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银萍
(灵璧县实验小学 安徽宿州 234299)
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开展,教育工作者们发现基于学生年龄和发展特点,游戏学习法是适合6~-8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式。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将目光聚焦到游戏化教学。
笔者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进行分析,设计游戏情境和游戏任务,结合游戏化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数的组成,是一年级教学的难点。在小学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以更为轻松的姿态进行教学,也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轻松。因此,在当前理解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借助不同游戏的设置,使教学得以顺利展开,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小学生初学计算都喜欢掰着手指头计算。这种计算方式既帮助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正所谓“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而两个或多个学生一起参与,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通过互相伸出手指头,在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
学习9的组成时,教师先出示九宫图(如图1),说明游戏任务:涂一个格子,还剩几格?各列一道加、减法算式。比如涂了一格,还剩8格,加法算式:1+8=9,减法算式:9-1=8。教师可依次涂格,也可跳跃涂格,教师涂,学生算,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图1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把组织权交给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发给每组一张九点图(如图2),一位同学用彩纸遮盖若干个点,另一位同学根据显示点数,算一算盖住了几个点。
图2
心、脑、眼并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有对也有错、有说也有笑的游戏中,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在教学“5”的组成时,我让同桌两人共用一个计数器,一生拨珠,另一生说数的组成。
图3
如一个学生拨珠(如图3),另一个学生说道:“4和1组成5或5分成4和1。”拨出不同组合,说出不同数字。在变换中学生除了认数,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加减算式,培养了“心专、手疾、眼快”的识数能力。
在教学“8”的组成时,教师先出示情境图(一棵结满桃子的桃树),又安排两个学生扮演两只小猴。“小猴”看见桃树上的桃子高兴地说:“好大的桃子呀,我们把桃子摘下来吧!”教师这时出示分桃图(如图4)。“小猴”看到桌子上8个鲜红的桃子,垂涎欲滴,为难地说:“现在摘了8个桃子,怎样分呢?一人吃几个呢?真让人为难。”由游戏表演引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图4
这时我安排同桌两人为一组,用小棒或圆片教具表示桃子,让他们玩分桃子游戏。“8个都归我”“那我一个也没有,只能用0个表示”“我7个”“我1个”……学生在分一分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到了8所有的组成,为下一步学习8的加减法做好了铺垫。
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时,我让学生利用附页2模型图,做模块换数游戏。学生甲操作表示百的模块若干,学生乙操作表示十的模块若干。甲拿出表示百的模块若干个,乙拿出表示十的模块若干个,进行等数交换。熟悉方法后再进阶,改用表示百、千的模块进行游戏(如图5)。在反复练习中学生加深了对大、小数之间进率的理解。
图5
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说与摆模型游戏。一个学生说一个数,另一个学生用模型摆出。比如一个学生说出一千二百零一,另一个学生摆出一个表示千的模型图、两个表示百的模型图、一个表示一的模型图(如图6)。学生交换角色,继续游戏。在说与摆的游戏中,学生了解了大数的组成,加深对大数的认识。
图6
对于智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不管怎么玩都是学习手段和形式,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变枯燥的说教为快乐轻松的学习。这就是教学技巧的意义。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把枯燥复杂的数学算理转化成轻松趣味的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知识,确保算理教学顺利开展。在采用游戏化算理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所谓算理,就是让学生从理性上了解计算的道理。
“有多少点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设置的一个内容,是为了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种玩法——殊途同数。第一个游戏是让学生仿照下图(如图7),同桌合作做游戏。学生甲用两张纸遮挡点子,学生乙除了说出加法算式外更要说出乘法算式。左图中用加法计算是2+2+2=6,用乘法计算是2×3=6或3×2=6。右图中用加法是4+4+4+4+4=20或5+5+5+5=20,用乘法计算是4×5=20或5×4=20。学生在游戏中变换不同的点子图,说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通过游戏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明确了乘法算理,达到了由浅入深、由旧到新、由加法向乘法自然过渡的教学目的。
图7
第二个游戏是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如4×7,另一个学生用纸遮挡,露出符合算式的不同点子图(如图8)。学生对每一个乘法算式,都用两种不同的点子图表示,加深其对乘法的理解。
图8
在整个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算理意识。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算理,明确应该怎样去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条理意识。教师在此基础上更加快速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奥运开幕”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在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基础上认识钟表,读出钟面时间。读出钟面时间是教学难点,有较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读出钟面时间。为此,我设计了“我拨你说”和“我说你拨”两个游戏活动(如图9)。
游戏“我拨你说”:利用学具钟面,座位前后4人为一组,一个学生在桌面上拨动时针和分针,固定后,其余学生根据指针读出时间,出现问题及时纠正,相互交流读法。不断拨出新的时间,交流读法。然后,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图9
