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比较及启示

2022-10-31 15:02孙印伟曾玉山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体育教师

孙印伟 曾玉山,2*

(1.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2.济宁学院体育学院 山东曲阜 273155)

研究表明,全国高校学生群体中体弱、残疾等不能正常进行身体活动的特殊学生约占总数的0.11%。在所有高校课程中,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的课程是体育教育课程。高校残疾学生大多不存在智力问题,可以接受常规课堂教育,但在身体活动中难免遇到问题,体育课程的特殊功能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格外重要。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匮乏,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对比中外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缺陷与不足,对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国外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1.1 理念方面

美国等国家融合体育教育理念盛行。融合体育就是通过创设环境和条件,努力将残疾学生和非残疾学生融入相同的体育教育环境中进行学习,条件允许的,可以一同上课,条件不允许的,即使不能一同上课,也要在相同的教育环境里接受体育教育。在欧盟国家中,仅有3%的残疾学生独立于义务教育之外,在分隔的机构接受教育。体育是治愈残疾学生身体和心灵的良药,若长期将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分隔开,不仅满足不了残疾学生的体育需求,反而将他们与正常学生的社交距离拉大,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教育的不平等,不论从现实,还是长远来看,对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都会造成影响。

1.2 制度方面

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中,其法律制度禁止歧视残疾学生,反对限制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环境。美国政府在1975年颁布的《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案》,对之后相关立法的发展起到了启示作用。在2004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促进法》中,对于特殊体育课程的设计,强调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来完成,保证学生受到科学的教育。由美国政府批准,全美残疾人适应体育联合会制定的《适应体育国家标准》是维持残疾人体育正常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政府、联合会、专业教授和一线教师共同参与决策。

1.3 课程设置方面

以美国为例,大学生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视,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校园体育氛围浓厚。在学校里,有专门的机构将相关的体育课程基本知识、教练情况、教学方法、运动量等提前呈现给学生,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课。日本的高校特殊体育教育课程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课程内容可由学生选择,并且具备为残疾学生设计体育课程的特殊体育教育教研室。国外高校在配备了残疾学生必需的课程资源、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愿意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正常学生的体育课中,培养残疾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尽量缩小他们与正常学生的教育差距。

1.4 教育资源配备方面

在硬件设施方面,日本高校专门为残疾学生准备了运动设施,如视障用乒乓球、运动用轮椅和视障高尔夫球等。在教师配备方面,国外很多国家都注重对特殊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早在1969年,美国部分高校就已经开始培养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博士。很多专家相信,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特殊体育教师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前提,态度会影响知识的掌握。为提高特殊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特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进程,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专门制定了特殊体育教师的行业标准。在资金方面,美国指出,不应以缺乏资金或其他原因而减少残障人士接受教育的机会。

2 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2.1 理念方面

中国历史悠久,从西周时期的《周礼·地官》规定的对残疾人进行减免赋税,到墨家的“兼爱”思想,再到南北朝时期专门收容残疾人的“六疾馆”,宋代的“福田院”,清代的“普济堂”,都代表着古人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同于欧洲国家认为残疾人是恶魔缠身、罪恶的惩罚,我国对残疾人的关爱自古有之。现代陈鹤琴培智体育教育思想、全纳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人民对残疾人从古至今都怀有一颗怜悯之心,这为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制度方面

中国早在1912 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就曾颁布《小学校令》,将特殊教育首次纳入教育体系。我国现行的《残疾人保障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均要求对残疾学生的文体活动提供保障。虽然,我国已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体育的政策法规,但是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人的最终自由方面看,目前的政策并不能解决残疾学生的体育方面的问题,现有的政策立法还没有真正将生命关怀纳入其中。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落后,残疾学生体育教育权利保障是立法中的盲点,很多现实问题都缺乏法律重视和保障。

2.3 课程设置方面

在课程目标上,我国高校基本上没有具体、明确的特殊体育教育课程目标,并且对普适目标没有进行适当的调整。从现行的教学目标而言,我国高校大多以保证残疾学生的安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很少有高校把培养残疾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作为目标。我国高校所进行的一些教学项目与特殊体育应达到的目标相差很远。大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完整的特殊体育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特殊体育教育课程比较随意,针对性不强,仅仅是一些如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很多新项目没有被引进,这使得残疾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2.4 教育资源配备方面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体育教育没有放慢发展的脚步,但国内高校对于残疾学生开展体育课的各种必要资源仍严重缺乏。体育课具有动态性,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大多学科领域可以很容易获得有效的资源来支持学生,但体育必须要有专业人员的干预,要求教师具有特定的能力,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可能会导致残疾学生体育课参与程度下降,特殊高等体育教师的数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与特殊教育迅速发展极不协调。我国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偏低,这使得很多项目无法顺利开展,教学设施无法完善,教学模式无法创新,特殊体育教育教师无法得到系统的培训。

3 国外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3.1 变革思想观念

应积极改变对残疾学生的传统看法,在思想上消除歧视,在现实中给予关注。残疾学生并不是只能进行与普通学生分离的低强度的身体活动,每个残疾学生都有接受运动和学习的权利,为此应通过各种途径满足他们的需要。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应使残疾学生尽量获取体育知识,提高残疾学生自我关怀和自我接受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残疾学生健康的锻炼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2 加强政策保障

高校和政府部门应促进体育运动机会平等。我国政府虽出台了一些特殊体育教育的政策,在体育活动中考虑到了残疾人的可参与性,保障残疾学生公平地参与体育运动,为残疾学生的体育课提供了帮扶,但这些政策对于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导向性不明显,且约束力较弱。要想让残疾学生共享体育运动,人们应对残疾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应侧重于残疾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补偿性政策的研究,并对各细则做具体规定。可以鼓励构建残疾学生相互沟通的平台,使特殊体育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的组成部分,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

3.3 促进生命发展

我国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科发展以及社会和学生的需要,重点应考虑残疾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非阶段性等特点,所以对于特殊体育教育课程内容,不能选择一成不变的模式,在课堂中应包含趣味因素,将思政建设融入特殊体育教育课堂中,课程内容应回归学生当下的生活,课程的选择应真正体现对残疾学生的生命关怀。创新特殊体育教育课程内容,促进残疾学生生命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4 优化资源配备

目前,我国缺乏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教师培训的专业机构,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切实加强特殊体育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尤其是应该加大特殊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力度,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再教育。高校特殊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应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需要,体育设施的数量应满足残疾学生需求。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高校科学地配备特殊体育场地设施,多渠道扶持特殊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使残疾学生乐于参与体育运动。另外,我国对各类高校进行评估时,可以选择把残疾学生活动场地作为一个评估指标。

4 结语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0年残奥会以来,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在赛场上带给人们激励和感动。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应努力树立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形象,转变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模式,提供高校特殊体育政策支持,在不断探索中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特殊体育教育道路。未来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促进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我骄傲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