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起麟 高晓 齐华 李佳轩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050011)
随着竞技体育的全球化和商业化,体育已被赋予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色彩,已成为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窗口。无论个人,还是团体,在利益驱使下都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取优异成绩,于是使用兴奋剂便成为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快途径。作为体育强国,我国向来重视反兴奋剂工作,但兴奋剂问题却屡禁不止。2017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我国反兴奋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从“零容忍”“零出现”到“拿干净金牌”,再到“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可以看出,反兴奋剂工作不单单是一项体育工作,更是一项政治工作。该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反兴奋剂斗争形势,分析国内兴奋剂问题风险,就省体育主管部门及机构如何构建省级反兴奋剂防控体系进行探讨,以期不断完善和健全省级反兴奋剂防控体系,与国家反兴奋剂机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全面治理和打击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行为。
在1904 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美国马拉松运动员希克斯使用兴奋剂夺冠,掀开了现代奥运史上使用兴奋剂的序幕。1960 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动员鲁德詹森因服用过量兴奋剂,导致猝死,这是奥运会史上第一个因服用兴奋剂而猝死的案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有人问当时的198名优秀运动员,“如果我有一种神奇的药物,能让你5年内在赛场上战无不胜,但是5年后你会死去,你愿意吃吗?”有103名运动员回答愿意,这个答案让人震惊。2014 年俄罗斯兴奋剂事件逐渐被揭开,这次史无前例的兴奋剂违规,导致俄罗斯不被允许以国家队形式参加任何国际赛事,这是史上最严厉的集体处罚。可以看出,兴奋剂问题在体育发展史上已经年深月久。
因兴奋剂问题屡禁不止,1968 年国际奥委会开始进行兴奋剂检测,拉开了反兴奋剂斗争的序幕,《哥本哈根反兴奋剂宣言》《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性的反兴奋剂法规纷纷出台。1999 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瑞士洛桑成立,反兴奋剂工作有了独立机构。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继成立反兴奋剂机构,履行其反兴奋剂职能,同时各国也相继出台了反兴奋剂相关法律法规,如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体育反兴奋剂机构法》,法国的《保护运动员健康与反兴奋剂斗争法》,英国的《反兴奋剂规则》,德国的《体育反兴奋剂使用法》,日本的《日本反兴奋剂条例》《反兴奋剂活动促进法》等,都旨在利用法律的手段来打击和治理使用兴奋剂的行为。
我国体育史上最严重的兴奋剂事件发生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我国11名游泳运动员兴奋剂检查结果呈阳性,这是中国选手首次在国际大型运动会上发生集体兴奋剂丑闻,欧美国家借此宣称“这是近代运动史上最大的药物丑闻”。美国等国家甚至阻止中国选手参加此后举行的比赛。1996 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解说员对我国代表团入场时的嘲讽,是莫大的轻视和侮辱。我国卧薪尝胆、知耻后勇,于2004年出台了第一部专门的反兴奋剂法律——《反兴奋剂条例》,又于2007年成立了中国反兴奋剂中心,随后相继出台了《反兴奋剂管理办法》《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管制通则》,以强化反兴奋剂防控体系,我国反兴奋剂事业蒸蒸日上。然而,2016年国际反兴奋剂机构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样品复检,我国3名举重运动员复检样品呈阳性,再次使国家形象受到严重冲击。
国际反兴奋剂形势动荡不堪。反观我国国内反兴奋剂形势也不容乐观。从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内处理兴奋剂违规2015 年30 例,2016 年58例,2017 年64 例,2018 年58 例,2019 年35 例,2020 年15例。可以看出,我国兴奋剂违规现象呈波浪形变化,一到大赛的年份,兴奋剂违规情况呈增长趋势,其原因是我国的金牌理念,拿了金牌,各种奖金、各种商业广告接踵而至,致使有些人铤而走险。但兴奋剂的检测手段总是滞后于兴奋剂的使用。一种新型兴奋剂使用后,反兴奋剂机构有时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找到其检测手段。近年来,国内兴奋剂违规情况已向非竞技体育蔓延。如果为了某一利益或某一目的而使用兴奋剂,那么失去的不仅是诚信、公正、平等,还有国家名誉、民族尊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兴奋剂的使用更是与其背道而驰。
食品、药品、营养品统称为“三品”,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生活离不开“三品”,在市场大环境下,不良商家为了谋取私利,添加违禁物质造成了食品污染。药品中含有某些禁用物质,一般人使用是没问题的,而运动员作为特殊人群,贸然使用会造成兴奋剂违规。商家为了提高营养品或减肥产品功效,会添加一些违禁成分,运动员使用也会造成兴奋剂违规。因此,运动员如果不加注意,擅自在外就餐、购买零食,日常随意购买和使用药品、营养品,就有很大几率造成兴奋剂违规情况的出现。
所有单项协会注册的运动员均有义务接受兴奋剂检查,而准确的运动员行踪信息是赛外兴奋剂检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虽然运动员申报行踪会涉及侵犯隐私,但为了保证检查计划的合理制订及兴奋剂检查的有效实施,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及各国际单项协会都会根据运动员成绩、项目、用药风险性等多种因素,建立用于比赛和赛外兴奋剂检查的高水平运动员注册名录,即注册检查库。所有被列入注册检查库的运动员均须按要求向相关机构申报行踪信息。根据《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管制通则》的要求,运动员错过检查或未按照规定申报行踪信息,在12个月内累计出现3 次,即构成兴奋剂违规。近些年,虽然我国仅有1 例因行踪问题造成的兴奋剂阳性案例,但每年仍有许多优秀运动员因为行踪漏报、错报、瞒报被给予警告。因此,行踪信息也是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
