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引领,聚焦素养
——高中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实践探索

2022-10-31 07:49何羚杰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8期
关键词:海报设计文本情境

程 煜 何羚杰

(1.青田县中学 浙江丽水 323900) (2.合肥市第九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在当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之下,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正在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现下新课程中所倡导的任务教学和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英语教育中所提倡的“任务语言教学”有相同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习动机和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建构主义从理论角度阐释了学习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作为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必要的主动性,他们应该主动地吸收并且建构知识。这为当下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语境。同时,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求改变以往以“解题”为指向的教学方式,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学习任务,开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任务式学习,即学习过程是“做任务”的过程,而不是“解题”的过程,以任务作为外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一、真实有效,避免虚假化

当下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设计学习任务,因此,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老师们为此做出了诸多尝试和努力,多种多样的情境任务层出不穷:拍电影、画海报、制作美篇、写劝谏书等。在众多的情境任务设计中,笔者逐渐发现,我们在学习任务设计方面缺少了“真实性”。例如,通观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的学习任务设计,其中一个学习任务便是“如果太宗穿越到现在……”这样的任务乍一看很新颖,似乎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细想发现,这个学习任务设计毫无现实性,因为类似于“穿越”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发生。基于这样极度虚假的情境,学生又该如何去完成这个任务之下的多种学习活动呢?遑论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科素养。

新课程之下的任务式学习应该是对学生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的一种模拟训练,能够真正满足学生当下或未来生活的现实需求,因此,学习任务必须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所谓情境可以包括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个人生活情境,学生能够在设置的情境中找到与个人或社会生活相契合的点,由此产生内驱力,驱动自身在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为例,我们将情境任务设计为“把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宣传,设计小组需要设计一张相关的宣传海报,请根据课文《阿房宫赋》为其拟订一个海报设计方案”。第一,情境中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这个大情境是真实的;第二,突出遗址公园的特点,将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宣传;第三,任务是让学生拟订海报设计方案,而不是画海报,基于语文学科认知情境,立足语言文字运用。在未来的学习生活或者工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接触到“设计海报方案”等类似的任务,这种基于学生未来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而展开的学习活动设计,既能够让学生感受任务的真实性,也能够体现语文课的本质特点——紧紧围绕语言文字展开活动。

二、一以贯之,避免琐碎化

在当下的新课程改革中,“任务学习”这个词语被反复提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课堂中所设计的任务越多越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让课堂的效率达到最大化才是任务教学设计需要考量的。从任务的数量来说,一节课应以一两个任务贯穿始终,否则,过多的任务数量则导致学习过程过于琐碎,学生和教师往往都无法把握重点。

例如,在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阿房宫赋》的教学设计中,整个课堂我们紧紧围绕“为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拟订宣传海报设计方案”这个大任务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宣传海报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梳理文本内容、鉴赏文赋的语言特点以及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整个学习过程中过渡语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拟订宣传海报设计方案”这一任务来进行,时时刻刻引导学生关注“拟订宣传海报设计方案”的学习任务。例如,在设计环节一至环节二的过渡语时,可以这样表述:“如果只是这一句概述的话,能够画好主图吗?请大家比较文本语言和概述语言的特色……”活动始终是为了完成“拟订宣传海报设计方案”这个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承也需要始终围绕核心任务。如此,既可以紧紧围绕文本的核心,也能够让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明晰自己的任务。

三、拆解细化,避免笼统化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等一系列的词语替代了以往的“问题”等词语而反复被提及,外在表述的转变恰恰反映了其核心观念的转变。这些“任务”“活动”一改以往“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往往困惑于“任务”与“活动”究竟有什么区别。笔者以为,在以一个任务贯穿课堂的情况下,任务应是统领,是学习的核心,而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或探究皆是为了完成这个大任务,因此,重新观照课堂学习任务,这个任务既有统领性,同时也应具备可细化的功能。所谓可细化,即此任务可拆分为多个具体的活动或探究问题,这些活动的最终指向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只有学习任务设计得越具体,表述得越清楚,学生才越容易表达自己。

例如,在《阿房宫赋》的任务设计中,“拟订宣传海报设计方案”可以拆解细化为以下三个活动:(1)设计小组决定用课文中描写的场景作为海报主图,小组合作,根据文本内容,选定其中一个场景,完成表格;(2)比较文本语言和场景概括的语言,探究文本语言的特点;(3)为体现阿房宫遗址公园的特点,突出其教育功能,请用简短的语言(可用原文)为海报配文,并说明理由。第一个活动指向文本内容的梳理,第二个活动指向文本语言的鉴赏,第三个活动指向文本主旨的探究,以三个活动的形式将本课的学习任务拆解细化,以此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在以上三个学习活动的引导下,学生非常清楚为了完成“拟订宣传海报设计方案”这一任务,他们要完成哪些具体的学习任务。

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学习任务,课程标准已经给予了充分的理论指导。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海报设计文本情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曲国先 蔡丽娟 海报设计作品选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海报设计作品四幅
张馨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