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广西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探究

2022-10-31 13:03黄金凤
市场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碳达峰工业园区园区

黄金凤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合肥高新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等中央和地方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均对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作了决策部署。

然而,笔者在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平台检索发现,学术界从工业园区的角度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中国工业园区这一宏观领域,即以全国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如陈吕军阐述工业园区在实现碳中和碳排放中的重要性,就做好我国工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费伟良等分析了我国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工业园区减污降碳路径。以省市县工业园区这一微观层面的研究成果很少,仅查到两篇,即刘巍、刘敏的《“双碳”目标下青岛高新区低碳发展路径研究》和宴为谦、刘凯的《广东省产业园区低碳发展策略研究》,而关于广西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立足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以广西工业园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广西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填补这领域研究的空白,助力广西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更好地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一、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历程

中国一直以切实的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而努力,重点引导工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工业园区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早在10 年前,我国已经在园区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方面开展探索。2009 年,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通知》,要求自2010 年起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点纳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内容。2012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要求把园区改造成“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化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区。2013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重点用能行业低碳化改造,培育集聚一批低碳企业,推广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园区低碳管理模式。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工业园区绿色转型提出了愈加明晰的工作指南,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的工作思路愈加清晰。然而,全国工业园区数量众多,碳排放基础数据不完善,园区层面尚未建立碳排放体系,缺乏工业园区碳排放清单编制指导文件,难以分析和研判园区对自身碳排放现状和减排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工作进度,也给地方工业园区推动低碳转型带来了诸多不便。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于1988 年开启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探索,于1991 年、1992 年分别建立了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入“十五”“十一五”时期,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全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实施,广西以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工业园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二五”以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提升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出台,广西加大力度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三企入桂”活动,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加快提质升级步伐。据统计,2020 年,广西共有各类工业园114 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3 个;工业园区拥有工业企业1.68 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46 家,占全区规上企业比重达65%,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近九成。虽然近几年广西工业园区发展取了明显成效,但园区生产方式粗放,尚未摆脱高能耗路径,产业结构偏重,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广西工业园区面临提质升级和低碳发展双重压力。

二、广西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广西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现实基础

1.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广西加快绿色改造,积极组织开展绿色制造体系试点示范建设,重点在冶金、有色、机械、建材、汽车、制糖等领域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鼓励工业企业采用节能节水、循环再制造等先进技术,支持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有效地遏制了全区工业能耗的过快增长势头,初步建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的绿色工业体系。截至2020 年,全区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6 个,绿色工厂45 个,绿色设计产品30 种;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园区10 个,绿色工厂81 个,绿色设计产品17 种。

2.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明显。一是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成效凸显。各园区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围绕主导产业引入项目,推动园区产业联动发展,废弃物循环发展,园区产业链不断延伸。例如,自治区层面印发出台《关于支持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循环再生产业,初步建成“回收—拆解—粗加工—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及贸易一体化”、上中下游企业相互衔接配套的完整循环产业链条。鹿寨县经济开发区基本建立“制糖—造纸—酒精”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化工与建材之间的固废利用循环产业链、化工与其他产业耦合的循环产业链、化工主产品与副产品耦合的化工循环产业链以及化工产品延伸的循环产业链。二是园区循环化改造成绩可喜。部分园区大力推行工业园区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能源高效利用模式,扩大园区电力和热力需求高效集中生产和消费。例如,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创新环境供给侧改革模式,通过引进工业废水处理的企业——中滔环保集团,采用先行建设治污体系、统一供应水电汽热、统一回收集中治污的全新模式,解决入园企业污水处理问题,成为广西首个专业环保示范园。

3.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进。一是“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受到坚决遏制。自治区层面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暨加强能耗双控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广西“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广西扶绥海螺绿色建材产业园等38 个“两高”项目从自治区“双百双新”工业重大项目库中调出。二是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出台《广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 年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工业园区加快形成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提供了方向指引。三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成效明显。依托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推进汽车、机械、石化、冶金、有色金属、食品六大产业智能化装备升级,推动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吉亚(柳州)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认定为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广西惠禹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认定为数字化车间。据统计,2018—2020 年广西共认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88 家、数字车间17家。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南宁高新区、柳州河西高新区等园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柳州河西高新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已接近20%。

