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梁晓燕
(合肥市大西门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 安徽合肥 230601)
角色游戏中的材料是孩子们进行游戏时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它能够不断推动游戏的进程。对孩子来说,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在孩子游戏中提供适宜的材料,是另一种观察指导孩子的游戏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和发现孩子的发展水平,还可以根据孩子在游戏中的发展水平及时地调整游戏中的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的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毋庸置疑,材料投放在角色游戏中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教师认为好玩的材料结果却无人问津,走出角色游戏中材料投放的误区,使游戏材料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才能真正赋予孩子一种有效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观念上都会认同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游戏材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有一些偏差甚至是背离,主要表现在,有些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主观随意性比较强,不考虑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材料投放的层次和数量上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材料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不能够持续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比如,有的教师看到大班开了摄影馆,在自己的小班也开展这一游戏活动;小班开设娃娃家,大班的教师也在自己班级开设这一角色游戏,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很多幼儿园在角色游戏中投放的成品和模型材料过多,半成品以及生活化的材料太少,游戏材料单一。例如:小班糖果店游戏中投放各种各样的模型糖果,看起来琳琅满目,却没有投放一些供幼儿制作糖果的半成品材料,不利于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操作。另外,教师自制材料的积极性不高,经常是买来一些成品投放在角色区供幼儿游戏使用,主观随意性较强,很少使用生活化的材料自制玩教具,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丰富孩子的游戏内容与情节。例如:超市游戏中,教师投放了收银台、安检带等小型模型材料,幼儿在游戏时只需简单摆弄即可。而这些模型材料,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纸箱、纸盒和幼儿共同制作收银台,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发挥幼儿想象力,在游戏中学习一物多用。
在孩子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们一次性投放大量的游戏材料,后期没有根据孩子的游戏水平增加新的游戏材料,导致孩子出现争抢或对游戏材料不感兴趣的情况。例如:服装店游戏中,教师在开学初投放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衣服,后期没有根据孩子的兴趣投放一些帽子、围巾等季节性服饰,导致孩子在服装店无所事事。或者材料更新太快,孩子们还未熟悉一种材料,又有新的材料投放进来,不利于持续激发孩子的操作兴趣。例如:昆虫馆游戏中,教师每周都投放新的昆虫标本与模型,孩子们经常是还未熟悉一种昆虫又去摆弄另一种昆虫,不能有计划地进行持续操作和观察。
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首先体现在不同年龄阶段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小、中、大班的幼儿年龄阶段不同,这就导致在游戏中需要的材料也会不同,这种差异不只是量的差异,更体现在质的差异上。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材料投放质的差异很难找到,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甜品店,里面投放有各种各样的甜品和半成品材料,除了在数量上有所差异,其他材料投放没有多大区别。缺乏层次性还体现在不同时间段材料更新不及时,不能够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很多教师会在开学初集中投放游戏材料,他们会一次投放很多材料,任由幼儿自由发展,很难看到教师会根据孩子后期的水平和兴趣需要投放新的游戏材料。
幼儿园的一周课程中都有着自己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主题设置不同的角色游戏,延伸集体教学的目标,促使教学更好地开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材料投放与主题教学不匹配的现象。例如:本周小班主题目标中“鼓励幼儿能够进行3以内的按数取物”,教师在角色游戏区投放了5的点卡,这显然不符合活动目标与孩子的发展水平,无法发挥材料的隐形价值,孩子在游戏中也不知所云。材料的投放不符合教育价值的渗透,和游戏化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投放越丰富越有效吗?材料是否丰富,应该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积极或者是消极的一些表现为依据,而不应该是简单数量上的堆积。对于幼儿来说,当投放一些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时,随着数量的减少,孩子们的合作、联合游戏会增多,这样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合作能力。在糖果店游戏中,游戏初期我们投放了各种糖果、甜品等,一开始,孩子都被琳琅满目的糖果吸引,他们很喜欢到这里买卖糖果,“你想买什么呀?”“我想买草莓的糖果。”可是,糖果店里有那么多种糖果,有棒棒糖、水果糖、棉花糖,还有牛奶糖,应该给小客人吃哪一种呢?游戏时,有的小朋友随便抓起一盒糖果递给小客人;有的小朋友会问教师,应该拿哪一种呢?看似很丰富的各种糖果,反而让孩子们不知所措。
针对孩子的游戏情况,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你吃过哪些糖果”?很快孩子们找到了答案,孩子们说:“有棒棒糖,有牛奶糖,还有棉花糖。”于是,我们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拿走了一些糖果,只留下几种孩子熟悉的糖果,分类放置,并在美工区投放一些制作糖果的半成品材料,如各种颜色的黏土、剪成片的皱纹纸、各种颜色的毛球球等。很快糖果店里的服务员又开始忙起来了。
