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干预结合延续性护理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28 13:12安凤凤宋春娇陈倩
关键词:颌面部延续性循证

安凤凤, 宋春娇, 陈倩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江苏 徐州,221000)

口腔颌面部骨折多由创伤引发,临床治疗以牵引复位、固定手术为主,手术对于减轻面部损伤的作用显著,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影响着患者的恢复质量[1]。同时,由于骨折发生于口腔颌面部,不仅影响患者的吞咽、咀嚼、语言及饮食功能,也会导致其容貌美观度下降,严重时可能因组织血肿、组织移位等并发症而影响呼吸功能[2]。因此,对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而言,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应强调并发症的预防,也需关注患者因容貌、外形及功能的改变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从而提升其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康复效果[3]。循证干预即基于循证证据开展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保证院内康复质量均有积极意义。但多数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存在院外护理需求,施以延续性护理以实现院外管理,能否进一步提高出院后恢复质量,值得探讨[4]。为此,本研究选取10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开展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本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开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标准:① 符合口腔颌面部骨折诊断标准[5],拟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② 凝血功能正常;③ 既往口腔颌面部功能正常;④ 具备参与研究的意愿及配合研究的能力。排除标准:① 口腔颌面部病理性或陈旧性骨折;② 合并精神或智力障碍;③ 合并严重感染或脏器功能异常。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使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比较2组间身体质量指数(BMI)、骨折部位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衡可比,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围手术期循证干预 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及循证干预,持续至出院,出院后1个月回院随访1次。① 口腔护理:每日给予患者利多卡因含漱,而后给予无菌0.9%氯化钠溶液漱口,以预防口腔感染;告知患者每日饮水量>2 000 mL,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维持口腔黏膜湿润。②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对骨折的畏惧、对美观度的担忧和对并发症的焦虑等,开展积极沟通,告知其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强调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病房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平复情绪。③ 健康宣教:通过一对一讲解、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开展健康宣教,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法、预后和康复方法等,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身理解及感受,对错误认知予以及时纠正。④ 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帮助其制定高纤维素、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方案,维持机体营养状态;对于营养状态不佳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避免营养不良所致恢复受限。⑤ 功能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开展口腔颌面部功能训练,包括张口训练、咀嚼训练和进食训练等,并密切监测患者术后咬合功能变化,引导其逐步增加训练量及训练时长。

1.2.2 围手术期循证干预+延续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循证干预的基础上额外接受延续性护理,持续至术后1个月,出院后1个月回院随访1次。① 心理延续护理:每周向患者发放心理状态调查量表,了解其焦虑和抑郁状态,并为其提供线上心理干预。若患者的负面情绪持续存在甚至进展,则积极引导其接受专科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向家人和朋友表达自身感受,告知其如有心理不适可随时与护理人员沟通。② 饮食延续护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按院内食谱调整出院后饮食摄入,采取少量多餐形式,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前提下避免影响切口及骨折部位恢复;鼓励患者每日记录饮食情况,协助其调整饮食方案。③ 口腔管理延续护理:出院前教会患者巴斯刷牙法,嘱其使用软毛牙刷,每次刷牙时间控制在5~7 min,刷牙时确保牙刷与牙长轴夹角成45°;鼓励患者定时漱口、增加饮水量。④ 功能训练延续护理:以文字、视频等形式督促患者出院后坚持功能训练,并根据其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案;若患者张口困难,则鼓励其先行局部热敷,而后缓慢张口,必要时辅以开口器并逐渐增加训练幅度。患者每次训练10~20 min,每日训练3次,并将训练记录反馈给护理人员。

1.3 观察指标

① 心理状态变化:干预1周后、出院1个月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进行评估。SAS、SDS均包括20个条目、总分均为80分,评分越高则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6]。② 训练依从性变化:干预 1周后、出院1个月后,采用自制问卷评估2组患者的训练依从性。问卷内容包括规律饮食、适度张口、按时训练、规范饮食习惯及定期沟通反馈5个项目,各项目评分0~20分,问卷总分100分,评分>90分、80~90分、<80分分别判定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依从率以完全依从率与部分依从率之和计。③ 护理效果:于出院1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显效为面部形态恢复正常,面部对称且咬合良好;有效为面部形态及对称度基本恢复,咬合正常;无效为未达以上标准[7]。总有效率以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计。④ 并发症:记录2组患者在术后至出院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咬合紊乱和张口受限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变化

2组在干预1周后、出院1个月后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分)

2.2 训练依从性变化

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训练依从性变化比较 [例(%)]

2.3 康复效果

观察组在出院1个月后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8.11%,较对照组的79.25%更高(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例(%)]

2.4 并发症

观察组在术后至出院1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语言、饮食功能,也对其外貌存在直接影响,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口腔颌面部骨折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8]。针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而言,围手术期积极开展护理是促使口腔颌面部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环节。

鉴于常规护理无法有效提高患者的饮食技巧、张口训练能力,故循证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较为常用。一方面,循证干预重视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强调大量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能够保证护理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解决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面对的各类问题,不仅能够使护理工作有据可依、有证可循,也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从而促进患者恢复质量的提高[9]。需要注意的是,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普遍术后恢复较慢,加之口腔颌面部的腔窦多,极易发生细菌感染,故临床建议持续跟进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生理状态变化,以提高其依从性,促进术后恢复。因此,本研究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观察组53例患者,结果发现,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相关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观察组患者在延续性护理期间持续接受心理沟通及干预,其心理状态有所改善;同时,稳定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术后康复,从而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康复效果[10]。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出院1个月后的训练总依从率和护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也印证了上述结论。可以认为,循证干预结合延续性护理能够实现劣优势互补,其一,循证干预的各项护理策略均符合护理规范及患者需求,能够实现院内护理效率及效果的最大化;其二,延续性护理能够将各种被证实有效的护理手段应用于院外护理,并通过线上沟通、患者反馈等多种形式,保证患者获得可靠和持续的院外护理服务,并使护理人员同步了解患者的康复现状,以便及时优化与调整延续性护理策略[11]。由此可见,延续性护理一方面符合患者院外护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不良习惯的纠正情况、监督其落实医嘱,从而在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的同时降低出院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本研究观察组在术后至出院1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仅为3.77%,较对照组的15.09%更低(P<0.05),也印证了上述分析。

综上所述,在循证干预的基础上结合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态,提高出院后的训练依从率和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颌面部延续性循证
循证护理对新生儿picc护理中不良反应的研究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诊治的临床体会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