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

2022-10-27 17:44韩胜全
学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初中生案例法治

韩胜全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河州中学附属中学,甘肃临夏 731100)

初中是学生法治观念起步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环境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加紧强化学生的法治素养是教师责无旁贷的教学改革任务。然而现阶段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把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作为重点板块来抓,导致学生储备的法律知识比较匮乏,如果学生的法治意识持续淡薄,那么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将难以避免出现行为失范的情况。对此,教师有必要明晰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意义和措施,全力开辟创新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促使学生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意义

法治素养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法治素养被赋予了更丰厚的内涵,包括学法守法、宪法精神、公民意识、权利义务、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等内容,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细化精讲法治板块,一来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二来能够助力学生树立更规范的行为准则。然而现阶段培育初中生法治素养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教师输出法律知识的方法不够创新、学生的法律观念淡薄、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等,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强化学生法治素养的必要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有助于扩充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中德育和法育同等重要,目前部分教师存在重德育、轻法育的现象,学生对于一些基本法律知识及其作用和约束的范围都不甚了解,整体法律知识积累程度偏低。教师要想抓紧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可以多渠道开发教材、课外的法治教育资源,结合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让学生拥有更多接触法律、了解法律的机会,这样更有助于扩充初中生的法律知识储备。

第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学法、守法,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初中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是非观念都不够完善,大部分学生在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都不懂得正确处理,这是学生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淡薄的主要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可以在增加学生积累法律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自觉守法与合理用法,如教师应用法治案例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领悟法律的作用,促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样学生在面对侵害时就能正确、有力应对。

第三,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能够有效防止初中生行为失范。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大部分青少年虽然主观上并没有违法的意愿,但是实际行为却触犯了法律、法规,由此进一步反映了强化初中生法治素养的紧迫性。教师将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设置为主要任务最深远的意义就是能够有效防止初中生行为失范,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辨别各项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条例,避免学生在处理生活事件时因为矛盾、一念之差产生冲动而出现违法行为,这样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际行为才会达成统一,促使学生的成长道路更光明、平坦。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法治资源,精准普及法律知识

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法治素养,那么教师就不能忽视教材中与法律有关的法育资源。很多学生欠缺法律知识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将教材作为蓝本扩充学生摄入法律信息的数量,造成严重的教学损失。对此,教师应当紧扣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目标,深度挖掘教材中现有的法治资源,搭配新颖的法治教育手段精准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挖掘和应用教材法治资源的措施如下。

第一,教师要分析整合教材法治资源,编制好法律知识讲授学案。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治资源并不少,教师要做好分析整合教材资源以及编制学案的工作。如教师可以先整理教材中与法治教育有关的单元课程,在提炼教材中的法治资源时,教师应当重点提炼教材显示的核心法律法规以及教材设置的普法“相关链接”板块,把这些内容按照单元、课时草拟成学案提纲,用序号标注出实际教学时先后讲授的顺序和流程,如教学核心法律法规应该位于普法“相关链接”板块之前。教师在补充法律知识讲授学案的细节部分时还要提前查阅、收集每项法律的重要条款,如在编制关于普及宪法知识的学案时,教师就可以在学案中添加宪法的核心条款,同时把教材提到的宪法概念和课外宪法条例都编辑打印成学习材料,以便在讲授法律知识学案时搭配使用,这样就能基本落实挖掘、整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育资源的工作。

第二,普法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设问,精准渗透法律知识。教师分析、整合完教材的法治资源之后就要考虑如何把这些法律知识完整渗透给学生。初中生了解法律知识缺乏自主性,这主要是因为法律知识的概念成分较高,教师要在普法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设问。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教材中某项法律条例时可以为学生搜集展示相关的生活情景图,同时给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法治问题:“同学们,情景图反映的是哪种生活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站在法律的角度解读情景图中人物的行为吗?”学生随即合作探析生活中的法治情景,教师在此期间可以引导学生向具体的法律条款靠拢,等学生探讨、反馈的答案比较完善时,教师再把事先整理打印好的法律条款阅读材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先合作细读教材和打印材料,再指导学生从多项法律条款中找出最符合生活情景图和问题的解释条款,启发学生联系之前的反馈回答对照教材和打印材料中标准的法律条例术语明确自身语言概括的不严谨之处,这样可以很好地消解法律知识的概念性,促进精准普及和渗透法律知识。

(二)采用新媒体法治素材,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仅仅依靠教材和纸质材料远远不够,一则是趣味性不足,二则是纸质材料传递的信息较抽象和受限,不足以开阔学生的法治视野。新媒体的法治素材非常优渥,近几年在道德与法治教学领域大放异彩,同时其趣味成分浓厚,涉及的法律知识面十分宽广,教师应当借助新媒体法治素材拓宽学生学习法治的视野,具体开发和运用新媒体法治素材的措施如下。

