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农产品加工业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打造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实现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向农业强省转变,本文将从广西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的现状、存在问题、实施路径和对策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
广西依托特色农产品主产区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桂北的果蔬加工带、桂中南现代中药加工集群、桂东南的禽畜加工带、桂南的水产品加工带、桂西的林产品加工带、桂中烟草加工集群、桂西南的香料加工带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带等,基本覆盖广西优势农产品产区,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初步构建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升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末,广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7600 亿元,同比增长1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5 年的1.33:1 提升到1.5:1。年销售收入2000 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900 多家,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6%,其中自治区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35 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65 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 强。培育了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千亿级产业,蚕桑、中药材、优质家禽等500 亿元级产业,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成为超300 亿元产业,食用菌产值超200 亿元及茶叶产值超100 亿元等农业产业,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农产品资源利用率相对偏低。广西农业农村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广西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约1.62:1,低于全国2.4:1 的平均水平;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约为65%,低于全国72%的平均水平。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果蔬、畜禽、水产品深加工率不到10%,资源利用率较低,产品竞争力较弱,与广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不匹配。
二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完善。广西农产品加工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相对脱节,尚未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主要表现在产前缺乏适宜加工的高标准加工原料,没有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产中以初级加工为主,主要为盐渍、烘干、罐头等初级产品,缺少精深加工,农产品增值幅度不大;产后销售渠道开拓不够,冷链物流不完善,缺乏包装和品牌影响力,使得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不强。广西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是规下企业,科技研发相对不足,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广西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农民合作社数量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业规模化经营仅占30%左右,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四是农产品加工行业人才不足。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家,领办创办优秀企业的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缺乏高层次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管理和渠道开拓人才流失严重;企业自身培养科研人才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少量的农产品加工研发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产学研的分离、信息对接不及时等客观原因导致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整个行业的科技含量。普通从业者素质有待提升,大多数劳动力选是留守本地的老人和妇女,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以“10+3”产业为重点,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依托,结合“三区三园一体”等项目,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原料需求,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前提下,加快建立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高标准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同时鼓励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多种模式开展标准粮油基地、标准养殖示范场建设。要充分考虑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所在地邻近周边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区域合作,打造“多县一品、多乡一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原料基地。鼓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紧密联结的专用原料生产基地,通过品牌授权、关键技术支持、信息自动化等优势,带动原料生产基地向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二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升集聚。加强与各类规划的衔接,做好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规划,在主要农产品产地培育和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加工产业集聚区,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物流、餐饮服务一体化经营。做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在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粮食、水产品等主产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初加工设施,加强产地初加工设施和装备建设;实施产后减损保供工程,解决农产品采收、贮藏、运输、包装及产地初加工全过程减损问题,建立废料再加工、再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实现农产品产后优质优价和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发展蔗糖、粮油、果蔬、畜禽、水产、木材、特色林产品等精深加工,加快新型杀菌、高效分离等传统食品加工业关键技术升级和应用,研制开发生产一批营养、健康、方便的广西传统米、面、薯类主食和传统菜品、特色果蔬加工产品等即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通过采用提取、萃取、纯化、分离等技术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衍生产品。加大农产品加工装备的研发推广力度,鼓励和支持蔗糖、茧丝绸、果蔬、茶叶、林化等企业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装备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加工,建立低碳、循环、高效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开展稻壳米糠、果壳皮渣、畜禽骨血、水产皮骨内脏等综合利用试点。
三是农产品流通与终端销售建设工程。加强销售流通环节管理,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建立完善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地集配市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市场网络布局,加快建设大宗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企业建设农产品产地预处理中心和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完善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施设备配置,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创新终端销售,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学校、酒店、机关食堂等与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加工龙头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降低销售门槛和物流成本。