游戏“我说你拨”:学生两两结合,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时间,另一个学生根据说出的时间,拨动钟面时针和分针,拨好后再读出时间,看是不是说出的时间。学生互换角色,继续游戏。对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只看不说。如3点43分,在拨时针时,教师提问:“时针是不是正好指向3?时针是离3近一些还是离4近一些呢?”学生通过争论统一认识,在互动游戏中认识钟表,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在不断交换角色、轮番操作,以及动脑、动手、动嘴中学会了读时间,在游戏中突破了教学重点。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灵活的数学思维,能够在课堂上结合数学知识展开积极的思考。因此,结合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必须要创建探究型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思维,更好地理解知识,寻求答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好玩”栏目的设置,目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使其体会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一年级上册“一起玩游戏”中“堆一堆”内容时,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3个长方体、3个正方体、3个圆柱体、1个球体实物(如图10),让学生自主进行建筑设计。
图10
上课时,先明确游戏要求:10个物体都要用上;堆出的作品要对称;小组全员参与;堆得又快又高又稳的小组获胜。面对各种教具,学生早已按捺不住自己强烈的表现欲,有的拿长方体,有的拿正方体……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球放在下面好看啊!”“方的放下面稳当。”“大的放在下面更稳。”“圆柱体在中间显得高。”学生兴致高昂,七手八脚摆弄着。待各小组都完成后评选出优胜作品加以表扬,并请代表交流经验,说一说怎样才能堆得既高又稳。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探索根据不同物体的形状确定其在堆砌过程中的位置。在“花样百出”“为所欲为”的游戏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拓展了思维和想象力。
众所周知的24点游戏,也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渠道,在趣数课堂上我常用这个游戏开发学生的思维。24点游戏的规则是给定四个1~9之间的数字,将这四个数字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得数为24,且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教师先通过一组数字,向学生示范这个游戏的玩法,易于学生理解游戏规则。24点游戏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尝试和思考,才能得出各种解题组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能力,养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通过数学游戏,学生了解到数学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背公式和解题,数学也可以充满趣味性。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在游戏活动中建立灵敏的逻辑思维。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计算是数学的灵魂。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智力的发展,影响其学习成绩。培养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调动其多种感官参与计算训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坚持不懈。单纯的计算练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一般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游戏来代替以往的单一的计算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乘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我根据乘车的教学情景,设计了一个“乘车”游戏。游戏前,教师先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口算卡片,把它们分发给班级中的每个小朋友,拿到口算题卡的是“乘客”,拿到头饰的是“司机”。每个司机头饰上面都会写有10以内任意一个数字,拿到口算题卡的同学要先算出卡片得数,然后根据卡片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司机”负责检票,也就是核对“乘客”卡片得数和他所带的头饰上的数字是否一致,上错车的会被请下车。全部检票完毕,“汽车”启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当然教师也会参与到游戏中。这样的游戏使师生关系融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高效地达到练习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目的。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开始学习的都是不同的数字,在认识了不同的数字之后,学生才能进行数字运算学习。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够娴熟地运用数字,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数学游戏。
在如今“扫码”付款时代,不少孩子对人民币很陌生。所以对于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一些孩子总是犯迷糊。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利用小游戏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知识。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贴一张纸,上面分别写着1角、2角、5角、是1元。教师唱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些钱……”孩子们手拉手顺时针转圈,一起问:“捡到多少钱?”教师说:“捡到1元钱。”孩子们则根据自己身上所贴的钱数,快速地自由结合成1元钱。没有组成1元钱的孩子被淘汰。以此类推,继续游戏。这个小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效果比单纯地让学生背诵1元=10角、10角=1元这样的等量换算更好。
另外,在利用人民币购物教学中,我把教室分成4个“趣角”,并在4个“趣角”布置不同的超市,分别是文具超市、玩具超市、零食超市、服装超市,让学生分角色拿着“钱”去喜欢的“超市”购物。学生在扮演客人和售货员交易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元、角、分”的知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进行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师的首选,能让学生体验到在游戏中学会知识的快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玩转各类活动,启发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变得趣味盎然,使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挥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