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2-10-27 17:44李志春
学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有效性

李志春

(甘肃省临泽县鸭暖镇华强中心小学,甘肃临泽 734200)

从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当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不高、教学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提升教学有效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选择,教师应改变教学形式和内容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和弊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深度学习的机会,从而建设以人为本的课堂模式。

一、提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一)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是指导学科教学发展的主要思想观念之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在其指导下得以体现,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传输法治观念的主要平台,显然应该以立德树人的理念为根本任务。因此,基于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显然成了必要的选择,从而为中小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奠定基础,真正增强基础教育阶段德育的水平。

(二)推动道德与法治长足发展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长足发展应该建立在学生高效学习、学科内在潜力无限的基础上,而如何破解僵局、促进学科教学长足发展就成了教师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为了推动其长足发展,提升教学有效性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习和理解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的价值,从而将其建设成以德育、智育等为一体的教育品牌。

二、提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传道授业——树立教师榜样

1.学业榜样:组织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以极强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树立学业的榜样,中小学生才能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否则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很难达成预定目标,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组织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以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根据地。校内培训以集体教研活动、小组教研会议、公开课等形式促进不同教师之间互动和沟通,让他们深入探讨近阶段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而找准破解僵局的路径,共同制定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校外培训活动可以邀请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的专家、资深教师等作为培训主讲人,以座谈会、学术探讨会、案例分析会等方式展开培训活动,让教师能够拥有丰富的学习素材、接触学界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而将教育理论与本校和本班实际情况相结合,以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计划。此外,建设资源平台、引导教师自我学习和培训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数据化平台上拥有更多自主性,能够精准地解决教学和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而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既能以专业的态度应对教学问题,也能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中小学生在模仿和学习教师的学习习惯或对待学问严谨的态度时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并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2.道德榜样:约束自身行为,渗透道德教育思想。《北齐书》中提到“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以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念,教师要约束自身行为,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道德榜样,进而完成德育任务。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及教师职业规范的相关条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自身的涵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学生不良的习惯和固化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积极学习教师优良的品格。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特征,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深入解读学科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将其与教师职业规范相结合,为学生展示良好的教师形象、树立道德榜样。为了让学生养成诚信的道德习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真正做到“言而有信”,以此渗透道德教育的思想,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成长为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根深枝茂——优化课程资源

1.数据资源:建设校本平台,引进数据教学资源。传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文字内容为主要教学素材,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厚,没有深入理解知识点,教学资源不充足严重影响了学科教学的实际效果。基于这个背景,教师要优化和完善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建设校本平台的方式引进数据化的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储存和呈现教学资源和学习素材的载体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丰富的素材支持,保证正常教学有序进行。在数据资源平台的辅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得到了拓展,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更强的自主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也起着促进作用。要想从教学实况出发建设校本平台,首先,教师要研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据此搜集数据化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影视资料、微课视频等,保证素材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并按照内容和形式等元素进行分类;其次,以新媒体媒介或校园内网为建设平台的载体,将多个种类的数据资源分门别类上传到平台上,定期更新平台内容;最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从平台上选取对应的素材和内容引入课堂以供学生阅读和分析,让他们借助数据资源更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理论知识。此外,学生也能自主登陆平台学习和探究,能够从形象化的资源中提炼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从而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中小学生也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生活资源:关注时事热点,精选课堂教学案例。生活化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也能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以优化课程资源为起点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可以关注国家和地方的时事热点内容,将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等作为课堂教学素材,据此精心选择课堂教学案例,并将案例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从熟悉的事件中提炼学科理论。在选择时事热点资源时,一方面教师要关注资源的生活性,细致判定引入的资源是否与中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是否能够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精心选择引进学生既能理解又能反映课程教学内容的时事热点素材;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资源的创新性,以新颖的形式呈现时事热点内容,让中小学生能够产生主动分析生活素材的热情。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模式能提升理解知识的能力,也能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模式,进而突破学习范围小、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弊端。以教学“绽放生命之花”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促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强生命的价值,教师可以从时事热点内容中精心选择课堂教学案例:如在社会上有深远影响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这个时事热点内容,让学生通过张桂梅教师的事迹体会其“热爱生命,积极发挥生命价值”的伟大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这个案例,教师要给予学生主动查阅和整合资料的机会,学生从人民网、央视网等新闻平台及各大电视广播平台上观看有关张桂梅教师的文字报道材料、纪录片等,探寻其人生轨迹,了解她在面对人生变故和重大挫折时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体会她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无私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搜集的素材和资料,充分表达各自的主观想法,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生命价值。最后,教师要总结学生对张桂梅教师事迹的看法和感悟,把学生的观点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建构立体化的知识体系,进而深入解读和理解教材的基础知识。时事热点教学案例能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新益求新——改革教学方法

