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实践探究

2022-10-27 17:44马海霞
学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核心理论

马海霞

(甘肃省广河县何家铺小学,甘肃广河 731300)

现代中小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期间养成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从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还或多或少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素养的情况不在少数,亟须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在未来的数学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突出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期间通过思考活动、学习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有助于其终身发展的特殊品质。当学生具备较为突出的数学核心素养之后,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会更加突出,且学习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也能够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较多的学习乐趣,在数学学习期间形成明显的自我效能感,更能激励着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

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核心素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也要进行调整和优化设计。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能力发展以及数学思维的养成,并能够在核心素养的帮助下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学习活动,具备明确的数学学习思路,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理论分析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现代化教学理论之一,在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得到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提升。在建构主义理念下,教师开展数学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学习能力、个体差异等一系列因素。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更关注学生能力的成长,尤其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活动突出“知识本位”,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则应当实现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此外,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基于学生主动意愿下进行的,这也要求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并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和探索意愿的驱使下进行数学科目的学习。

(二)学习主体理论

学习主体理论强调两方面。第一,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这有助于打破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主导一切的教学弊端,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的主观能动性。第二,数学学习活动应当促进主体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并能够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善于总结反思的品质。

(三)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期间,应当通过合适的教学活动设计来引导学生动嘴、动脑、动手。其中,动嘴指的是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敢于积极回答数学问题。而动嘴的实现建立在动脑的基础上,学生只有认真听讲,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才能够形成对问题的疑问,进而提出问题并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互动。在实现动嘴、动脑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在学习主动性的驱使下尝试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点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实现动手。在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动嘴、动脑、动手融为一体,并实现理论知识和学习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同样是核心素养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

(一)教师积极接触先进教育理论,推进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做好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把握,并借助先进的学习理论推进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桎梏,积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的成长和发展,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师在未来的数学课堂上需要积极打破“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能力本位”和“学生本位”的数学课堂教学。打破“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反,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实现能力的成长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明确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性教学目标,学生应当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够对知识进行合理运用,第二部分则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学生应当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尝试挑战自我,不断朝着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和数学问题发起挑战,善于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达到“做一道题有一道题的收获”的效果。

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应当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并敢于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而后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找出其中的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而在下一步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最终实现教学理论的有效应用。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上网观看特级教师、优秀名师的精品课程来总结教学经验,找到他们的教学技巧,进而在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主体理论等先进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教学的具体情况,做好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推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二)关注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坚持做到因材施教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必然存在差异,在数学学习基础、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需求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处于正常水平,能够跟上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节奏;而少部分同学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太理想,无法在课堂教学期间有效跟上教师的节奏;另外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强,具有较为突出的数学天赋,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较为轻松,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活化利用。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数学教学实践之中,必须关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差异给出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推进分层教学的应用。

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坚持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合理划分为三个层次,而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数学成绩,将学生按照2:6:2 的比例划分为A、B、C 三个层次。其中,B 层次的学生是主体,这一层次的学生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基本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且可以在教师的鼓励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A 层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且已经具备了较为突出的核心素养,能够在核心素养的帮助下适应数学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C 层次的学生的数学素养明显不足,跟不上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节奏,需要教师额外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针对三种层次的学生分别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教学,教学时长控制在30-35 分钟左右。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统一的数学知识。第二部分为自主探索学习,教学时长控制在10-15 分钟左右,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根据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探索任务。A 层次的学生可以按照课本教学顺序继续探索;B 层次的学生可以尝试解答课后习题;而C 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对例题知识进行巩固,确保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三)丰富数学教学方式,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学生是否在数学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直接反映了学生是否具备了突出的数学素养。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素养,而这两项数学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发散性思维,能够从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道题目发散出去,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点或者题目进行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进而推进逻辑推理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题多解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从题目发散出去,寻找不同的解题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善于开拓解题思路,避免思维僵化。教师在课堂上给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数学问题。当一名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不要直接进行点评或者结束问题,而是让其他同学通过思考找到新的问题解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两项数学素养的形成。为了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发散思考,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采取不同的思路解答问题。教师在对作业进行批阅的时候,如果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但是解题思路较为新颖,那么就说明学生进行了认真思考,并且敢于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就可以给予较高的作业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这种善于思考、善于发散的思维习惯。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许多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借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发展。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过程中没有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没有认真剖析题目条件就直接将知识点代入数学题目,导致数学思路不明,自然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随意省略运算步骤,导致一些极为关键的步骤没有列出来,对最终的运算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当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正确。如果学生出现不良习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予以纠正。

正常情况下,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佳,会导致其数学作业质量较差,教师就可以在批改学生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标出学生的错误,并且指明学生的错题原因,如果学生是因为运算习惯不佳而出现错误,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改正错误的运算习惯,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运算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成为教学活动和作业批改中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状态,并根据学生的状态给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五)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推进多种教学工具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较为密切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化场景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对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资源开展生活化教学,借助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并加深学生对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知识点的印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工具,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相信通过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学生能够将教学实践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学以致用,更能够形成突出的数学素养。

除了创设情境,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搜集网络上的数学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Flash、Photoshop 等信息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借助丰富有趣的课件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X-Mind、MindMaster 等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有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而后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一个一个嵌入进去,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的规范化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此外,教师也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既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结语

在教学期间,教师要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方面的转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并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发散性数学思维,合理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在课堂教学期间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核心理论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