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夺,王越,谭克,姜奇峰,李彦军,王宇微,蔺骁萱,吕赢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长春,130033)
青椒由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来,20世纪初引入中国,其具有营养丰富、辣味较淡、适宜人群广等优点。近年来,青椒在吉林省保护地条件下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其科学规范化栽培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均气温在23℃以上。年均降水量400~600 mm,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 d。本技术适用吉林省内或类似气候条件下日光温室及春大棚青椒栽培。
应选择地势高、气候干燥的地块,且土层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同时要求排灌便利。
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早熟、微辣型、果型大、果肉厚、抗病能力强、耐低温弱光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 16715.3-1999中茄果类2级以上要求。主栽青椒品种为湖山1219、鲜绿2号、红缤、景椒102等。
①播种期 吉林地区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
②营养土配制 选用肥沃菜园土,或近期未施用过除草剂的大田表土、陈草炭土或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过筛后按照5∶3∶1的比例充分混合,每1 m3再加入磷酸二铵1.0 kg和硫酸钾1.0 kg,混合均匀后用防水薄膜覆盖严密,备用。
③营养药土 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各50 g/m3加入配制好的营养土中,充分混合,用塑料薄膜覆盖,备用。
④种子处理与催芽 挑选干净饱满的辣椒种子,选择透气性好的布将其包好,置于55℃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恒温10~15 min,后将种子捞出浸没于10%磷酸三钠水溶液中20 min,捞出洗净,在25℃条件下于清水中浸泡6 h。将种子捞出并搓洗干净,去除种子表面水分;催芽的最适温度为28~30℃,催芽时间一般3~4 d,催芽期间每天搓洗1次;60%~70%种子出芽时播种。
⑤播种方法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满育苗盘。播种量为7~8 g/m2(干种子)。播种前将充分浸润的营养药土均匀铺在育苗盘中,大约0.5 cm厚;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盘中,后覆盖营养药土,厚1.0~1.5 cm,最后覆盖地膜保墒。
①间苗与分苗 分苗前间苗1~2次,苗距2~3 cm,间开过密苗,每次间苗后覆盖细土保墒。幼苗3叶1心时分苗。分苗可采用营养面积8 cm×8 cm或10 cm×10 cm的营养钵。分苗后及时浇透水,并松土2~3次,保持床土湿润。
②温度管理与壮苗指标 苗期温度管理见表1。日历苗龄60~70 d。生理苗龄:株高20 cm左右,茎粗4 mm以上,8~10片真叶,叶厚,深色有光泽,现大蕾。
表1 苗期温度管理指标
高温消毒:定植前,清理棚室并保持密闭状态,利用太阳能使棚室内一直保持较高温度,维持此状态3 d以上,之后打开棚室通风即可。药剂熏蒸:定植前667 m2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 g进行整棚熏蒸,密闭24 h,结束后通风。
秋季深翻25~30 cm,春季结合施基肥,深松土壤,耙地,作15 cm高畦,畦底宽1.1~1.2 cm,畦面宽70~80 cm。整地过程中,施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根据有机肥含氮量确定其施肥量,667 m2纯氮含量不得低于9 kg),每667 m2施入过磷酸钙20 kg、硫酸钾20 kg左右。化肥沟施,有机肥1/3沟施,2/3撒施。
定植应在晴天进行,温室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地表(10 cm)土壤温度应保持在12℃以上。早春越冬日光温室栽培加设保温被、草帘和地膜覆盖可将定植时间提前到2月上旬。每畦双行,畦面开沟放水栽苗,沟距45~50 cm,株距30~40 cm。当表土半干时,中耕松土、封埯,修整畦面,覆盖地膜。
①温度管理 定植后防寒保温,原则上缓苗前不通风,因此日光温室要保持密闭状态,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温覆盖要及时早揭晚盖,以增加透光时间。缓苗后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15~17℃。坐果期及时中耕,连续中耕2~3次,培土,控制浇水,提高地温,促根控秧。结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8~20℃,地温20~23℃。
②水肥管理 坐果期浇1次透水,每667 m2追施尿素6 kg、硫酸钾8~10 kg。盛果期每层果坐后都随水追1次肥,每次施尿素3~4 kg/667 m2。生长中后期用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追肥2~3次,注重病虫害防治。
③整枝 坐果期打掉门椒下部的侧枝,并搭架或吊枝,防止植株倒伏。生长中后期及时清除病叶和黄叶,适当疏剪过密的枝条。当植株坐果较多时,及时剔除畸形果和弱果。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以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科学用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病虫害;合理混用、轮换用药,延缓病原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减少用药次数,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
病毒病,发病初期667 m2选用1.5%植病灵乳剂50 g、20%病毒A可湿性粉剂100 g或5%菌毒清水剂150~250 mL对水50 kg喷雾,每7~10 d喷1次,交替使用。炭疽病,发病初期,667 m2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 mL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75 kg喷雾,每7~10 d喷1次,交替使用。疫病,田间发现发病中心后,667 m2可用58%雷多米尔(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80 g对水75 kg喷雾,每7~10 d防治1次,交替使用。猝倒病,播种时控制浇水量,出苗后适当放风排湿,撒少量草木灰或细土降低床土湿度,控制播种密度,及时间苗,拔除病苗;发病初期,667 m2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 mL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 g对水35 kg对苗床喷施,每隔7~10 d喷1次,连续用药2~3次。立枯病,发病初期667 m2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 g对水60 kg或5%井冈霉素水剂30 g对水45 kg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续用药2~3次,可同时防治猝倒病。
蚜虫,首先采用物理防治措施,用40目防虫网封闭通风口,防止蚜虫进入,或使用黄板诱杀。药剂防治,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 g或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10 g对水50 kg喷施。白粉虱,每667 m2用40%菊·杀乳油20 mL对水60 kg或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 mL对水45 kg喷施。
采收应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进行。采收时所用工具要彻底清洁,采收过程做到卫生、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