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近几年,自治区和各市财政大幅增加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全区推进工业振兴大会后,自治区每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100 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00亿元,用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和发展壮大等领域,园区道路交通、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2021 年,全区各个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1400 万平方米,推进建设改造全区各市园区地下管网管网里程 429 公里。

(二)广西工业园区绿色转型面临的挑战

1.园区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自国家出台系列碳达峰碳中和的文件以来,各地竞相出台了相关文件,而《广西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还处于研究阶段。同时,各级政府关于推动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主体、工作职责等尚未明确,关于工业园区减碳的基数和核算办法尚未明朗,工业园区低碳发展工作进度缓慢,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摸清家底”工作、组织架构建设等工作。此外,2022 年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出台的《广西重点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中,关于绿色发展的指标偏少,没有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突出对园区碳排放量的考核,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增加园区低碳转型工作推动的难度和压力。

2.各类园区专业化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广西打造了一批轻工园等特色园区,但是园区总体呈现小而散的态势。例如,第一批列为“广西山圩定制家具家居轻工园”的广西山圩产业园,规划面积6.93万亩,2021 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6.31 亿元,尚未突破200 亿元。同时,园区产业特色化不强,不少县域工业园区定位的主导产业基本在4 个或4 个以上,主导产业不明显。此外,园区缺乏危险废物实行集中预处理、集中利用处理等专业化设施,节能减排水平不够专业。

3.园区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广西园区产业重化趋势明显,十大千亿产业中绝大部分是资源型产业,轻工产业比例失衡,传统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占比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优问题突出。以产值规模最大的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园区以钢铁、有色金属、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粮油食品产业为主,能耗居高不下。据统计,2020 年,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1140.4 亿元,占全区工业投资额的46.5%,高耗能行业能耗比重仍持续上升。同时,当前广西产业转移受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虹吸效应和国内产业向东盟国家“越顶转移”等的影响,新旧动能难以在短时期内实现快速转变,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锁定效应仍是园区碳达峰目标实现的重要障碍。

4.园区低碳转型的创新支撑力不足。当前广西创新总体水平偏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不足,国家级创新平台资源紧缺,大规模开展低碳科技创新的条件尚不成熟。据统计,2019 年全区规上企业研究人人8348 人,规上企业6176 个,仅有615 家企业有R&D 活动,263 家有研发机构。同时,广西开展低碳技术研发的企业少,研发投入甚少,创新成果产出能力薄弱。

三、广西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工业园区是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园区这一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广西应以重点工业园区建设“115”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绿色低碳这一主线,着力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加快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低碳化、生产工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格局。

(一)尽快建立健全工业园区低碳转型体制机制

要高度重视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建立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出台相关园区、企业、产品等不同层面的碳排放标准。抓好《广西重点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落地实施,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考核评价。建议设立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低碳改造、低碳产业培育等项目。制定工业园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不断完善工业园区低碳转型工作机制,加快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进程。

(二)加快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重点工业园区建设“115”工程,以广西重点培育的10 个千亿元园区和10 个500 亿元园区为试点,深入节能降碳工程,聚焦冶金、有色、建材、化严格工等重点行业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汽车、机械等行业设备数字化、产品高端化、生产方式绿色化改造升级。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机遇,强化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低碳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着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绿色改造

创新园区运营模式,推广玉林市福绵区的“中韬模式”,引进专业环保机构,规划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集中解决好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瓶颈难题,推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大力度支持特色园区加快完善环保综合治理、集中供热、固废处理等配套设施,推动园区内行业及企业间固废协同、能源转换、废弃物再资源化,积极打造绿色园区。聚焦县域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积极推动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园区智慧化建设,加快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推进一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

(四)强化园区低碳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

依托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等重点园区,在钢铁、建材、有色、炼油石化、煤化工等行业推广应用关键工艺流程的低碳化改造、系统节能改造,加快推动制造业在材料、能源和工艺等方面的更新迭代。支持园区与广西大学等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遴选一批工业园区建立低碳技术企业孵化器,推动低碳技术的产业化。

(五)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加快能源革命步伐,着力引导工业园区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气,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改善。遴选部分园区开展电热协同、跨网互济,打造园区级能源互联网,为整个园区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实现热—热向电—热综合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控制煤炭消费量,因地制宜推进工业园区LNG 罐箱多式联运试点项目、风电项目、光伏项目建设,鼓励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逐步实现园区用能清洁化。

猜你喜欢
碳达峰工业园区园区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内蒙古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思考
油罐内外
背诵
风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