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蒙山县桑蚕生态产业链发展机制研究

2022-10-31 13:08王荣娴张祖磊陈政松陈杨明珠
市场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桑蚕蚕茧试点

王荣娴 张祖磊 陈政松 陈杨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尤其是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对促进我国“三农”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使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业生产特性决定的农业弱势性、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的历史必然性、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等原因,“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根株结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是制约现代化发展的短板。为稳住农业基盘石,筑牢“三农”压舱石,2017年财政部印发《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试点试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2021年财政部再次下文要求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作为新一轮试点地区之一的广西,选择梧州市蒙山县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本文就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重点任务之一,乡村产业发展机制蒙山县试点的探索展开分析研究。

一、政策浅析

2021年5月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2021文件),是继2017年《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2017文件)文件四年之后对农村综合性改革的再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试点安排上,2017文件中山东、安徽、湖南、广东、云南、陕西6个省份作为试点省份,每个省份再选择2个试点县(市、区)。2021文件中,则在原来6个试点基础上,排除了陕西省,新增北京、浙江、广西等一共18个省份继续开展试点试验,而每个省份只选择一个试点。新一轮政策扩大了试点范围,实现东、西、中部统筹兼顾。在任务要求中,2017文件提出要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2021文件要求探索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数字乡村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新一轮政策强调发挥乡村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增长,体现了2021文件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做出的调整。

二、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内涵尝试性概括

以2017文件与2021文件内容为依据,尝试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内涵进行如下概括: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统筹整合和有效衔接现有农村改革政策,充分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以创新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为根本任务,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依靠深化改革这一根本途径,加快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通过地方试点试验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以点带面,助推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蒙山县基本情况

蒙山县位于广西东部,东邻昭平,西连金秀,南毗平南、藤县,北接荔浦,全县面积1279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优美;是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梁羽生的故乡,太平天国开国封王所在地,历史文化丰富多彩。蒙山县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农业、优势工业、特色旅游、品质城镇、福祉民生”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桑蚕、蔬菜、蜂蜜、特色水果等绿色农业产业,不断夯实产业振兴基础。2020年,全县桑园面积6.11万亩,生产丝绸布1700万米,占广西总量的75%,是广西首个丝绸全产业链县;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柑橘15万亩,是广西供港蔬菜基地;蜂群数量18.6万群,是广西第二大养蜂县;全县共有3A级景区7个,4A级景区4个,旅游业致富效应明显。

四、蒙山县桑蚕产业发展机制

长久以来,蒙山蚕农分散,养殖规模小,缺乏技术支撑。开展生产工作的同时还要担忧蚕茧的销路问题,且蚕茧市场价格波动大,蚕农血本无归的行情常有出现。农民在资本积累等方面的脆弱性使其无力承担市场风险,导致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缫丝厂有着从蒙山本地获取充足蚕茧进行生产的意愿,以此减少使用外来蚕茧所产生的运输成本。然而本地蚕户供应的蚕茧数量较少,品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工厂需求。蒙山县桑蚕产业呈现出发展不充分的局面,针对该情况,蒙山县以谢村、古定、壮村、六桂、四联五个行政村为试点,县政府牵线搭桥联动五个村委,引进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华虹公司,让企业引领发展,带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参与增收。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民四大主体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创新构建出用“引领针、联动针、强效针”“聚合线、致富线、保障线”的“三针三线”,“织”出蒙山桑蚕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机制,引领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磨好引领针,穿好聚合线

为了做大做强桑蚕产业,蒙山县政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支持桑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桑蚕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相关的服务业,健全桑蚕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主导,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参与,探索出一条“三引三行”新路子。先后制定蒙山桑蚕改良标准,引进良桑和蚕种,提高产量,降低劳动强度,现蚕茧质量80%达到5A标准,价格稳定在23-26元/斤,一户2人一年纯收入近8万元,桑蚕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1.加强监督引导,行规模经营之路

在土地流转方面,政府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依法监管,要求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的职责,避免出现毁约弃耕的局面。如果因农业主管部门失职而出现毁约弃耕,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2.加强合作引导,行技术先行之路

在种桑养蚕方面,政府联合企业,共同出资购买优质桑苗给予农户免费种植,促进桑蚕产业发展。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资金投入,发挥其在新品种、新产品试验、示范,推广和组织实施重大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中的作用。

3.加强帮扶引导,行共建共享之路

在生产加工上与企业构建农民帮扶机制,采用帮扶人数与减免百分比税收挂钩等形式,引导企业优先雇佣困难户,避免出现返贫、企业扣押工资等现象。积极开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授之以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桑园通路通水,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围绕桑蚕产业链延伸引导企业入驻,形成桑蚕产业发展集群。

(二)企业磨好联动针,穿好致富线

华虹公司通过“三心一意”发展机制,促进蒙山县桑蚕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企业利润。

1.进行风险兜底,让农户安心

为充分调动合作社、养殖大户、散户等主体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华虹公司采取“土地供给”和“保本回收”两种方式,降低农户进入市场时承担的风险成本,避免了农户畏难心理。

