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雪姣
3G、4G带来的技术红利并没有推动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直接发展,反而促进了移动端媒体的发展与传播。随着4G技术和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终端APP成为了大众内容传播的载体。移动媒体成功实现了节目内容的定制化和碎片化、节目推送的智能化、接收方式的移动化和便捷化,推动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全面升级,彻底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即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视频,导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传播影响力严重下滑。换言之,面对高速发展的移动通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传播模式,传统广电的转型发展还没有找到一个可行且有效的突破口。而5G的出现为传统广电带来了新的契机,5G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利用互联网思维,准确把握5G时代的发展机遇,这就是传统广电发展的新契机。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传输的峰值速率最高可达到20Gbit/s,可以实现高清视频以及大数据量的内容传输;空中接口时延低至1m/s,能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实时应用;具备百万连接/平方公里的设备连接能力,能满足物联网通信;频谱效率要比LTE提升3倍以上;在高覆盖和快速移动的条件下,5G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it/s;流量密度达到10Mbps/m以上;移动性上支持500km/h的高速移动等。目前5G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第五代通信技术引发了计算机技术的迭代与升级,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和主流媒体全面进军互联网的新契机、新增量、新通道。
5G技术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网络传播速度可以达到4G技术的10到100倍,有利于保证音视频素材传输的即时性、高质性,以敏捷的轻量级制播服务应用于体育、演艺等行业直播,给观众带来超级现场体验。5G引领媒介传播新生态主要包括:通过高清的视频传输,让部分用户从“小屏”端回归到“大屏”上;通过千兆带宽,让高清直播提升人们的观感;改变传媒的生态格局,让万物皆是媒体,皆是传播媒介。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据中国联通与华为联合发布的《5G新媒体白皮书》所预测,媒体行业将首先享受5G红利。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支持700MHz频段的手机已有超170款,新入网的支持700MHz频段的5G终端占有率已达95%以上。但对于5G的运营,广电行业是缺乏经验的。对于5G技术,广电除了运营手机之外还应有更多新的出路。
相比于4G技术,5G有着高速度、低延时、泛在网、低功率等特点。尤其在速度方面,一部2G的电影5G下载仅需三五秒,正因为这个优势促使了广电新视听的发展。5G的高速度、高带宽促进了广电的高清直播的发展。随着4K乃至8K技术的发展,用户对视频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希望获得更高品质的视听体验。之前由于4G网络的限制,进行4K高清直播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目前来讲央视和其他地方广播电视台已经进行了多场4K高清直播。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慢直播的传播形式,5G与VR、AR技术的结合也给广电的节目生成带来了新的模式。
毋庸置疑,5G技术已经促进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在其诞生之初就被广泛应用到广播电视领域中。然而如何利用5G技术推进广电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媒体时代要对信息化大势和发展机遇敏锐把握。面对5G浪潮的来袭,多家广电媒体主动求变,把握技术发展大势,通过5G升级,打造新的视听应用。
5G与广电直播。自新媒体发展以来,大众的眼球已经从大屏向小屏转移。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模式,也成为了智慧广电不可缺少的部分。在2019年“两会”中,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通过5G传输,将北京融媒体指挥中心制作的4K高清新闻实时播放在千里之外的哈尔滨中央大街移动分演播室屏幕上。5G的运用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让黑龙江人民离全国“两会”更近。广东广播电视台在“两会”报道中应用“5G+AI”的新模式进行报道,利用AI技术实现对视频的智能化处理,实现现有融媒视频的智能拆条、智能打标签和智能合成,完成了融媒生产系统与台内文稿系统的打通;智能化的内容生产流程,节约了视频生产时间和多屏端产品发布的时间。2021年,新华社在2021年的“两会”报道中推出了对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的5G跨访谈,访谈中张伯礼院士还对实验室里的中草药标本做了详细讲解,观众仿佛置身现场伸手就能摸到标本瓶。
5G与广电慢直播。慢直播作为一种新的直播形式,有着不存在任何外界干预的特点。相比“快直播”,慢直播保留了内容的原生态,不带快剪镜头、编辑、音乐渲染等痕迹,公众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直播,没有主持人做引导。例如央视的ipanda直播,全球粉丝超2200万;2020年,“央视频”全程直播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的进展,通过5G摄像头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直播,引发5000万网民在线“云监工”;央视新闻推出直播节目《日出东方》,通过120个机位、1600个镜头全方位展现了国庆阅兵的盛况,长达70个小时的直播引发了2.9亿人次观看。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开发并实施了“5G直播龙江”项目,与“极光新闻”APP平台实现对接,完成融合产品的重塑,是黑龙江首个融合超高清、5G、智能推荐算法等高新技术的慢直播类产品,在广大用户中取得了良好口碑,尤其在疫情期间很好地抓住了“居家旅游”这个受众需求,点击量也稳步攀升。由《传媒内参》和国家广电总局《电视指南》杂志编写的《2020年媒体融合调研报告》将其列为以人为核心构筑媒体内容生态圈,持续优化“一云多屏”的全媒体体系的典型案例。
