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汤王庙前漫想

2022-10-29 19:25林之云
山东文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商汤

林之云

今年春天早些时候,天还有些冷,我随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的专家和几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再次到河北广宗县去做田野调查,主要观察村落打醮、贺号和相关民俗事项。

那天我们从县城出发,一路向南,大约十几公里,来到北塘疃村。

北塘疃村是北塘疃乡政府所在地,村子南北走向,大致呈长方形,村内道路四纵四横,总共有三千多口人。因为广宗县的经济状况不算太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村落,其规模、热闹程度和别的地方比,也没看出有什么明显不同,只是占地面积稍微大一些。

北塘疃村位于三县交界处,西临平乡县河古庙镇,东边距威县县城只有5公里。除了必要的行政事务,北塘疃村民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看病和孩子上学,主要都是去威县。

北塘疃村东南方向约1.5公里远,还有一个村落,叫南塘疃村。

出北塘疃村东北,有三座自北向南依次排开的庙宇,分别是三清殿、玉皇殿和汤王庙,全都坐北朝南。

那天上午,我们在广宗县的民俗专家李云豪带领下,来到这里。

从村子出来,向右拐,是一大片空地,约有一万多平方米,三座庙就建在那里。开阔地的地面没有硬化,上面有一层暄土,轿车经过时,会掀起道道土雾,车一停下,土雾紧随而至,能漫起好几米高,片刻后才会散去。整天在城市里待着,这种情景很多年没有见到了。

土雾慢慢散去,汤王庙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庙门门脸阔大,两根粗粗的红色柱子高高耸立,正殿的横匾上赫然写着“天下第一庙”,门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治国任奴为相用人以贤为亲。下联是:鼓励商贾交易崇尚诚实公平。

能看得出来,汤王庙和另外两座庙不久前都经过整修,庙前后的空地平坦整齐,只是因为离村子有一点距离,没有节气和活动的时候,很少有人来这里。

汤王庙前立有两块功德碑,主要记载着庙的由来、重修经过及捐资修庙的人员名单。据传,此处的汤王庙最早建于公元前1600年,说是汤王巡视全国,到达广宗县南塘疃时,身体突然出现了问题,已经开始断食断水,接着再往西北方向走,没走多远,到北塘疃村所在位置时就断了气。当地广为流传的“南塘断北塘咽”说法,即缘于此。北塘疃村也因此得名“北汤咽”,后演变为北塘疃村,南塘疃村的名字亦同此理。

“疃”字多用于地名,一般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动物践踏出的平地,再一个就是屯子和村庄的意思,比如陆游《入蜀记》中曾经写道:“自出城,即黄茅弥望,每十余里,有疃数家而已。”

据传,汤王在北塘疃咽气升天后,这一带的民间就开始传诵起一首童谣:“商灭夏,顺天应,十三岁,天乙终,汤咽处,供神灵。”一开始老百姓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一天有一位穿着怪异的奇人经过这里,主动给众人解释道:天乙乃汤王也,应在汤殒之地建庙奉汤。到第二年春天,当地百姓主动布施,加上官府拨银,于是,在汤王停灵之地,建起一座庙宇,雄伟壮观,庙门上方高悬“天下第一庙”横匾。

据《广宗县志》载,因汤又称唐,故该庙又称唐殿,五代时这个地方的官名也叫唐店,到元代称作唐疃寨,还分为南北两寨,一个叫北唐疃寨,另一个叫南唐疃寨,到明代始称南北塘疃村。

1403年,明朝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从北京一路向南杀去,最终攻入南京,逼死建文帝朱允炆,自己登基为帝,史称“靖难之变”,民间俗称“燕王扫北”。据史载,当时,北塘疃村民被屠杀殆尽,后朝廷下令从山西洪洞县往此移民,村庄才得以延续。100年以后,到明正德年间,这里的汤王庙曾经重修过,占地150多亩,有僧道100多人。乾隆年间的《顺德府志》对此处的汤王庙亦有记载,说明那时候该庙已远近闻名。

