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双
(蚌埠市淮上区曹刘小学 安徽蚌埠 233000)
如今的小学教育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已开启智慧教学新模式,智慧课堂下的学生都已尝到科技发展的甜美果实。智慧课堂有着便捷、灵活、高效等特点,使我们的教学更丰富有趣。
教师在朗读课文时要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抑扬顿挫,能用声音带动学生感悟书中的情感,并且读出文本表达的境界和深层的韵味。这种朗读,学生听了会产生很大的兴趣,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共鸣。若是要求学生达到这种境界也许很难,但是在这样的要求里,学生的朗读肯定会向前迈进一大步。朗读能让人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也能使人树立自信心;朗读不仅能使人心生愉悦,还能使人陶醉其中;朗读既是对作者语言的再次加工,又是作者情感的又一次升华。朗读的作用之大,效果之妙不言而喻。笔者认为朗读教学应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
若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想将文章通顺流利地读出来,首先要铲除生字词障碍。可以通过查工具书、询问他人,或者是通过学生平板点读等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刚开始时学生只要反复读,将文章读熟练了即可。要想达到熟练的程度,学生可以利用平板进行听读训练,把握文章的语气、情感,这样更利于朗读。
学生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和个性,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他们学习上的引领者,所以朗读教学要因材而异、适时改变,根据情形、学情或文本主题的不同适时调整数学方案。
教师在教学时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当教师发现他们处在不同情形时要因势利导,将朗读教学适时地穿插其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协调有序、高涨如火、平静如水、低落如谷的课堂气氛。第一种是所有教师在教学时都想拥有的理想化情形,但是教师面对后三种情形时若不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可能会处在某一种气氛中迟迟不能走出来,这样的话教师上课和学生听课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1.协调有序的课堂,可谓是理想化的课堂,处处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景象。学生积极踊跃,对课堂充满兴趣,进而融入其中。教师可以按照备课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的教学当然是轻松愉悦又有效率。
2.课堂气氛高涨是好事,仿佛整个课堂其乐融融,学生也个个精神饱满,但要适度。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学生总是沉浸在一种情绪氛围内,不能跟随教师的授课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一节课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按自己的计划将学生的思想到至课堂预设的范围内,可采用提问的方法来舒缓他们的情绪。
3.学习的多姿多彩来源于学生的表现,若是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得静如止水或低落如谷,那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虽然学生不再打断教师的思路,教师也能顺利地进行授课,可教师原有的激情被这种气氛狠狠地泼了一盆“凉水”,如果不及时转变授课方式,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如果适时地安排一场朗读活动,根据授课的内容,利用教师平板搜索相关的带有故事发展情境的朗读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将自己融入其中感受作者的内心感受,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情感把握朗读这篇文章或某个段落。这时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来唤起学生高涨的情绪,才是正确的选择。换种上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朗读水平也定会提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时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能让学生充分发展。圣人孔子也曾多次提出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因此,当面对学习主体——各具特点的学生时,朗读教学也无例外。
1.如果学生是在预习工作做好的情况下,在正常的教学中,笔者会鼓励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入适当的语气、手势、表情或动作等。笔者这时要求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后,主动地提出问题或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朗读有关班长马宝玉抢过手榴弹内容时,第一位同学在读的时候,没有将马宝玉的动作很迅速体现出来;第二位同学在第一位同学朗读的基础上体现了动作的快,但是由于腼腆没有将马宝玉大声喊的语言洪亮有力地读出来。其他同学听后纷纷提出了意见,笔者也适时地给予引导。之后的一位学生不但读出了情感,还将班长马宝玉对敌人极度仇恨的表情和快速有力的动作也做了出来。这位学生出色的朗读得到了大家赞许的掌声。教师根据朗读者的表现和听者的意见加以总结评价,并鼓励、夸奖学生,这样朗读者不仅有表现的勇气,还能从大家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优点,今后在朗读中不断地攻克不足,发扬优点,岂不美哉?倾听者既从别人的朗读中吸取了精华,也在自己的朗读中去掉了糟粕。双向收益的朗读教学,在授课中应该是取之有道的。
2.学生的学习并不总是积极做足准备的,当教师面对一部分没有预习且对课文一无了解的学生时,授课是无法顺利进行的。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将生字词教完,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将课文读两遍,之后,教师出示或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再进行默读,思考并寻找答案。除了这种方法,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倾听平板朗读,再模仿着读,再按课堂教学顺序进行。如果学生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的效果不佳,教师可以播放带有课文情境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听完看完,再深入朗读课文,种种方法逐一尝试,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这时,教师是不能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否则学生会掉队,收获甚微。
3.对个别学困生来说,想让他们紧跟课堂步伐是比较困难的,于是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检查他们的读书情况。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指导或辅导他们。教师不可吝啬夸奖性的语言,适当地夸奖会给学生带来勇气和自信,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尝试朗读,当他们获得大家的赞扬时,会更加积极表现,慢慢地会有其他方面的进步,也许这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理想状态吧!