5G与广电智慧电台。5G智慧电台是“智慧广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广电总局下的重点实验室——智能音频研究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了一套具有智能抓取、智能编排、智能播报、智能生产播出内容的人工智能编播系统,该系统5分钟即可完成地方电台一天内需要播出的节目,其主要弥补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不足、没有内容、传播力弱等问题。湖南广播电视台提出了“5G智慧电台”,构建了“省级播控中心——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村村响喇叭”的播控体系。该项目先后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智慧广电”传播分发类先进案例、2020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等奖项。2021年,新甘肃5G智慧电台投入了使用,也是入驻省级新闻党端APP的5G智慧电台。另外,很多智慧电台加入了AI主播的形象,福建新闻广播的AI主播“小晴”已经取代播音员参与日常播报,其逼真的人物形象、多语言播报的能力为新闻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便利。
5G与广电节目制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利用5G提升内容生产力,推出全息化、可视化及沉浸式、交互式新闻产品,丰富传播形态、传播样式。从2020年开始连续两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在全国“两会”报道中采用5G全息虚拟投影新技术。黑龙江驻北京制作团队搭建了“5G+MR”互动虚拟演播室用于采访前端代表,而哈尔滨本地演播室主会场则增加AR前置虚拟技术,将本地真实世界和北京传回的虚拟画面混合在一起,利用异地同场景虚拟技术实现前后方异地数据跟踪同步。借助5G远程交互式虚拟演播室技术,在哈尔滨的主持人和在北京的人大代表实现了跨时空的对话,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同屏对话、隔空交流的互动方式,而访谈场景随谈话内容也在实时变换,营造出“天涯若比邻”与“人在画中游”的视觉效果。为了将人物调整出最真实的比例,技术人员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修正,让形式与内容、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
当前,媒介形态从融合走向智能,媒介即社会、社会即媒介的趋势更加明显。5G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在这个整个媒体行业不断融合以及媒体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时代,媒体视听作品在5G技术的加持下将有着多元化的发展。
5G助力高清视频制作。高清视频的移动端剪辑与制作是广电目前重点探索的项目之一。与新兴媒体相比,广电有着高质量的视频录制设备和专业的采编人员。目前移动端硬件设备及系统已经可以支持4K超高清内容的展现,但受限于现有的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工作人员对于4K视频的编辑没有普及,而5G技术的出现,将会推动超高清视频制作业务发展。升级现有的移动设备,使其支持接收5G移动信号;建设专用的5G网络,实现与广电现有系统和设备的对接,完成高效的信号接受,也是5G助力高清视频制作不可缺少的条件。
探索5G多屏同看。5G多屏同看是实现“智慧广电”的新思路,目前多屏同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2020年,中国移动咪咕也在5G商用元年的岁末打造5G时代跨年演唱会新看法,通过多屏同看黑科技开启“最强跨年夜”,轻松畅享各大卫视跨年盛宴。广电尝试把台前、幕后的内容结合起来,从主舞台视角、观众视角、VR互动直播间等不同的角度来展现节目,同时结合VR、AR、MR、全息摄影等技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沉浸式体验,让用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节目,增加用户的参与度。
探索5G在低温环境下的应用效果。寒冷对任何设备都是一种挑战,当然这里面也包括5G基站。北方冬季日均气温可达到零下近30度,如何在低温条件下保证5G设备的正常运行和5G信号的稳定传输也是将来利用5G传输时要解决的问题。探索5G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各种冬季体育赛事,例如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全国冬运会等,也是对5G技术的一大考验。
探索5G与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探索“5G+边缘计算+AI+应用”新架构,打造新型内容生产应用技术。边缘计算是5G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在5G高带宽的场景下,集中式数据处理不能满足用户高效、实时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分布式的边缘计算架构,提高信息处理、编转码处理能力。除了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与广播电视的结合已经非常广泛,在AI语音播报、智能新闻采编、电视语音指令控制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探索和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进行智能化媒资管理,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场景识别、内容理解等技术,将广电现有的视频和音频进行标签化处理。利用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研发智能对话机器人甚至智能主播,实现高效的用户互动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互动的趣味性。另外,在5G技术的加持下,通过AI技术实现对海量视频的智能审核,快速找出视频中的不合规内容完成技术角度的排查,也是后续广电5G可以探索的方向。
事实上,在实际应用5G技术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一是5G信号覆盖率低的问题。在实际做直播时只有部分区域拥有5G信号,对于县市来讲5G覆盖率并不高,这也是在应用5G技术时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二是信号稳定性的问题。5G技术使用高频信号衰落快,在中心城区高楼密集,对高频数据的遮挡不可避免,实际使用时速度达不到预期设想,有时候即使使用了5G进行传输,但实际效果可能还不如4G的效果,尤其是在运动录制时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其三是成本问题,现在5G流量费还是较高的,不适用于长时间的使用,尤其对移动新媒体方面的应用带来很多限制。
可以预见,5G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冲击着现有的产业格局,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并与大数据、AI、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共同催生出一个全面数字化的社会。虽然现阶段的5G在视听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人们的不断探索,5G仍是可以推动传统广电发展的重要技术。抓住5G机遇,实现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是我们值得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