据村里老人讲,旧汤王庙位于现址南200多米处,日军侵华期间因修盖炮楼需用砖木而将之拆毁,那里就变成一个废弃的高土堆。直到前些年,村里统一划分宅基地,那片地分给村民,庙址上就盖了房子,后来修汤王庙时只好往北挪上一段距离。

我们看到的汤王庙重建于2015年,和旁边的玉皇殿、三清观同时建成。

新汤王庙落成时,还专门举行了祈雨仪式。庙前设置祭坛,用纸轿将纸塑的汤王像抬至其上,面南背北,周围用柴草簇拥,善男信女于像前跪拜,到预定吉时点燃柴草。十分巧合的是,那天祭雨仪式前,这一带已经干旱好多天,仪式举行过的第二天,就下了一场大雨。村民都说:是汤王显灵了。

广宗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除夏季炎热多雨外,其他几个季节或寒冷干燥,或风沙不断,特别是春季,阳光照射强,水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差不多十年九春旱。从古至今,该地区的水资源一直都较为匮乏。

因为做民俗田野调查,近几年我连着去过好多次广宗。驱车在它的乡间来回穿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荒废的农田。据当地的朋友讲,因为这里浇水困难,许多土地只能交替耕种。

现在是这样,古代就更是如此。对于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华夏民族而言,水涝与干旱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大敌,也是历代统治者的心病和粮食生产方面的主要工作对象。

商汤王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位贤良明君,其德行高远,彰显于史,留下不少美谈,其中之一就是以自身作出牺牲为民祈雨。商汤王作为商国君主有17年时间,灭夏建立商朝后又在位12年,一共长达29年。据说,汤在位19年至24年,中原连续5年大旱,粮食绝收,商汤王心急如焚,便亲自在国都亳(河南商丘)东部的桑林里祈祷。有巫师算卦后建议说,只有用活人祭祀方能感动天神。商汤王爱民如子,坚决不同意。于是,他剪去自己的头发和指甲,把全身洗得干干净净,端坐在一堆柴禾上,准备自焚以祭天。就在大火即将烧起来的时候,天空忽然阴云密布,旋即普降大雨。

历史常常会深刻铭记那些真正为民请命的人,无论他是贤相名臣还是平头百姓,无论他是军旅勇士还是文人才子,当然,君王更不例外。远离我们3600多年的商汤王,就是这样一位让国人不愿忘怀的人。

成汤,子姓,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甲骨文中也称作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后人祭祀汤时所称的庙号,商汤王还被尊称为武王。远在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有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在一次洗澡时,意外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下契。所以,《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商族兴起于黄河故道下游的商丘,而商汤原本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韦、顾、昆吾等国家,成为能够与夏抗衡的强国。公元前1600年,汤王作《汤誓》,与夏朝国军桀大战于鸣条,最终将夏剪灭。三千诸侯大会上,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河南商丘谷熟镇),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不断扩展疆域,就连远居黄河上游的氐人、羌人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商汤是一个非同一般的识才之君。仲虺是个奴隶主,从先祖起世代都在夏朝作官。伊尹本是个奴隶,从少年时代起以流浪为生,长大后做了厨师。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干,都从夏国跑到商汤身边。他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不分贵贱,果断聘用二人分别为左右相,委以灭夏的重任。

商汤伐桀灭夏,又被誉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的本意是指皮革,即兽皮去其毛而变更之意。“汤武革命”是说商汤变革夏王桀之命,“顺乎天”是说商顺着上天的意志,“应乎人”就是指得人心。我们现在常说的“革命”一词,即来自于此。

商汤王还给我们创造另外一个成语,那就是“网开一面”,也叫“网开三面”。

有一次,商汤王在一片林子里,看到一个农夫在张网捕捉飞鸟,东南西北四面都挂上网,然后跪在地上祷告:“求上天保佑,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四面八方的鸟兽都进入网中来。”商汤王听后非常感慨地说:“实在太残忍了,只有夏桀才会这样做啊!”于是,就命人把张挂好的网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商汤王也跪下去祈祷说:“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飞,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飞,不听话的,就向网里钻吧。”那个农夫深受感动,从此以后再捕鸟儿时,就只留一面的网。诸侯听说这件事后,都称颂说:汤王真是一个有德之君。