四是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与人才培育。围绕农产品加工环节的脱皮、烘干、储藏、物流、成分提取、边角料综合利用等环节,开展一批农产品加工科技重大技术攻关,攻克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广应用一批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要针对糖、桑蚕、林产加工、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建设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进高新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完善“产学研推用”体系,依托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建立广西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创新中试平台,为广西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科技成果中试放大服务,加速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研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有效促进广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装备研发生产企业和机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实现关键装备国产化。在农产品加工业领域依托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八桂学者”等项目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同时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活动,制定加工业人才培训实施方案等,深化“科研院所培养+ 企业顶岗实习+ 基地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五是农产品加工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通过提升企业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创新来构建完善的质量品牌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产品推介和品牌宣传等系列活动,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质量品牌意识,进一步培育能够承载壮乡文化、体现广西特色的知名企业品牌,带动广西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蔗糖、粮油、畜禽等加工企业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打造优质、安全、高效农业供港基地和出口基地;推动油茶、糍粑等民族特色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在稳定传统外向型农产品基础上,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农产品,推进供港供澳和东盟农产品出口,提升广西农产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支持一批企业进行蔗糖、粮油、果蔬、食用菌、畜禽、水产等加工,开发即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衍生产品。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及民族特色产品等,创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知名度的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等,加快提升农产品产业链及品牌价值。大力实施“广西好嘢”品牌培育行动,支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广西名牌农产品的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桂系”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
六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支持加工龙头企业技改扩建、战略重组、股改上市等,促进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内部增效空间,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加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和带动能力,吸引带动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发展;支持和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企业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方法与农产品加工制造技术相结合,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安全监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进程。提升加工装备自动化水平。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完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要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上优先安排以政府扶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加大对设立有自治区级以上产品研发中心或工程中心的企业支持力度。依托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加快设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基金。面落实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发票抵扣政策、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和符合条件的加工设备进口环节增值税抵扣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提供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各环节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域性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创新地方特色险种,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将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企业列入农业担保体系支持范围;创新“信贷+保险”、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模式,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短时期收购原料资金压力大等实际问题。
二是落实企业项目用地政策。各级政府每年度单列一定比例计划用地指标,用于保障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项目和各市县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用地指标,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产经营,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超过5亿元的投资项目用地,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当地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通过入股、联营等形式支持农村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参与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符合政策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厂房加层、厂房改造升级、厂区内部调整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科技支撑。以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联合开展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攻关,解决粮油、水果、蔬菜、茶、畜禽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加工产后损失严重、综合利用率低、风味和营养成份损失大等技术难题。扶持一批加工装备研发和生产企业,加速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大信息化、智能化、模块化农产品加工装备研发力度,研制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强的工艺和设备,提高农产品加工利用率。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获得的各类科技奖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技术改造等给与资金奖补;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经验,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是强化农业农村人才支撑。出台科技成果奖励、创业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吸引专家和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具有涉农管理经验和农业技术的优秀人才;建立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库,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专家团队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开发。立足本乡本土本企业的人才培育,加快引进职业化、专业化人才,让龙头企业拥有坚实的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进行种质资源、种养技术、农机操作、加工工艺、生产操作规范、检测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培养和输送职业技能人才。加快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建设和认定一批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见习基地;树立和表彰一批农业农村创业典型和带头人,以带动农民创业创新。
五是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各类服务机构,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行业状况调查、产业规划制定、诚信体系建设、项目评估、技术咨询、人才培训、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将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示范园区结合,完善各市(县、区)农产品加工业数据信息统计,加强信息资源的分析与处理,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广西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主动接入相关国家产品信息网,为供销两端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六是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打造知名企业品牌,形成以国家、自治区龙头企业为领头雁的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打造一批涉农的全产业链集团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培育,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原料基地建设、仓储物流、连锁经营、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实现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促进农业各生产环节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更多龙头骨干企业进规入统。
七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广西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按照“产业主导、全面发展”的思路,精心谋划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项目,重点引进品牌影响力强、投资规模大的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开展“节会”招商,各市县结合当地节庆和会展,定期举办农业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农业农产品招商推介活动力度。要利用东西部协作机遇,向广东、浙江等东部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加大开放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