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北京冬奥时代我国“体教融合”培养冰雪运动人才模式的思考
——以“谷爱凌现象”为例

2022-10-31 12:35王秋艳
冰雪运动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谷爱凌

王秋艳

(黑龙江工程学院 体育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1 引言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最让世人为之惊艳的莫过于横空出世的00后天才滑雪少女谷爱凌,在三登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女子U型场地技巧和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中,从容斩获2金1银,成为我国历史上首位获得女子雪上项目金牌的运动员。细寻谷爱凌的成长轨迹,便可知她的成功绝非偶然。谷爱凌2003年出生于美国,在其母亲谷燕(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滑雪教练员)的影响下,3岁便开始接触滑雪,9岁就获得了美国少儿组滑雪冠军,13岁夺得第一个全美成年组比赛冠军,14岁便拿到9个全美冠军。随着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谷爱凌宣布加入中国国籍并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冬奥会。加入中国国籍以来,谷爱凌在短短的两年内便代表中国队夺得11枚金牌,特别是获得2020年洛桑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池、大跳台冠军;2021年世锦赛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冠军。除去滑雪运动员身份,谷爱凌提前一年修完高中所有学业,顺利毕业并参加全美SAT考试,以1 580分近乎满分的成绩考入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这个分数相当于超过了全世界99.8%的考生。在学习和赛场外,谷爱凌琴棋书画也样样都略有涉猎,还曾参加过中国的声乐比赛,还在15岁开始进军时尚圈担任模特,目前已接下“路易威登”“蒂凡尼”等一众奢侈品牌代言,登上杂志封面不计其数。由此,“谷爱凌现象”诞生,她近乎完美的成功之路让无数人在视她为全民偶像的同时,也不禁开始思考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谷爱凌现象”这样理想化般的体教融合,延伸到诸如国家体制、人才选拔培养、性别赋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探讨。

在东京奥运会和刚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但同时依然暴露出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体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诸如:体育后备人才萎缩严重、社会体育资源匮乏、运动员文化素养缺失及运动员退役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难题。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背景下诞生的“谷爱凌现象”进入我们的视野,谷爱凌的成功可谓是体教融合的最完美呈现,其真正近乎完美地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刷新了国人的既有观念,让大家真正意识到体教可实现完美共存。但如何才能完成“谷爱凌现象”般的体教融合,如何理性思考“谷爱凌现象”,并将其实际应用于后北京冬奥时期我国的体教融合特色模式,将是加快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课题。

2 基于“谷爱凌现象”思考我国体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不足

2.1 地方政府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间深化合作不足

目前,我国体育部门急切需求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及竞技水平,以此来提升整体质量,而教育部门则更关注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与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国家加强了关于体教融合政策层面的保障与倾斜,但落实到具体执行的地方相关部门与高校时,未能做到与国家保持高度的一致和持续性,始终没有形成自上而下、融会贯通的治理通道。即使教育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体教融合的历史使命,认同体育教育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促进全民体质健康中的导向作用,但其重要性、紧迫性依然处于次要地位,知识文化教育永远属于首要地位,这与“谷爱凌现象”所展现的截然相反。谷爱凌备战北京冬奥会过程中,在美国申请提前一年修完高中学业并顺利毕业,而在国内,教育部门将体育活动视作影响文化成绩的错误观念却依然根深蒂固,这在初中后期与高中的教育阶段体现得最为明显。这种传统的价值理念延续到大学阶段,将会导致地方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间深化合作的不足。

2.2 社会体育组织匮乏、参与能力与机制受限

依旧以“谷爱凌现象”所处的美国冬季项目竞技项目人才培养环境为例:在单板滑雪运动中,如若不参加美国单板滑雪协会组织的赛事,运动员就不能直接入选国家队;在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中,年轻运动员的一系列训练条件及人才选拔将由美国UOP's G-Force驾驶学校社会组织提供,美国冬季运动项目在运动员培养体系上形成了从基层俱乐部到国家高水平运动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模式。相较于美国广泛的社会体育组织,我国体教融合下对于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只限于体育与教育部门的相关单位,缺失社会不同资本的融入。虽然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的社会体育组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依旧存在着社会体育资源匮乏、体育组织无自主主导性、对政府的依附性强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政府对于社会体育组织参与的准入标准仍未明确建立,以及社会组织教练员的供不应求、进入门槛低导致的教练员资质水平低下情况普遍存在,难以实现后备体育人才的优质培养。

2.3 学训矛盾难以平衡,体教融合融入难

国内长期“应试教育”内卷的大环境,导致了学生群体广泛存在体育参与不足、体育兴趣缺乏等问题。于“谷爱凌现象”中可以明显发现,在其所处的美国学校环境中,学校体育被视作为是竞技体育的根基。美国大学的竞技体育运动队有着不亚于国家队的专业化水平,在美国有近20 000名高水平运动员活跃在美国高校间的赛场上,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美国会有那么多高校走出来的竞技体育人才。以美国NCAA为例,其原则中特别强调:“不允许把运动员视为获胜的工具,必须保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保证运动员的学业,参加体育竞赛只是大学教育经历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高校在实现大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生涯协调平衡发展的同时,充分给予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保障。这与我国学校体育的传统理念大相径庭,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升学率的过度关注严重导致了体育学科的逐渐边缘化,体育部门对竞技成绩高度关心却忽略了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教育,最终致使我国的学校体育整体发展薄弱,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观,学训矛盾难以平衡,体教融合融入难。

