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悦读
——略论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022-10-27 17:44王兴林
学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文体小学生语文

王兴林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多维课程素养——尤其是阅读综合素养,其中“如何让学生形成更强的自主阅读的能力”无疑是最值得教育界关心和研究的话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阅读是学生完成信息摄入的关键环节,也是帮助身心尚处于发育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形成丰沛的人文情怀和完备的认知思维的重要教学项目,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必然能够让学生以更能动、积极的状态完成联动优化自身其他的学科素养。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让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相应的学习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采用“套用模版”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希望学生能够直接利用“框架组合”的方式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殊不知这种方式本质上犯了“揠苗助长”的错误——提炼、应用框架和模板固然重要,但是必须建立在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素材储备的基础上,否则必然会导致学生因为缺少学习兴趣的“缓冲”而丧失基本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依托差异化阅读指导和融入生活元素这两大主题确定具体的策略,率先引导学生形成后续可以供教师利用的阅读积极性。

(一)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践行差异化教学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受到拥有不同的先天条件以及诸多不同的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小学生同样必然会在阅读能力、经验及思维方式、趣味取向等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个体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很难通过人为手段完全消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视这些差距,在开始指导小学生阅读之前首先要大范围、深层次地调查和汇总学生的综合阅读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一些对应的文学篇目;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就学生阅读方面的短板开展“补漏”式教学,从而收获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历次考试的卷子或答题卡,仔细分析其中的阅读板块,根据阅读篇目的文体、主题、风格以及具体题目的考查内容、形式分析、总结出每个学生阅读思维的模式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展开自然的交流,询问学生平日的阅读安排和他们感兴趣的书目,就此判断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文学积累情况等。

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眼中的“阅读肖像”就能变得更加真实、传神,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活动也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后续教学过程中造成浪费不必要的资源或者因为“药不对症”而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体验和氛围中实现稳步提高阅读素养。

(二)利用生活化元素优化学生认知应用技能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真正经历过社会生活,但是他们自己也有一个小小的“生活圈子”,对于这个“圈子”里的人、事、物也充满了既熟悉又好奇的心态,并且他们很乐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生活元素。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的阅读活动必然要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而任何一篇有质量的文学作品都必然会表现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时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血肉联系,帮助学生从一篇一篇的文学作品中发现身边的“影子”和“气息”。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既有的生活经验降低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情感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以“自我代入”的方式深度感受阅读的趣味,可谓“一举两得”。

比如,教师在教学完《好汉查理》这一课之后,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诸如《小英雄罗宾汉》《卡斯罗和夏尔纳》或者《“坏小子”阿蹦》等同样以富有个性的少年人物为主角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试着将自己身边具有类似性格、形象的同学、玩伴“对号入座”,让他们从文章里面找一找自己和同伴曾经共同经历过的“似曾相识”的情节。

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走”进文学世界的感觉,从而获得最真切、生动的阅读体会,并将阅读内化为自己回顾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行为诉求,进而促使学生极大地增强阅读的趣味。

二、扩大学生自主阅读的视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都被局限在教材课文和少数几篇教辅材料上。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佳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篇目无论是在数量、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无法满足小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只把目光放在小学语文教材上的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小学生形成与发展多元的阅读素养,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学生把“阅读”的定义矮化为“读课文”。为了有效扭转这个不良的局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继续加大开发、利用课内材料力度的同时,有意识地扩大学生自主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接触、品味、细读不同文体和不同主题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感受文学的魅力和文字强大的表达效力,并且掌握处理、思考不同文体、不同主题篇目的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真正具备“独当多面”的阅读能力。

(一)丰富学生的阅读文体

文体之于文章恰如骨骼之于人体,不同文体的文章不仅具有各不相同的文章结构,同时在使用的表达技法、运用的写作手法乃至体现具体词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破当前小学课文中记叙文“一家独大”的局面,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以及目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标和进度选择更多体裁的篇目以供学生阅读,教师要带领学生分类总结这些文章的结构安排、技法运用、情感表现方式等信息,同时还要融入这些文章与相同元素的记叙文的对比增强执行这种引导工作的效力,促使学生可以精准把握拆解多种文体的方式和品味、细读这些文章的路径,并在这个过程中更明确地认知自己阅读的短板和兴趣。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珍珠鸟》这篇记叙文之后,可以选择同样以“珍珠鸟”为题的说明文以供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说明文具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这三大要素的概念及具体形式、种类,同时对说明文“严谨、准确”的表述特征形成直观的认识。