方式一,土地供给。华虹公司首先按照市场价格流转农户土地,获得大规模土地使用权的同时,提高农户财产性收益,增加了农户投入种桑养蚕的资本。其次通过走访调查的考查方式,考核合作社、养殖大户和散户开展种桑养蚕工作的能力大小和意愿强弱,按照考查结果将土地合理分配给经营主体。并且明文规定分配给农户的土地必须由本户开展种桑,不可出租或种植其他农作物。农户此前种桑的土地也不可变更为其他农作物。再者,盈利后公司与农户商议土地租金,承包户按照一定利润比例返还土地租金。

方式二,保本回收。蚕茧受市场影响价格在每斤16元-每斤26元范围间波动,较大的价格浮动使农户产生畏难心理,降低了生产积极性。华虹公司通过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规定农户生产的蚕茧必须出售给公司。同时规定,当蚕茧高于每斤20元时,按照市场价格正常收购农户蚕茧;低于每斤/20元时,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每斤20元收购农户蚕茧。风险兜底的举措在确保货源的同时也减轻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压力,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2.提供技术支撑,让农民省心

由企业主导与广西农科院、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合作,采用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种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桑品种(桂桑5号、6号)2个,建设优质高产桑苗基地2个。建设小蚕共育专用桑园3个,小蚕共育室3个及催青室、贮桑室、育蚕室,同时配套有消毒池、蚕匾、叠式蚕框、控温补湿设备等生产辅助设施设备。推广“两广2号”小蚕。企业通过向农户教授种桑、养蚕等技术,提升桑叶产量,减少双宫茧比率,保证蚕茧质和量的同时增加农户收入。

3.实行让利返点,让农民上心

为了提高农户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企业制定让利返点机制。当企业出售丝织产品获取较高利润时,根据农户提供的蚕茧数量和质量为参照标准,按贡献蚕茧量补贴相应费用的形式对农户进行二次分配,或以礼品、奖金等形式奖补产量大户、先进户。将公司与农户的发展紧密连接,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使农户在生产活动中更上心。

4.延长桑蚕产业链,意在提高企业收益

完善的产品结构有利于公司分散风险,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增加收益。华虹公司联合村集体,建设蚕沙生物有机肥生产线1条,将蚕的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筛选优质蚕蛹,冷冻出口;利用桑枝制成培养基,在桑养蚕空档期使用蚕房种植食用菌;充分利用蚕粪、蚕蛹、桑枝,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提升初、深加工生产技术。桑果加工成桑果酒、桑果干,桑叶加工成桑叶茶、面膜、洗发水等产品。精细化、深挖掘桑蚕不同生长阶段的功能价值。华虹公司在注重发展第二产业加工业的同时,着手从第三产业休闲旅游业延长桑蚕产业链。公司通过标准化、美化种桑养蚕流程,深度挖掘桑蚕历史文化,打造好桑蚕特色农产品,提供游客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场所。同时旅游业通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深化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认知,起到宣传作用,带动工业产品销售。

(三)村集体磨好强效针,穿好保障线

由于农村劳动力匮乏,传统耕作方式效率低、产量低等诸多原因导致土地经营不善而荒废,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村集体专项资金,盘活农村用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权改革,实现“三资”的转换(即资源变股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并以股份或分红的形式量化到村民,谢村、古定、壮村、六桂、四联等五个村村委班子率先走出一条“村村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三为三赢”的新路子。

1.为企业完善基础支撑,赢得企业信任

五个村集体通过向企业提供用地保障获取收益。村集体直接向农户支付租金进行土地流转,整合土地集中连片,在水、路等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巢引凤,减少企业投资负担和降低风险成本,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并以村庄管理、用地管理、引导宣传等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以利润分红的形式反馈给村集体。

2.为村民引入市场经营,赢得村民支持

村集体联合运营自负盈亏。五个村整合村集体资金,用于桑蚕产业的发展,各村集体采用入股前后收益比较等直观方式消除农民顾虑,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农户以土地形式入股,壮大公司资产。雇用股民劳动,通过股份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同时雇用带头致富能人担任经理,以百分比入股共担风险和“底薪工资+超收分成+单项提成”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经理人的能动性。盈利后以分红的形式量化到村民。

3.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赢得优质高产

在种桑养蚕方面,村集体发挥集体经济、规模效应的作用,在四联村流转50亩(800元/亩)土地建立标准桑园,建成占地1亩的全自动大蚕房,解决30人就业问题,推广“三段养蚕法”、自动上簇、旋转蚕簇、控温控湿等智能化养蚕技术,建设智能化大蚕饲养基地3个,大大提高生产率。“村村联”打破束缚集中财力和精力专注于一个产业,充分盘活闲置土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有效促进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为蒙山桑蚕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五、结论

桑蚕产业作为蒙山县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之一,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民四大主体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明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共同构建出蒙山桑蚕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机制,实现了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了乡村产业发展机制。

猜你喜欢
桑蚕蚕茧试点
《桑蚕文化对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三个蚕茧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
卖蚕茧
珍贵的一元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南充市纤检所两项蚕茧标准类项目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