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梅
(蒙城县逍遥路小学 安徽亳州 233500)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抓好“双减”“双升”工作不仅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全体小学教师工作的重点。古诗词是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语文内容之一。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智慧、体会古人情感,对比古今不同文化视角、情感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传播中华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增强创新意识,坚持创新教学方法,紧扣“双减”政策要求,紧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完成提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任务。
实践发现,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两类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效果不好。
古诗词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文的学习,古诗词的理解相对于课文来说更加难懂,一些学生从小接触古诗词较少,一遇到古诗词就兴趣全无,有畏难情绪。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上课走神,更有甚者连背诵都觉得很费劲,觉得学习古诗词枯燥无味,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古诗词创作年代较早,古诗词中所呈现的情境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一些学生对古诗词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古诗词常识,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虽然能够背诵和默写古诗词,然而对古诗词中意象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无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常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下面却一脸茫然,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自身出发,明确教学根本,创新教学思维,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才是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学生能不能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是次要的,只是时间问题,能够记忆并背诵出古诗词就行了。
教师往往遵循识字、解释诗句意思、归纳诗词思想、背诵诗词等这些传统教学套路,对诗词背后蕴藏的思想内涵结合现实不够多,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离现代很遥远,缺乏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授课,把学生当成教育客体,把自己当作主体来对待。课堂上互动少,自我讲解多,对学生兴趣点关注少,对诗词背诵默写要求多。机械式的背诵记忆,往往会增强学生厌烦情绪,使课堂死气沉沉。
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对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较少,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精神往往难以集中,影响教学效果。
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有很多,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四创”教学法入手,不断抓住学生兴趣点,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古诗词语言习惯与现代白话有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仅仅依靠教师朗读和简单的解读,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所以,笔者认为,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认识理解古诗词中的生字词,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具象地再现古诗词中美妙的意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
情境设计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也可以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加工。将学生引入诗词情境,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从而对古诗词表达艺术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七律·长征》时,教师先要做好充分课前准备,调查学生对长征的了解情况。根据调查情况,教师在讲课之前,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红军长征的视频讲解片段,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过去的这段历史,了解红军当时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意味着什么。介绍完长征的缘由以后,教师可让学生一起朗读《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待朗读完以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红军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和信念,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长征的。最后,教师可播放《长征》电影片段,启发学生思考: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啃皮带、喝尿液……,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勇往直前?是什么样的精神让他们披荆斩棘,不畏生死?通过多媒体再现情境,学生再次朗诵《七律·长征》的时候,心中对革命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油然产生敬佩之情,从每一句诗词中,感受那铿锵有力和奋勇前进的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针对难以共情的诗词,教师也可以利用情境让学生有相对真实的感悟和体会,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遥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了解诗词描述的是怎样的事情和情感,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再现诗词描述的场景。学生自己动手,有的同学准备道具,有的同学进行剧本设计,有的同学进行演绎,有的读旁白,共同演绎,真实地展现王维一人在异乡的孤独,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理念的主要核心是创新。教师要紧跟新课改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借助微课教学,健全古诗词教学体系。微课教学的优点是能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任务。利用微课教学,能让古诗词中抽象的场景直观化,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容易,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关注学生这一特性,利用微课进行多元化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技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为小学生今后学习古诗词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江南春》中描写了许多江南特有景色,如莺啼、水村和烟雨楼台。由于地域上的南北差异,对北方的学生来说,江南水村的这些景象学生只能通过想象和图文来理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水乡的莺啼、水村和烟雨朦胧的景色,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江南美景和烟雨朦胧的雨后江南水乡的宁静和安逸。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生提问、师生提问等方式,激发课堂活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考。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因担心答错,或者害羞胆小等性格原因,对主动回答问题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和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活跃课堂提问氛围,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从而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有效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村居》这首诗,描述的是乡村春日的风光和乡儿童玩耍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于乡村风光的赞美以及对乡村悠闲宁静的喜爱。作者用朴实而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乡村风光和乡村的生活,只有亲身体验过乡村美丽风光以及乡村独特的宁静,才能对文章描述的景色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些都需要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到乡村去,看一看乡村的风光,感受一下乡村人的生活,根据师生共同的经历,创设话题,让学生对比一下现代乡村和古代乡村的异同点,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村居》描述的风光印象深刻,而且能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的美丽风光,直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力和鉴赏力。
古诗词语言精练,部分字词意思和今天的语言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发挥自己想象,开展古诗新编,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精准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如写小短文、编故事等。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对于诗词中的情感也会有更多的感悟、更深的体会,帮助学生提升了自身诗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例如,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中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想象当时诗人与老朋友不忍离别,但不得不依依惜别的场景,想象诗人劝老朋友再喝一杯酒的离愁别绪,饱含对朋友的惦念,以及对朋友未知前途的美好祝愿,结合即将小学毕业,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据此引导学生编写送别的故事。
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思想的提升中不断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深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不可急功近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坚决贯彻“双减”政策,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课本古诗词的编排特点,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抓取学生兴趣点,才能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具体化和生活化,从而爱上学诗词、读诗词、悟诗词,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语言之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