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贞
(合肥市南京路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001)
角色游戏是学龄前儿童最主要的游戏活动形式,它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情绪的机会,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又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时发现,刚开始,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很浓厚,非常喜欢摆弄材料,但是玩着玩着就对游戏的兴趣开始降低,有的幼儿甚至不想玩了。为什么幼儿对角色游戏失去了兴趣呢?我们发现不是幼儿没有兴趣玩游戏,而是由于游戏经验的缺乏,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单纯摆弄游戏材料以及重复简单的游戏行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丰富他们的游戏经验,从而让角色游戏发挥真正的价值呢?我们知道,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来源于生活,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对角色的认识就越清晰,游戏的情节也会随之深入,不断推进,幼儿才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我们认为社区资源所包含的人、事、物可以为幼儿提供所需要的经验,所以我们在开展角色游戏时,选择了将社区资源与角色游戏相结合,在“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通过适宜的形式获得社区资源以持续补充幼儿角色游戏的相关经验,为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研究初期,为了了解我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关于角色认知、环境创设、同伴交往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制作了“角色游戏现状调查表”发放给全体教师,表格围绕游戏时长、游戏情境、角色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查。
据调查,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大多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在游戏时意识不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而停留在摆弄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水平上,例如在“娃娃家”游戏时,幼儿自顾自地重复着洗菜、切菜动作,单纯地摆弄材料。
幼儿往往因缺乏对角色之间的社会性关系认识而不会进行合作的角色扮演。例如,在“服装店”游戏中,游戏的幼儿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小顾客”自己在试衣服,而“老板”却在一旁摆弄着收银台,和“小顾客”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合作交流。
幼儿因缺乏与游戏主题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布置游戏环境时想到哪做到哪。例如,在“火锅店”游戏中,幼儿知道开火锅店,但是对于开火锅店需要哪些材料,材料如何摆放等都不清楚,导致收银台和顾客就餐用的是同一张桌子,没有调料区、选菜区等。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后,对幼儿游戏中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知道了幼儿缺少哪方面的经验,于是针对问题选择社区资源并设计活动方案。在教研的时候,课题组内教师各自带着活动方案在一起对各班的方案逐个进行研讨:社区资源选取是否合适?还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社区资源开展活动?如何利用社区资源,以什么形式开展活动能更好地丰富幼儿游戏经验?在研讨出方案后各班分别开展活动。活动后,师幼共同梳理总结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帮助幼儿更好地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利用社区资源可对幼儿的游戏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帮助幼儿加强了角色意识、拓展了游戏情节,还提高了幼儿对游戏环境布置、游戏材料使用的能力。例如,在大班“火锅店”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火锅店的角色以及分工不清楚,游戏中会出现火锅店里都是服务员,没有厨师的情况;对火锅店的区域划分不了解,导致在游戏中,收银员和小顾客就餐用的是同一张桌子,显得比较拥挤;还有小顾客在火锅店老板准备开业的这段时间里没有事情可干。针对这些问题,班级组织开展了一次活动——火锅店大调查,实地去火锅店参观和体验。在活动前,师幼共同商讨设计社区活动任务单,并且在班级QQ群向家长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及目标,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家长和幼儿利用周末时间,带着任务单去吃一次火锅。在活动后,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总结获得的经验。随着游戏的进行,我们看到:幼儿的角色认知及分工开始变得清晰,知道厨师应该在备餐区切菜、备菜,不能离开厨房,服务员不能收钱,应该引导顾客到收银台买单,并且除了开始的厨师、收银员、服务员三个角色,又拓展一个迎宾的角色。游戏场地的划分和区域日益明显,出现了就餐区、等待区、配菜区、调料区和收银区。游戏中,孩子的游戏行为不再是对成人的刻意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再现。
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选取的社区资源较局限、社区资源利用的形式和总结梳理经验的方法较单一。怎样有效地利用社区资源?还有什么形式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召开了课题会议,研讨制定班级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在大班“汽车城”游戏中,由于幼儿缺乏游戏经验,出现了在修理厂的幼儿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4S店的汽车卖空了,店员就去拿空盘子在地上摆着玩,而小顾客在买好车子后都聚集在一块空场地,推着车子撞来撞去等问题。针对班级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设计了一次“探秘汽车城”的亲子活动,幼儿带着任务单分别到维修厂、4S店、加油站、停车场,针对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三个方面去调查了解。在接下来的班级游戏中教师发现,孩子们的游戏经验较之前有所丰富,但是获得的经验比较笼统,比如扮演“维修工”的幼儿虽然知道修车,但是不清楚要怎样修车。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反思:幼儿到实地去参观,确实能够亲身体验,但是对于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实际的维修员并不会为家长和幼儿多做介绍。针对幼儿缺少维修经验这个问题,该如何选择社区资源并有效利用呢?研讨中有位教师提出:可以请维修厂的员工来为幼儿详细介绍,但是自己没有这样的资源。另一位教师表示她们班就有这样的家长资源,可以帮助联系。在另一个班级的帮助下,邀请了家长来园开展了一次“小小修理工”的家长支教活动。活动中,家长向幼儿逐个展示维修工具,介绍工具的用途,并且让幼儿亲自操作体验。在这次家长支教后,教师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发现幼儿在游戏内容上有了丰富,修车、补胎、贴膜、洗车,游戏越玩越深入。通过这个案例,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将全园能够利用的家长资源进行统计,这样在社区资源的选择上就不会局限于自己班级,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社区资源。
