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江苏常州 213000)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育以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社团建设进一步得到发展,而体育社团的建设能够将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从而保证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素质的提升,同时学生的体育精神也会得到升华。在体育社团的建设中,体育教师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从而保证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核心素养能够让体育教学从不同方向开展,以各个学科的推动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传统体育教学往往存在忽略学生感受,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低,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体育技能等问题,而通过体育社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发展。
现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科技手段也越来越丰富,电子产品广泛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学生也会接触大量的电子产品,致使体育锻炼的意识极为薄弱,导致学生身体素质逐渐降低,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学生,除去学习以外,接受到的体育锻炼有限。体育社团活动能够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且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热情,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在不断进行的体育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
小学生对于体育精神概念的理解是较为浅薄,甚至不存在的,在他们的认知中,体育精神与之不相干。因此,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感觉到疲惫就会直接放弃。在团队协作时,个人主义至上,不懂得团队的含义。通过体育社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在团队合作时,要一起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精神。体育社团活动包含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应掌握方法,培养体育核心精神。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及早地干预学生心理问题,也是教师的一大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调节时,就会产生轻生的想法。因此,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成为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社团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并学会情绪自我调节。因此,应通过体育社团不断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未来适应社会做好准备工作。
体育社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调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充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结合,考查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及态度和能力方面的掌握情况。通过体育社团渗透德育,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德育教育。在体育活动与德育的互相渗透下,加强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在践行方面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因此,在体育社团融入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工作,做好社团管理,丰富体育社团内容,从而保证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有效开展,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体育社团的主导者是学生,但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因而在参与过程中需要加强社团管理,以此保证学生活动安全。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首先要对社团进行针对性管理,保证社团管理具有自愿性和公平性,防止不公平对待事件发生,保证社团本身的性质,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发扬体育精神,使体育社团模式被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在体育社团的管理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并寻找安全合适的活动场地,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人身安全,并开展周期性体育活动,提升体育社团的活力。在体育社团管理方面,尽量避免形式化情况发生。比如,在组织活动前,教师提前将场所布置完成,并对场地安全问题及时排查,防止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发生安全问题。在社团活动开始后,教师可安排不同学生担任社团组长,从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遵循学生兴趣发展规律,在体育社团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以教师意志带动学生个人想法,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社团。因此,在体育社团中,教师要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丰富体育社团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后能够增加对体育的热爱程度。体育社团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比如,可以组建篮球、足球、乒乓球以及田径等体育社团,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以及天赋来选择。丰富的体育社团内容,可以充分保证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同时也让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发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具有体育天赋的人才进行培养,为国家体育事业作贡献。但针对小学生的个人情绪变化来讲,他们通常不能长时间保持热爱,因此在参加社团以及退出社团这方面的要求,可以相应宽松。让学生从不同社团中发现自己真正的体育兴趣。
体育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直接方法,在进行社团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感受,观察学生参与活动后的反应,从而保障社团活动的结构和规章制度,以此保证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效果。通常小学体育社团活动都是以兴趣为主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同一个社团中举办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以及开展不同社团之间的竞争,并鼓励相近社团合作,使学生在群体合作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在社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发言,让学生对活动中的优点、缺点进行表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下一次活动中及时改正。同时,组织学生分享体育技能,让学生互相学习,保证体育核心素养下学生个人意识的培养发展。例如,社团可以组织篮球活动,主题为“灌篮高手”,组织学生成立小组进行比拼,投进篮筐数量多者为胜。对于获胜小组,教师要对其进行表扬。对于不会灌篮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背对背运球,成立小组,考查学生互相配合的能力,从而提高体育社团活动的意义,使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现如今,小学生身体素质处于较低状态,这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只注重学科类成绩,不重视身体锻炼。对于小学生来讲,不能只注重文化学科的学习,身体健康也不能忽视。但小学体育锻炼一定要结合校本课程,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体育锻炼的益处,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在体育社团活动结束后,教师结合校本课程做一些科学的放松运动,如体转运动、拉伸运动等,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后不出现运动损伤现象。此外,教师要给学生灌输科学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保护学生,防止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出现伤害自身的行为。
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通常注意力都无法集中,在秩序方面也会处于较乱状态,导致体育大课间质量低,并且小学生对时间以及体育技能行为都没有概念,认为大课间是乱跑乱玩的时间,进而导致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时没有规章制度,不遵守时间规则。因此,教师要在体育大课间,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跑步接力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要不断提升学生在无教师看管下能够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如在体育大课间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绑腿跑”,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告知学生自行完成体育技能锻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开展不同体育活动,如跳绳比赛、带球跑等活动,从而逐渐提高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也是体育社团活动的指导者,因此体育教师要具有超强的专业能力,而专业能力包含教师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以及道德素养,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素质、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此外,除学习理论知识以外,教师也要积极学习体育实践知识。由于体育社团需要教师经常组织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能力方面也要积极学习。比如,教师在组织跑步社团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跑步,或者与学生即兴赛跑,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并且当学生看到教师进行体育锻炼后,会潜移默化地主动和教师一起锻炼。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以及专业能力,才能对学生逐步引导,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起到模范作用。
体育社团的建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体育社团的推动,能够有效保证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有积极作用。在体育社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策略中,教师要积极发挥社团作用,掌握社团发展动向,通过社团活动,使得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让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