1.图文教学法:巧用图文资料,突破教学重难点。中小学生对于形象化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图文教学法恰好契合学生的这个特征。教师可以巧用图文资源展开教学活动,在备课阶段利用图书资料、网络平台等手段搜集和整合以图片、文字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的图文资源,如名人的趣味经历故事、记录经典瞬间的图片等,并在课堂上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展示图片和文字故事,帮助学生构建图文对应的知识体系,让他们以兼具趣味性和直观性的图文资料为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会更具体,不断拓展他们分析和解读知识的深度。同时在运用图文教学法时,教师不能一味关注图文资料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也要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难点知识相联系,从重难点内容出发选择图片和文字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重难点知识时呈现图文资料,借此提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现课堂教学蓬勃发展的活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角色情境,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思维深度不足、无法深度理解理论知识是当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迟迟无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创新和改革当前的教学方法,以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角色情境,以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代入特定的角色,引领学生体会和感悟特殊背景下人物的思想和情感,驱使学生在模拟化的情境中感受真实的情感,从而理解文字理论知识真实的含义。首先,运用角色情境模式展开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分析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要达到的具体效果等精心设计情境教学方案,制订实施角色情境模式的相关计划,为课堂做好充足的准备;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角色扮演情境的相关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对应的角色,重现真实场景;最后,鼓励学生多元互动和交流从情境教学模式中获得的真实感悟,进一步解释教材理论知识。在以学生真实体验为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能不断拓展理解知识的深度,有助于建设深度课堂教学品牌。例如,在教学“家庭的记忆”一课时,为了达成深化学生理解能力的目标,教师可以创设角色表演情境,以家庭中常见的场景和事件等为基础在课堂上重现情境,引导学生在调动生活经验和回顾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加深对家庭的记忆。首先,教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意义、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家人的辛勤付出”,结合这个目标,教师开启创设角色情境的工作;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角色情境的具体要求,即选取家庭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具有典型性的代表场景创作剧本和演绎活动,通过细微之处折射人生道理;最后,学生明确角色情境的要求之后,以分组的方式选择本组角色表演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诸如共度传统节日、照顾老人等经典的场景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分别扮演父母、爷爷、奶奶等不同角色,在角色情境中理解中华民族“齐心协力”“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如此学生不仅能学习本课的基础知识,也能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以人为本——创新学习形式

1.自主学习:开设自学板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建立在学生高效学习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教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开设自学板块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自学的时间,并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的任务,让他们掌握自主分析教材内容、论证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为了维护自学板块的秩序,教师也要全程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坚定他们自学的信心,从而让他们在自学的环境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2.合作学习:创建合作小组,增强深度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当前中小学教学的热点话题,对于增强学生深度探究的能力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创新学习形式、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合作学习小组,给予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一方面,教师要在全面认识学生思维特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不同学生之间交流思维;另一方面,关注小组合作的实时情况,以宏观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找准探究方向,推动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改变传统模式中学生思维深度不足、认知能力发展缓慢的弊端。学生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既能增长知识和见识,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提升道德和心理健康水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显著提升。

三、结语

要想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从中小学教学实况及学生的真实情况入手,改革现阶段不适宜、不恰当的教学内容、形式等,将创新化和高效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真正构建新型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了促进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有效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