6月20日前不能播种,造成播期延迟,不能适期播种。个别地块,尤其是秸秆粉碎处理过的地块,由于提前造墒后又遇降雨,造成土壤墒情过大而延误播种。播期晚的情况下,如果再遇后期积温不足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

1.4 播种质量差,密度不足

大豆生产上造成缺苗断垄、苗不齐、苗不匀、苗不壮、密度不足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大豆专用精量播种机械;二是地里麦茬高、麦秸厚;三是种子未经包衣处理,遇雨水易僵籽烂芽;四是播量不精准、播种深。

1.5 土传病虫害为害严重

由于秸秆还田、连作重茬、连年土壤不深耕或深松等原因造成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金针虫、蛴螬等病虫害为害逐年加重,大豆后期死株或早衰现象严重。

1.6 杂草防治不彻底

由于用药时期和用药量不精准,造成杂草防治不彻底,马泡瓜、反枝苋、苘麻、铁苋菜、马唐、莎草等为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

1.7 “症青”现象严重

大豆“症青”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有荚无籽、有籽不发、成熟时叶片不串色不落叶,造成大豆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严重地块甚至绝收,极大打击了农户种豆积极性,是近年来河南省乃至黄淮海地区大豆面积大幅度减少、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2-5]。通过2018―2021年连续4 a的跟踪调查发现,2018―2019年这2 a高温干旱,大豆“症青”现象发生普遍,为害较重,2020―2021年这2 a雨水较多,大豆“症青”现象未发生或极少发生。此外,通过对获嘉县辛章村一块大豆地进行定点调查,在2019年8月5日大豆“症青”发生率为28%,10月10日调查,“症青”发生率并未增加。因此认为,高温干旱不一定是引起大豆“症青”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在高温干旱年份大豆“症青”发生概率增大,且引起大豆“症青”发生时间为8月上旬之前。

1.8 控旺剂盲目使用

不能根据大豆植株长势和天气情况因地制宜喷施控旺剂,由于用药时期过早或用药量大,造成植株生长受抑。

1.9 收获质量差

由于大豆收获时不注意选择收获时间和调慢转速,造成机械收割破损率、损失率高,泥点、斑点多,影响大豆产量和商品性。

2 夏大豆高产栽培的关键应对措施

通过对多个高产典型地块管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夏大豆高产主要措施是选择好品种,采取与之配套的综合管理方法,做到苗齐、苗匀、苗壮。

2.1 把好选种关

首先选用通过审定推广的品种,受试验规模限制,审定试验中布置的试验点次有限,通过审定的品种不一定最适合当地种植。因此,建议各地从审定品种中遴选10~15个品种,在当地进行小面积展示。每个品种种植面积0.033~0.067 hm2,相隔一定距离设置2~3次重复。对审定品种在当地的成熟期、抗病性、适应性、产量等作鉴定,筛选最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推荐选用结荚性好、抗逆耐涝能力强、脱叶速度快且净、抗裂荚、底荚部位适中,适合机收的品种,如郑1307、郑1311。黄淮海地区高产品种多数为百粒重18~20 g的品种。百粒重小,商品性差;百粒重大,不易保证全苗。

2.2 把好播种基础关

适宜播期为6月5日至15日。有条件的地块最好选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或者在播种前先进行秸秆粉碎处理以提高播种质量。在播前先测定种子芽率和百粒重,根据品种特性、天气、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密度,如郑1307在干旱年份适宜密度为16 000株/667m2,在多雨年份适宜密度为14 000株/667m2。根据密度要求结合测试好的芽率和百粒重计算好667 m2播量;播种前调试好播种机械,适宜行距为40~45 cm,根据行距定好株距,播种时深度以3 cm为宜,力争做到苗齐、苗匀、苗壮。有条件的种粮大户最好在播种动力拖拉机上加装卫星导航系统,自动记录拖拉机行走轨迹,用于指导苗期喷施除草剂、中期喷施叶面肥时不重喷、不漏喷,做到精准管理。

2.3 把好科学施肥浇水关

施肥方面要求根据大豆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好底肥,高产地块结合种肥同播一般施配方22∶18∶12(N∶P2O∶5K2O)的掺混肥15~20 kg/667m2;在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叶面各喷施1次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0.05%~0.1%钼酸铵溶液或含有硼、钼的十二元素500倍液,可促进大豆开花结实,增加粒重,减少秕籽;在鼓粒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5 kg/667m2或每隔10 d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1%液体氮肥,连喷2次,增加粒重[6]。在水分管理方面要求大豆播种时如遇土壤墒情差或播种刚结束遇到大雨或暴雨造成土壤板结,应在播种后3~4 d及时喷灌或小水浇灌出苗水,确保一播全苗;大豆苗期一般不灌水,除非特别干旱,切忌苗期灌水过多造成植株徒长;在大豆开花前3~5 d(一般在大豆播种后35 d左右)及时灌水,灌水量为35~40 m3/667m2,确保花荚期土壤含水量适宜。大豆在座荚初期对水分比较敏感,土壤干旱容易造成落荚。在鼓粒期保持土壤适宜含水量,天气干旱时及时灌水,每次灌水量40~45 m3/667m2,否则影响籽粒发育,造成粒重下降。注意风大不能灌水,遇到洪涝及时排水。