我们总结梳理了利用社区资源的策略:
1.实地参观
游戏初期,幼儿仅凭自己已有的经验开展游戏,不论是在游戏角色方面还是在游戏情节方面都很单薄,幼儿急需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感性经验支持游戏。所以开展一次实地参观,能让每个幼儿不同程度地获得一些相关经验。每个幼儿在参观中获得的经验是不一样的,在游戏时他们的经验发生碰撞、交流,从而推动着游戏进一步发展。例如,中班的“超市”游戏,游戏中,理货员将材料随便摆放在桌子上,开始叫卖!小顾客不停地去买东西,买完就放在教室外面,然后继续买东西!理货员开始大叫:“超市东西卖完啦!没东西啦!”由于缺乏经验,他们认为超市就是买卖,游戏情节单一。怎样让幼儿带着探索的眼睛将超市里的秘密带回游戏中,我们借助任务单和家长资源实地探访超市,开展社区活动——“走,去超市”,通过对超市的参观,孩子们了解了超市的人员分工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
2.调查访问
游戏时幼儿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丰富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大家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教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幼儿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并且将调查获得的信息进行记录。调查访问是幼儿对真实社会生活的了解与实践,通过调查访问,幼儿获得了与游戏主题相关的经验。不仅如此,这还是幼儿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产生新的问题,不断扩展认知,从而提升游戏经验。例如,在大班“汽车城”的游戏中,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游戏中存在顾客不知道每个场所是干什么的、汽车城里各场所的工作人员分工模糊、工作人员工作内容不清楚等问题,于是开展了“探秘汽车城”的活动,孩子和家长带着问题分别去了4S店、加油站、停车场和维修厂进行调查访问。
3.亲身体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它需要真实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来开展该游戏。当幼儿需要获得具体的社会经验时,亲身去操作、去体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会收获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中班“饮料店”游戏中,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衍生出“点外卖”的情节,但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实际“点外卖”的经验,只是看着家长点外卖,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展该游戏,于是教师带着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一把“点外卖”。
社区各行各业的人以及幼儿家庭中的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备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
1.家长支教
家长资源是社区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职业多种多样,邀请家长参与到班级社区资源主题活动中,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某种职业的工作特点,还可以通过家长获取有益的社区资源。家长支教这种方式可以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幼儿拓展游戏经验。例如,中三班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在汽车修理厂工作,我们邀请她到班级给孩子们说一说汽车维修的相关经验。在现场,小朋友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问题:“这个工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小不一样的洞呢?”“涂抹在汽车受伤处的黄色物体是什么?它为什么是黄色的?”面对这些问题,家长逐一耐心地讲解,并将工具展示给孩子们观察、摆弄。支教结束后,孩子们展开了一番讨论,把自己在家长支教中学习到的喷漆工与钣金工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回忆与阐述。第二天在“汽车城”游戏中,维修厂里便生成了两个新角色——喷漆工与钣金工,并且绘出了角色标识牌,同时利用海绵棒和奶粉罐的组合,制作了喷漆工具。
2.社会专业人士助教
社区中有各类职业工作者,他们术业有专攻。邀请专业人士来园开展助教活动,能使幼儿对社会中的职业或场所有更深入的了解。
1.讨论式
引导幼儿围绕观察内容进行师幼问答式讨论、小组研讨式讨论等。例如,在开展“探秘汽车城”活动后,幼儿以小组讨论与个人讲解的形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了梳理与分享。幼儿对加油站里不同型号的汽油有了了解,明白了停车场有进出口的闸门,维修厂有洗车间和维修间等。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们便开始对各个场所进行增改调整,比之前要更加细致形象了。
2.绘画式
当幼儿获得了认知经验后,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讨论来帮助幼儿总结心得,还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观察内容画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可以呈现幼儿的认知过程和结果,还能通过环境的隐性指导进一步扩展、丰富和深化经验。例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将就医流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挂号—等候—看病—拿药,有了流程图,幼儿在进行医院游戏时对流程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