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

2022-10-31 15:02张晓英杨润琴杨英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医学类思政院校

张晓英 杨润琴 杨英

(山西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 山西太原 030001)

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即“仁、义、礼、智、信”的民族价值观念,也形成了“德智一体”“体育之效”“体育育人”的教育观念。医学类院校开设体育课程,重点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体育、医学、思政等课程内容相结合,形成稳定的知识文化结构和独特的教育内容。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目标,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构建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应当更加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所以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改革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重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然而,大学体育思政课程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孤立化。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助力我国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发挥学科育人的作用,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医学类院校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融合的内容契合

1.1 体育教学中蕴藏的思政元素

体育教育是带有一定目的和意识的身体练习的社会活动,具有自我培养和自我塑造的功能与历程。因此,体育教学不仅是要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活动练习,还应进行心理指导和品质培养。首先,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必须尊重对手、尊重规则、遵守制度,在束缚自身行为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体育能力。其次,体育运动崇尚公平、公正、公开,这种公平、正义的理想追求,正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1.2 体育教学中蕴藏的医学知识

体育是一门实践学科,不仅包含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等实践内容,而且包含运动艺术、运动医疗、运动饮食等跨学科内容。据研究,部分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独特的运动医疗价值,如太极拳运动,是帮助病患恢复身体健康的辅助治疗工具。在医学类院校中,体育教学不可缺少,这是由体育教学与医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而在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医学教学中的职业道德内容、人体功能知识、传统中医文化等,都能够与体育教学和思政教学产生文化联系,因此,医学类院校进行体育、思政、医学的课程融合具有独特的优势。

2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融合的有效路径

2.1 强化体育课程建设的立德理念

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医学类院校,大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偏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主题。第一,医学类院校促进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的融合,需要明确立德指向,为大学体育课程注入灵魂。第二,医学类院校需要明确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敢于形成自己的体育追求,为自身的健康发展树立自信心,并完善各项体育技能的行动指南,促进学生个性需求形成与发展。第三,医学类院校必须强化立德责任,构建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要求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和集体精神,培养出具有纪律性和团队性的高素质人才,使其铸就精神文明堡垒。

2.2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及教学工具

由于医学类院校大学生受到在校文化生活和日常学习的固定形态的影响,学生有大量的碎片化学习时间,院校帮助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管理,促进院校体育思政课程的有效延伸,是发挥教育功能、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多媒体信息时代下,教学工具丰富多样,如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够帮助院校构建线下线上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形式,丰富学生在校文化知识学习的路径和内容。另外,由于体育教学本身的实践性,许多教师无法完成对抽象的体育理论知识的传递,而通过多媒体数字技术手段,能够将抽象事物转化为视频、图片、音频,使内容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更加利于思想政治和体育内容的理论知识传递。此外,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将体育、思政、医学之间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标记和讲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2.3 丰富活动形式和推进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院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体育实践,而且还能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思政课程教育氛围,具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人格特点。医学类院校要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出医学、体育、思政等文化内容,使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衔接,促进教育结果转化。第一,院校可以从国家政策入手,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活动,丰富体育活动形式、组织结构和竞赛制度,积极举办跨院系、跨院校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活动融入学生的校园日常文化学习和生活中。第二,院校要加强校园体育活动的思想宣传,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体育文化宣传内容,寻找体育、思政和医学之间的文化结合点,传递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基础。

2.4 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设计

2.4.1 目标定位

万事万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其历史必然性,使得客观事物均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在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设计和定位中,需要寻找发展规律。首先,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目标设计作为基本依据,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大学生的个体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教育目标的设计也需要符合当今社会形势要求,在适应体育强国和社会职业道德要求的前提下,也要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最后,大学体育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应依据体育学科的发展进行设计,使大学体育思政课程保留体育教育内容和学科本质的清晰标识,发挥重要的育人价值。此外,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目标决定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方向,对体育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和方法选择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目标进行定位的同时,也要明确体育思政课程开展的具备条件、实施计划和教育结果。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目标应该具备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条件目标是实现体育思政课程目标的主、客观条件,如教师数量与质量、场地与器材设备、体育运动项目类别、体育经费等条件。过程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过或发展的必要教学历程,包括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研究、体育教学、教师培训等。效果目标主要规定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的最终实施效果,包括体育教育、教养、发展等预计的转化结果和实际效果,表现为心理健康目标、道德品质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等。

2.4.2 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的建设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医学院校体育思政课程内容构建,必须包含以下5点内容。

(1)身心健康教育

在新时代下,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优秀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还需拥有创新科学精神,且最重要的是具备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尤其是医学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要把握思政健康教育与医疗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机会,突出体育在身体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

(2)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向大学生传授体育历史、体育文化、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重要课程,体育教师要把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将教育素材在多个途径上展现出来,以便大学生加深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认识,强化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3)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领》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爱国主义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最真挚、最朴素、最深沉的民族情感。医学院校在构建体育思政课程内容时,必须鼓励大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砥砺强国之志。

(4)民主法制教育

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要成为社会成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应深刻理解法治民主,在法治的前提下实现自由,进行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的社会活动。在道德和法制的束缚下,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因此,体育思政课程中还需要包含民主法制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

(5)体育精神教育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坚定意志、追求卓越是体育精神中的重要内容,体现出更快、更高、更强,公平、友谊、进步的体育文明。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使学生能够养成尊重他人、诚信友善、自觉自律的高尚品质,符合当代学生的道德、作风和行为规范。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对其进行体育精神教育,能够规范日常行为,树立高尚的职业品德。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进展迅速,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化建设进入加速轨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绩,但理论研究高于实践研究的现实情况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强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在现实中的进一步融合。笔者建议,在加强体育思政课程研究的同时,需要完善院校各级协同配合机制,加大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力度,继续挖掘体育教育资源中具有德育价值的部分,继续探寻体育、医学、思政等学科之间的文化结合点,深化课程改革、立足自身特色,构建出具备自身独特办学特色的教育模式与内容。

猜你喜欢
医学类思政院校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医学类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