2.4 把好除草关

大豆田除草是通过苗期化学除草和后期人工除草相结合[7],首先在大豆播种前用31%乙羧·草甘膦可分散油悬剂200~400 mL/667m2防除埂上的藜、萹蓄等杂草。当大豆1~2复叶期、杂草2~4叶期时进行化学除草。用药过晚影响除草效果,且会造成大豆减产,超过4片复叶一般不要用药。化学除草只能进行1次,用药时期和用药量要精准,根据田间主要草相,因地制宜采用精准配方和用药量。对于自生麦苗、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一般用20%精喹禾灵乳油40 mL/667m2+240 g/L烯草酮乳油40 mL/667m2,马唐草龄较大或较多的地块再加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40 mL/667m2;对于马泡瓜、反枝苋等阔叶杂草一般用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剂70~100 mL/667m2,杂草多地块用量可适当增加至125 mL/667m2,莎草多的地块建议用54%氟胺·灭草松水剂70 mL/667m2全田或点片用药。喷药时注意喷头孔径大小,高温干旱天气用药要加大喷水量,施药均匀,不得重喷漏喷。大豆生长后期人工拔除杂草[8]。

2.5 把好以防控“症青”为主的植保关

点蜂蝝蝽等刺吸式害虫可以引起“症青”发生,因此防控以防治刺吸式害虫为核心[9]。具体做法:播前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每50 kg种子用62.5 g/L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 mL+30%噻虫嗪悬浮剂200 mL对水150 mL混合均匀后用大豆专用包衣机械进行包衣,包衣后及时晾干;出苗后每隔10~15 d用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40 mL/667m2或20%甲维·甲虫肼悬浮剂25 mL/667m2+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10 mL/667m2均匀喷施,防治鳞翅目、刺吸式、叶甲类害虫[10];在开花初期、结荚初期、鼓粒期用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40 mL/667m2或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 mL/667m2+10%虱螨脲悬浮剂20 mL/667m2+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10 mL/667m2均匀喷施,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蓟马、烟粉虱、点蜂蝝蝽、双斑萤叶甲等害虫;用300 g/L苯甲·丙环唑悬浮剂10 mL/667m2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m2均匀喷施,防治紫斑病、霜霉病等病害;蜗牛发生严重地块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600 g/667m2于傍晚田间撒施,不能只撒中间,不撒埂边。

2.6 把好收获质量关

大豆脱叶基本干净后5~7 d,籽粒完全缩水、变硬成熟时收割。收割前要关注天气情况,保证收获后及时晾晒,避免大堆存放造成霉变,要清理干净田间大的杂草。收割时注意调慢收割机转速,有露水天气一定等露水干后再进行收割,晴天高温天气,中午高温时不要收割,尽可能减少大豆破损率,做到无斑点、无泥点,提高大豆商品性。

3 讨论

产量形成因素复杂多变,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品种选择、播种、除草、灌溉等管理技术,这些技术通过不同品种作为最终载体。近年来,大豆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机成为各种管理技术落实的主要手段。因此,文中提到各种技术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当地农机的普及情况。在品种选择方面,土地流转大户首先要考虑其是否适合机械化作业,包括抗倒伏、底荚高度、落叶性、抗裂荚等。在播种环节,主要是精量播种机的使用,在中间管理环节,主要是植保机械的使用。目前,灌溉机械的使用仍是种植大户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因此,有条件的土地流转大户一定要购置喷灌、滴灌、微喷等灌溉设备,确保关键时期能够及时灌溉。如果没有灌溉设备,也要做好机井配备、土地平整、沟渠布置等基础工作。不可控因素包括温度、降水、气流等气候因子以及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等。虽然这些因素不可人为控制,但要想获得高产,首先必须要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在河南省小麦―大豆一年两熟制为主要种植制度,因此,大豆品种生育期一定要适合小麦生长特点。20多年前,河南省小麦多数在10月10日之前播种,因此,大豆生育期最好在10月1日之前成熟。但近年来,随着冬季气温升高,小麦播种期不断推迟,即使在10月25日之前播种,仍然能够获得理想产量。因此,大豆生育期可以适当延长,这为大豆单产提高提供了更多空间。温度和降水虽然不能人为控制,但随着气象研究的深入,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为采取相应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只有充分了解当地气候、土壤、种植制度等不可控因素,合理采用可控手段,才能获得理想产量。

猜你喜欢
悬浮剂高产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4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30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