我国提出“谁组队、谁管理、谁负责”的反兴奋剂工作要求,运动员管理单位应当负责本单位运动员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如果说运动员私自外出就餐、私自购买和使用药品、营养品是运动员个人行为,那么作为运动员管理单位,缺失对运动员“三品”检查、行踪信息申报提醒、用药豁免提示等就是管理单位的失责,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
思想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认识不够;二是对兴奋剂认识不够。对社会认识不够,是指当今社会一些人追求利益至上,体育界也是如此,利益至上会使人迷失自我,造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扭曲人性。虽然大多数人知道使用兴奋剂是一种不道德的手段,利诱、陷害也是遭人唾弃的手段,但当利益蒙蔽双眼时,会有多少人摒弃一切,铤而走险。教练员亦是如此,为了荣誉、金钱、利益,也可能欺骗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山东兖州孙庆河案就是典型案例。而运动员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认识往往是不够的。对兴奋剂认识不够,是指对兴奋剂的危害认识不够,对兴奋剂的防范认识不够,日常的反兴奋剂教育并非入心入脑,有的只是知道兴奋剂会对自己造成危害,却不了解兴奋剂对体育、对组织、对国家的影响。有的运动员认为,不主动使用兴奋剂就没事,却忽视了日常训练生活中对“三品”的防控,往往大多数“三品”对运动员来说是有风险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反兴奋剂斗争,我国加快了兴奋剂入刑的脚步,以期利用刑法手段,打击使用兴奋剂行为。经过不懈努力,《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了将生产、销售、走私、使用等兴奋剂行为纳入犯罪范畴。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反兴奋剂工作发展规划(2018—2022)》,修改了《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完善了《反兴奋剂规则》,为构建省级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构建省级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
效仿国家体育总局做法,建立“纵横交叉、上下联动”全覆盖的反兴奋剂组织体系,要厘清责任,明确目标,联防联控。纵向要构建市级反兴奋剂组织体系,横向要在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省级运动项目协会建立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培养专职人员,实现上至省队、下到市级运动队,直至体校层面,层层落实、层层负责,形成从注册、入队到训练、参赛等各环节全链条管理。
完善各省反兴奋剂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反兴奋剂管理体制改革。各省级主管部门及机构要根据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兴奋剂管理办法》《反兴奋剂规则》,结合本省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本省反兴奋剂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以制度奖罚、以制度教育,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以有效的方法,打击使用兴奋剂行为。
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工作原则,教育对象不再仅限于运动员、教练员及辅助人员,而是要面向所有体育参与者。在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广大体育参与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认识兴奋剂的危害,建立起自觉抵制兴奋剂的坚固防线,提高兴奋剂风险防控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法制教育,把《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十一)》纳入到日常教育中,明确使用兴奋剂行为是红线,是底线,更是高压线,提高广大体育参与者法治意识,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举报的氛围。
从反兴奋剂斗争的历史来看,使用兴奋剂的一方总是处于主动位置,反兴奋剂的一方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地位,仅靠体育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而反兴奋剂工作,现今不单单是体育这一行业的工作,更需要多方合作。因此,各省级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卫生、质监、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才能彻底解决兴奋剂带来的问题,才能提高反兴奋剂能力。不仅要实施跨领域合作,还要开展跨地域合作,要积极加强各省市之间交流,通过人员互访、信息交流、工作评估、合作研究等活动,积极推动反兴奋剂工作。
由于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兴奋剂使用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隐蔽,检测越来越困难,这对反兴奋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以加强科研为先导,努力提高反兴奋剂能力,要有超前意识,先一步预料到哪些先进技术或治疗手段可能被用作违禁用途,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仅要做好防范,还要积极探索反兴奋剂教育手段和方法,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真正实现“拿干净金牌”的目标。
“拿干净金牌”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指示,也是我国体育人奋斗的目标,而现实社会中为了追求极限的运动成绩以及利益,不少人迷失了自我,走上了使用兴奋剂的歧途。因此,必须打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兴奋剂责任风险防控体系。省级体育主管部门作为国家和基层的桥梁,应该积极构建省级兴奋剂责任风险防控体系,为全面实现“拿干净金牌”、打赢反兴奋剂这场斗争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笔者坚信,省级兴奋剂责任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将为早日实现“纯洁体育”的梦想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