第一,甄选新媒体法治素材。当下适用于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新媒体素材很丰富,如微博、抖音、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的法治公众号、视频号,还有很多电视台法治栏目也都开设了融媒体账号,教师在开发应用新媒体法治素材时应当对接教材的法律类型和发展学生法治素养的需要,率先做好甄选新媒体法治素材的工作。如教师可以在各大新媒体平台搜索框中输入课程涉及的法律关键词,一般平台会弹出多种类型的法治素材,有短视频、文章、连环画等,教师最好选择短视频的形式。如同样是宣传宪法精神,教师搜索到的材料有大篇幅的文章和权威法律专家的短视频讲座,教师可以直接把法律短视频讲座作为教学课件,再从大篇幅文章中适当截取一部分教学可用的内容,这样就基本做到了合理甄选新媒体法治素材。

第二,引导学生剖析、提炼新媒体法治素材中的法律知识。教师筛选和应用新媒体法治素材最终要回归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目标,所以引导学生自主剖析、提炼法律知识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投屏展示甄选好的短视频、文本类新媒体法治素材,组织学生合作观看和研读,然后提出导学问题:“同学们,大家刚才观看和阅读新媒体法治素材时都很专心,那么素材阐释的是哪一项核心法律条款呢?”各个小组踊跃剖析和汇报法律知识,在每个小组汇报自己发现的法律条款时,教师要继续追加问题:“你们组的依据是什么?短视频和文本素材中的哪句话对应教材中的法律条例概念?”学生根据教师的追问继续深入思考,顺利解答出新媒体法治素材和教材法律条款一一对应的内容,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也能实现初中生透彻理解和高效识记法律知识。

(三)引入法治案例分析,培植学生尊法、守法的意识

案例教学法在提升初中生法治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治案例主要阐述社会和生活周边的违法实例,对于初中生来说内容通俗易懂,同时也更易于唤醒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生活经验,教师在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时要重点引入法治案例分析,一来能够引领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感受法治的光辉,二来也可以培植学生尊法、守法的意识,全面规避初中生行为失范及触犯法律法规的问题,基于法治案例分析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措施如下。

第一,对应具体的法律条例解释,合理给学生展示法治案例。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法治案例的内容必须紧密对应具体的法律条例解释。如在教学法治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先把具体的法律条例解释文字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浏览一遍,促使学生对该法律解释建立初步印象。接下来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法治案例材料按照视频、图片、文本的顺序逐一利用电子白板设备投屏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关联黑板上的法律条例解释,详细了解多媒体形式的法治案例,教师可以循环播放案例,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观看和讨论的时间,为下一步分析案例和精讲法律知识做好铺垫。

第二,组织学生交流分析案例内容,树立尊法、守法的观念。教师可以先就案例内容中触犯的法律条款设置问题:“同学们,大家刚才认真观看了几遍法治案例,联系黑板上的法律条例解释,你认为涉案人的哪项行为触犯了法律条例呢?请大家继续展开合作交流分析。”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巡视、倾听学生分析案例的结论,确定各组学生都能正确判断和分辨案例涉及的法律条例解释之后,再顺势提出案例拓展问题:“同学们,法治案例中涉案人的行为给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类似事件该怎样处理呢?”学生经过短暂交流之后反馈结论,有的学生说案例中涉案人的违法行为扰乱了社会法治秩序,侵害了他人合法的权益;有的学生认为涉案人的行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自身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学生一致认为生活中如果遇到同类事件应当沉着冷静,第一时间行使报警等公民的合法权利,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实现熟记和理解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提升法治素养。

(四)设计模拟法庭活动,加深学生认知司法程序

程序意识也是法治素养重要的构成部分,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鲜少开展培养学生程序意识的内容,导致学生的法治素养发展得不够健全。针对这个缺陷和弊病,教师可以设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在活动化探究过程中加深学生认知司法程序,提升学生的法治、程序及证据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力行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基于模拟法庭活动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如下。

第一,创设旁听审理案件过程的情境。教师应当对接教材搜集一些刑事案件的法庭审理实录视频,一边使用投影设备给学生播放,一边跟进情境导语“同学们,假设你现在是一名庭审旁听人,请大家认真观看庭审过程,简单记录庭审流程。”学生迅速沉浸到旁听庭审的情境中,教师在此期间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笔记上记录传唤当事人、核对当事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案件评议及宣告判决等流程,这样学生就能基本把握法庭审案的流程,充分具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的条件。

第二,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教师给学生发布模拟法庭活动的内容“同学们,请大家按照庭审视频中出现的人物自主组建团队,分别扮演审判长、公诉人、当事人、律师等角色,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演练吧!”在学生分组参与扮演模拟法庭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流动巡查、指导学生参考笔记上记录的庭审流程,联合庭审视频中案件的性质和内容真实、生动地还原法庭审案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程序意识,助益学生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塑造自身的法治规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着力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不但有助于学生扩充法律知识储备,也能促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有效规避初中生行为失范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当深挖教材法治资源,精准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同时加强引入新媒体法治素材和法治案例分析,积极设计模拟法庭活动,全面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培植学生尊法、守法的意识,从而落实法育目标,驱动学生的法治素养跃升到更高的层次。

猜你喜欢
初中生案例法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