好人总会长寿。或者说,人们总是希望好人能活得更久远一些。据史载,商汤王直到整整一百岁才去世。

现存汤王墓也称汤王陵,相传为成汤衣冠冢,坐落于安徽亳州市谯城区涡河北岸的凤头村,为一高大圆形土丘,墓广120平方米,周长55米,高6米有余。墓旁长有一棵高耸的苦楝古树,枝叶繁茂,据考该树龄已近千年。

山东曹县也有一座汤王陵,位于城南10公里的阎店楼镇土山集村西,历代都有修缮。日本侵华期间,汤陵大殿被毁,据说,当时有数百通石碑倒地。此汤王陵现存封土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高1.5米,陵前存有明、清两代的“重修汤陵碑”。

国内现存的汤王庙有许多,光是山西就有四处。沁水县城东端氏村、长子县丹朱镇前万户村、翼城县南丁村各有一座汤王庙,另一座汤王庙位于闻喜县海拔1700多米高的险峻山顶,连整座山的名字都叫汤王山。河南也有一座建在山上的汤王庙,位于洛阳嵩县饭坡乡饭坡村凤凰山麓。此外,河南偃师大口镇经周村有一座汤王庙。河南内黄县田氏乡还有一个村就叫汤王庙村,原名天乙村,为该县最古老的村庄之一。

在这分布于各地的诸多汤王庙中,被称为“天下第一庙”的,只有河北广宗县北塘疃村这一处。

当然,在汤王庙之外,被称为“天下第一庙”的还有河南卫辉市的比干庙,为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的祠庙。

这座墓所祭祀的主人是被殷商纣王剖心而死的比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商汤王是商朝的第一代君王,而殷纣王是最后一代商王。一个为民所称颂,而另一个为人所愤恨、唾弃。一代明君汤王灭夏立商,没想到,510年后,他的后人殷纣王竟变得像夏桀一样残暴无良,结果必然被周武王剿灭。

历史有时候会很巧合,有时候也会很诡异。然而,持久不变的,是如同天空一般明亮的世道人心。那些鞠躬尽瘁者,那些为民请命者,那些爱民如己者,永远都会像商汤王这样,即使时间过去成千上万年,人们依然记得他,称赞他,念诵他,祝福他。

据康熙年间《广宗县志》记载,明末诗人王悃曾经写有《汤王庙碑》一诗:

断碣僵横苔雨侵,古王宫殿锁寒林。

凭谁寄语停轩客,领取当年解网心。

作者想说的是,站在那些残碑颓梁间,想起几千年前被爱心惠及的那些飞鸟,愿普天下每一个人,都能够用心去热爱世界,善待他人。

他说出的,也是广宗人和中国人所念念不忘的寄托。汤王庙里的香火,以及汤王庙本身的存在,就是明证。

北塘疃村汤王庙的守护者是本村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面容慈祥,表情诚挚而谦恭,透着冀南人特有的淳朴和憨厚。那天上午的阳光很好,暖暖地照在他稀疏的白发和并不茂密的胡须上。当然,也照亮了他脸上的笑容。

临告别时,这位老人热情地对我们说:“每年正月初六,村里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咱北塘疃村齐心协力搞一场打醮仪式时,周边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来看热闹,到时候你们也一定来啊!”

汽车发动离开,和来的时候一样,照例会扬起一片片尘土。走出去很远,透过那阵阵逐渐散开的土雾,依稀看到,那位老人还在向我们挥动着手臂。

一切都渐行渐远。在他身后,是那座高大、开阔的汤王庙,静静地矗立在北塘疃村外田野的春天里。

猜你喜欢
商汤
伊尹摄政
商汤灭夏
厨房里走出来的宰相
孑旦的箭术
商汤科技联手瑞芯微打造AI人脸识别一站式解决方案
伊尹放太甲
中华厨祖的两伊之争
孑旦的箭术
商汤并非靠仁慈夺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