2.4 教育内卷化遇上体教融合后的家庭教育陷入迷茫

“谷爱凌现象”所衍生出的社会化现象,让国内无数家庭在当今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内卷化与政府“双减”改革中陷入迷茫和焦虑。目前国内的教育“双减”政策尚处于试行期,众多家长被强制从严重内卷的教育氛围中拉入“双减”轨道,而谷爱凌体教融合的成功之路为国内家长在当前不确定的氛围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教育新观念。其呈现给国内家长的是,从事职业化体育并非一定要舍弃文化教育,体育可与教育良好共存并协同发展。但在国内如此内卷的大环境影响下,依然始终保持着“体不如文”的固有观念,如果培养孩子走体育道路不成功的话,就没有退路。由于对待体育有太多过于功利化的态度,使得大多数中国家长依然无法从思想上支持孩子走体育道路,导致大量的体育人才流失,时常会出现极具天赋的运动员在面对中、高考选择时完全断离体育的现象。反观谷爱凌母亲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自信、勇敢、强大、坚韧而非唯成绩论的观念无一不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国内的家庭教育中彻底摒弃功利性看待体育以及一味地唯文化成绩论,将成为我国体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重中之重。

3 结合“谷爱凌现象”,创新我国体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于冬奥会背景下衍生出的“谷爱凌现象”,给予了人们对我国当前体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现存不足的一定思考。要进一步深化我国体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自上而下地深度贯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念作为目标,为我国体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持久动力。

3.1 以坚持统一体系为导向,深化体教融合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合作

深化体教融合,就必须革新育人理念,不能将其理解为教育和体育两个行政部门工作理念的简单叠加,需要破除体育、教育行业的传统认知,彻底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树立一体化的发展逻辑,将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各自的优势转化为共同优势。要将体育回归教育本位,体教融合要加强体育部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教育部门也应充分认识到体育的育人价值,将人的教育置于学校教育首位,而不仅是一味追求应试教育。要真正实现体教融合的体制创新、方式创新、内容创新,唯有此才可统一我国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价值导向,深化体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合作。

3.2 建立扩充社会体育组织,构建互联互通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体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需调动全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性,构建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力量薄弱,自主性严重缺失,向上无法良好对接政府部门,向下无法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受我国传统管理职能划分的影响,由我国不同部门举办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因其创建目标的差异性,直接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育人才的严重流失。因此,应充分破除传统思维模式,创新各社会体育组织的工作方式,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运动员选拔赛事体系,来培育深厚的运动项目参与基础。可针对各级各类不同社会体育组织开展选拔性、培养性和专业性赛事,例如美国各个冬季运动项目协会中均按其项目特性保障了不同级别运动员的选拔质量,为国家高水平训练队输送人才。其次应广泛增加社会体育组织与学校间的深度合作,使社会体育组织顺利进入学校,实现社会力量向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渗透,弥补单一主体资源不足的现实困境。

3.3 深入调和学训矛盾,在学校教育中深入贯彻体教融合理念

在学校体育中,普遍存在学生喜爱运动却反感体育课的现象,其原因大多皆是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接触到想要学习的运动技能,并且在升学考试、学业负担的多重压力下,体育课逐渐被边缘化。“谷爱凌现象”充分给予我们参考,目标直指如何开展体育课:要融趣入志,使学生充分体验快乐体育;要融教入体,充分因材施教,不使体育课只能学习固有的几项体育运动,不盲目形成定性化思维,要以学生兴趣为主体,开设多而广的体育项目以供学习,冬奥会冠军也可以是斯坦福学霸。同时,应从“贯通教育”中发挥体教融合的真正价值,于学校教育中深入贯彻体教融合理念。

3.4 家庭体育生活化,摘除体育功利性标签

家庭教育可谓是一切人才培养的起源与基础。在家长层面,应在日常教育中言传身教将体育生活化,使孩子养成运动促进健康、增强身体素养的良好意识。体育活动对儿童及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谷爱凌受其母亲的影响从3岁开始开始接触滑雪,自此滑雪便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路成长到如今的冬奥会冠军。体育生活化有助于培养人健康而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及行为习惯,要常态化、生活化地进行体育参与,尊重孩子的体育兴趣,使体育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将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将生活体育化,充分发挥体育以为人本的发展理念和育人功能,通过家庭教育使体育重塑生活,提升整体品质。谷爱凌在其演讲中曾提到:“我通过滑雪找到自信”,表现出她不仅通过体育锻炼身体,其人格品性也受到体育的深刻影响。在生活体育化的过程中,孩子在掌握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的同时,更可受体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道德和心理等各方面得到升华,最终成为综合素质协同发展的人才。

4 结语

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出现的“谷爱凌现象”饱受议论、褒贬不一,虽然其成功的偶然性、难以复刻性不言而喻,但为我国体教融合培养冰雪运动人才提供了借鉴。相信在后北京冬奥时代,随着我国特色体教融合的深入开展,定会冲破传统壁垒的制约,推动新时代冰雪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良好发展,促进体育强国及教育强国双战略目标的共同实现。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教谷爱凌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
体教融合背景下西藏农牧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谷爱凌:“自信是可以学来的”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卧底各个群怎么讨论谷爱凌,“中午吃什么”群亮了
冬奥颁奖仪式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滑雪世界冠军也是学霸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