4.学生的性格多种多样。对于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学生,我们要让他们在班级中起到带头作用;对于沉默寡言、内向腼腆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在朗读教学时可以采用“一带一”的方式——主动带被动、优秀带后进。除了上述方法,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演课本剧也是不错的朗读教学方法。比如《将相和》中有三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极具特色,文中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文中的人物形象就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于是进一步地将其他学生带入文本,感悟文本。课下鼓励学生分成小组,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演课本剧(课间可以看到学生积极地分配角色,揣摩分析人物的心理,反复练习并掌握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如果有同学做得不到位,其他学生还给出合理的意见或以身示范,为了表演得形象生动又真实,学生将课文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安排一节课让他们展示小组成果。这样不仅拉进学生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堂学习的课文不管是现代文还是古文,笔者认为总的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我们在不同主题的朗读教学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
1.写景状物类的课文,我们要把握作者对大自然,对事物的热爱之情,学生很容易抓住这一主题,但是各地的美景和事物之多又有谁能一一游览过呢?所以这类课文的朗读教学应该利用智慧平板出示有关该美景和事物的相关信息,学生了解后自然而然就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读时情感就能伴随其中,学生对美景和事物的喜爱之情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2.写人叙事类的课文,在叙事中将人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所以学生要把课文中讲述的事情梳理清晰,并能准确把握作者情感。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将文章读几遍就弄明白了,但是有些学生仍然搞不清楚文章内容。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利用平板向学生展示带有课文故事情节的朗读视频,有利于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授课中教师再适当地安排朗读,效果会很不错。
3.爱国励志类的课文,学生对文中讲述的古今中外的人物及事情不甚了解,所以想读懂读透文章就比较费劲。教学前可以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资料,课上交流,若是学生还是理解不了文章主旨,教师再出示文章的写作背景、人物介绍,也可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先后几次朗读下来,不由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钦佩之情。
4.思乡怀古类的课文,作者可能是以回忆为线索,也可能是通过写景叙事来表达思乡怀古之情。在朗读教学时,可适当采用播放带有情境的朗读视频、教师示范朗读、搭配音乐朗读等方法,促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与感悟文章内容。
教师由备课到课上实践,这期间总是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反复思考并去探索更多有益的方法。平时积极地从多方面去学习,如请教其他优秀教师、参加培训、听取优质课等。虽然时代在变迁,智慧课堂在涌现,但这些传统的方法也可适时而用,与先进的智慧教学完美结合,共创高效。
朗读教学看似简单,无足轻重,但是笔者认为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万丈高楼平地起,但是要有牢固的根基,根基不稳的建筑是岌岌可危,存在时间短暂的。正如学生想取得好成绩,不是一时的高分,而是有坚实的基础作为源源不断的能量,再加上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动力,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勇斩荆棘,所向无敌,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朗读教学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这种美好享受,是由教师精心设计而来的,如此美妙的“音乐”谁不愿投入其中呢?教育教学之路来日方长,我们要走好第一步,每一步。笔者愿立志在教学路上不断探索、不屈向前,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