一开始投放很多的糖果,超出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范畴,难以引发孩子的操作动机,使得糖果店的游戏情节停滞不前。当教师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对游戏材料重新进行调整,孩子们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原来,材料的有效性比丰富性更重要。
教师在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时,应该考虑材料的隐形价值,与孩子的认知经验和能力相结合,满足孩子们在动手、动脑、想象等各方面的需求。
例如:为丰富糖果店的游戏材料,教师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鼓励家长收集一些废旧物品,有包装纸盒、棉花、旧报纸、塑料瓶、碎布等,有的用这些材料给糖果店做标识,有的制作糖果,还有的包装纸盒。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心理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家长来园时,有的孩子会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自豪地指着糖果店的作品说:“这个是我做的。”“这是我带来的包装盒。”在糖果店,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和投入,他们就像来到了小社会,体验各种角色的责任感,环保意识也在孩子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指的是游戏材料的投放,应该随着孩子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适时地做出调整,满足孩子新的游戏需要,使幼儿兴趣回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认真观察与记录,随时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点和新需要,以便做出调整。
案例一:糖果店里教师投放了各种颜色的黏土和硬质吸管。一开始,孩子们的兴趣落在了单纯地用橡皮泥搓圆做棒棒糖上,“我做了草莓味的棒棒糖”“我做了香蕉味的棒棒糖”。睿睿小朋友将橡皮泥搓成了长条,缠绕在硬质吸管上,做成了一根与以往形状不同的棒棒糖,有的小朋友叫它小蛇棒棒糖,有的叫草莓小蛇棒棒糖。麒麒做了一根棒棒糖,非常兴奋地让笔者看糖上的花纹,笔者仔细一看,棒棒糖上有一排排整齐的波浪形的花纹,笔者又惊喜又奇怪,问他怎么做的,麒麒得意地告诉笔者,是他把橡皮泥放在脚下一踩得来的,原来花纹是孩子鞋底的印子。孩子的行为在提示我们,现在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根据孩子的需要,我们会提供一些磨具给孩子在棒棒糖上印花纹使用。
案例二:糖果店游戏时,孩子们在给小客人做“糖果大餐”,几个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炒菜,一会儿洗碗。笔者看到后,带着惊奇鼓励孩子们:“你们真棒,糖果店还可以做饭啊?”孩子们说:“不是的,我们这不是糖果店,这是厨房。”“厨房里怎么到处都是糖果盒呀?”萱萱皱着眉头说:“没有办法,来买糖果的人太多了,我们没有时间回家吃饭,只能自己做饭了。不过你说得对,我们可以把厨房变得漂亮点。”于是,在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的号召下,他们把糖果放到了旁边的货架上并分类整理好,孩子们又去找来了勺子、铲子放在厨房,教师协助孩子们收集了一些厨房用品。很快,一个漂亮的小厨房诞生了。
可见,角色游戏中的材料投放不但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提高孩子的参与兴趣,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乐于动手动脑,还要根据孩子持续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与变换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在孩子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操作性强、避免局限于一种玩法的材料,鼓励孩子在自由操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探索材料的多种操作玩法,充分挖掘出游戏材料的隐形价值,从而延伸出不同的游戏情节。
在一次游戏中,皓宁小朋友在糖果店做收银员,今天小客人比较多,但是只有一个收银台,孩子们忙不过来。于是,他跑到百宝箱找来了一个纸盒,说:“来我这里吧,我还有一个收银机。”可以说是很形象了。游戏结束分享的过程中,笔者启发性地问孩子们:“这个纸箱还可以玩什么游戏?”有的说可以当烤箱烤面包,有的说可以当电视在商店买。可见,孩子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想象力也是天马行空的,只要给孩子们一点儿启发,引导他们交流分享,一个小小的纸箱都可以在孩子的游戏中起到一物多用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游戏内容和情节,还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教师应该抓住孩子身边每一个能引发他们思考、想象的事物,充分释放孩子内在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游戏中不常用到的材料或替代品放到“百宝箱”中供幼儿在游戏时选择性使用,这样不仅能保证游戏的需要,还能保持角色区的整洁。
游戏中材料投放的新旧比例要适宜,这样孩子的参与兴趣才会不断被激发。当新材料更新不及时或投放较少时,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争抢现象,材料更新太快时,又不利于持续激发孩子的操作兴趣。要解决新旧材料投放比例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孩子游戏时认真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点,以便及时对游戏材料做出调整与补充。如教师看到糖果店最近客人比较少,孩子们来到糖果店也只是随便看看就走了,教师就应该思考是否需要增添新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看到糖果店的糖果摆放杂乱,就需要考虑是否为糖果店增加糖果盒。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和使用丰富了孩子的角色认知与经验,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点,适宜地投放游戏材料,激发孩子的创造性,让游戏更有趣,让孩子玩得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