这种对比性阅读能够促使学生在了解不同文体的撰写方式、行文路径以及内容模块的具体安排时有更清晰的标尺,同时也比较契合小学生感性化的思维认知方式,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解决应对多种文体阅读任务时调整思维的问题。

(二)丰富学生的阅读主题

如果文体是一篇文章的骨骼,那么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能够极大限度地彰显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并对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产生影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为了塑造学生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普遍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刻板的印象,似乎不太有自然的亲和性。为了有效调和课文的这种负面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塑造学生自主阅读素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主题选择一些更加细腻、更自然的“小文”以供学生补充阅读。一方面,学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品味一些更有“地气”的主题;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更多情感节点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参照性解读多种文学主题,从而优化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完《山中访友》一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同样以“山野”为表现背景的《最美不过张家界》《风来云淡》和《魅力老山》这三篇文章,引导学生从这三篇文章中分别感受以“自然风”的笔调表现“呵护自然”“淡泊明志”以及“缅怀过去”的主题的效果。

通过对比这一组文章,学生能鲜明地认识到对于同样的素材,在作者经过不同的组合、运用之后能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并对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笔法和词句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他们后续以“按图索骥”的方式解读材料的主题来说大有裨益。

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而言,教师的指导所能起到的更多是“指明方向”和“传授技法”的作用,而达成真正的成果还是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来说也同样适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本着“寓教于常”的原则,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时要从“习惯”的角度切入,依托家校合作和有效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设计相应的培养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实现实质性提升个人的阅读素养。

(一)依托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育是一项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默契配合才能取得成果的事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需要家长鼎力的支持。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仅要在课程教学和课后辅导的过程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让家长真正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在具体的培养方向、思路和策略上给予家长必要的协助,做到和家长之间共享信息、资料,确保学生能够在居家时得到和在校期间同等质量和方向的形成、优化自主阅读能力的助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讲解阅读重点课文、难点题材、文体材料的课程,将这些课程的授课过程录制成视频并剪辑成简短的微课,之后再把微课以及相关的材料文本、教案等资料一并打包、上传至家校群的文件库或者本班的“云”空间中,让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下载、阅读,从而了解孩子最近阶段阅读学习的进度和基本的指导方法。

借助这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学生可以在家和家长一起共同交流自己感兴趣或有阅读理解问题的材料、话题,从家长那里得到另一个角度的形成阅读能力的养料,进而确保自己形成、提升阅读素养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缺失环节。

(二)利用“碎片时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虽然肩负着一定的学习任务,但是他们在校期间依然有较多的“碎片时间”。教师也许无法用这些“碎片时间”开展大型活动,但是却可以利用这些“碎片时间”组织一些小环节促进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利用大课间、活动课等“碎片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阅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共同参与、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这些活动可以由教师统一布置,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交给学生自行设计,总之一定要极大限度地体现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相平衡的原则。

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一个“图书角”,发动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书籍或者调用学校图书馆的一些藏书,鼓励学生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让他们在活动课上以组为单位展开“品书会”,互相交流彼此的读书心得或对书中某个角色、某个情节的具体看法,同时形成相应的交流纪录等。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自主权,充分感受平等、轻松的阅读氛围,能让他们以“轻装上阵”的状态完成日常性阅读,最终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强化自主阅读的习惯。

四、结语

阅读是学生和前人跨越时空交流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品味一字、一句的过程中迸射出智慧和情怀的火花。“学会阅读”是让学生变得更聪慧、更高尚的绝佳途径,更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研究的永恒课题。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塑造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围绕多元主题设计、执行系统性策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不同的路径品读、理解不同的材料,并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和良好的阅读情怀,引导学生掌握拆解材料结构、分析角色形象、提炼作品情怀的方法,从而为他们日后进一步学习阅读和稳步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文体小学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