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淑云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又称模拟病人,主要是招募正常健康人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后能够模拟某种疾病的患者[1]。国外研究发现SP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医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2]。SP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起步较晚,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发展缓慢,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在医学院校中仍采用学生扮演标准化病人的方式,案例分析过于简单,学生的诊断过于程序化[3]。近年来,有部分医学院校开始进行标准化病人的招聘及培训工作,培养专门用于教学的标准化病人,希望能解决SP教学法的最大瓶颈问题。本研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学院教职工及职工家属中招募和培训标准化病人,将SP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实训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时间为2019年3—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本校2017级护理专业二年级1班、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级的学生现阶段正在进行护理学基础的专业课程学习。以抽签法进行分组,将1班学生设为对照组,2班学生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有40名学生,其中女生39名,男生1名,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33±0.32)岁;上学期末各科成绩平均分为(76.24±10.48)分。试验组有43名学生,其中女生41名,男生2名,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27±0.36)岁;上学期末各科成绩平均分为(74.30±11.57)分。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上学期末各科成绩平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学生均进行护理学基础的专业课程的授课,以《护理学基础》为教材。两组学生的授课教师为本校护理教研组的同一名教师,该教师为副教授职称,研究生学历,具有10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两组学生每周的课程表进度一致,每周6个学时,共16个教学周。在授课方法上,两组学生均先进行传统理论教学,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对照组利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实践练习,试验组实施SP教学法,将标准化病人融入基础护理操作中,具体实施如下。
1.2.1 根据实训项目确定典型案例
根据《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结合历年全国高职护理技能大赛热点项目,选择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典型案例:静脉输液技术、留置胃管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女性患者导尿术、生命体征测量等。每个案例均包括独立的标准化病人脚本、教师内容和学生内容。
1.2.2 标准化病人培训
从学院教职工及职工家属中招募标准化病人7名。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分为3次,由护理学基础教师负责培训。首先将不同的病例脚本分配给每名标准化病人,每名标准化病人均熟悉各自的病例脚本。如果标准化病人对于病例脚本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会有培训师进行讲解,保证每名标准化病人都熟悉自身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准确地模拟症状,在学生询问时也能够模拟真实患者回答问题。标准化病人的表演必须忠于案例脚本,严格根据脚本回答问题,适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提问。
1.2.3 SP教学法护理实训
1)课前准备:教师在护理实训课前3 d向学生发放病例,该病例为标准化病人的基本病史采集记录内容,后面附带提问。2)课堂实训:每次实训包括2个课时,约90 min。首先简单复习相应护理操作技术的理论知识10 min,然后为标准化病人的情景表演20 min,教师选择2名学生上台与标准化病人进行护患沟通和即兴互动,学生根据标准化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病史采集、评估诊断、病情观察、制定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等。后续将学生分组配合1名标准化病人进行护理实训练习。
1.3.1 学生成绩
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考试,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两个部分。理论考核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训考核以护理操作的形式进行,从学生的实践能力、护患沟通能力、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本院护理教研室制定的考核标准的评分细则来打分。总成绩=理论考核成绩×60%+实训考核成绩×40%。分数范围0~100分。
1.3.2 学生人文素养
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问卷》测评。该问卷由我国学者申正付编制,问卷是评价我国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异性工具,问卷分为7个维度,主要为:利他(5个条目)、耐心(7个条目)、诚实(5个条目)、信任(8个条目)、谦逊(7个条目)、希望(5个条目)和勇气(5个条目),共计42个条目。计分方式:每个条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评分1~5分,分数越高表示学生人文素养越好[4]。每个维度得分=总条目分数/条目数目,总分换算为5分制即为7个维度的总平均分,其数值等于7个维度的总分除以7。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9,分半信度系数为0.843,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68~0.913,结构效度良好,重测信度为0.85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3 学生职业素养
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关于护士职业素养的调查,包括4个方面—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诊断能力、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5]。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无变化,由学生自行评价,统计分析时计算各个层次的占比百分率。
1.3.4 教学效果满意率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进行教学效果满意率评价,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首先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所有学生的问卷数据,双份数据核对,确保数据录入无错误。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描述,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训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分,)
组别 人数 理论考核成绩 实训考核成绩 总成绩试验组 43 78.32±8.56 86.21±7.36 81.48±8.01对照组 40 74.26±8.93 82.05±7.50 77.56±8.25 t值 - 2.115 2.550 2.196 P值 - 0.038 0.013 0.031
在人文关怀能力问卷中,试验组学生的利他、耐心、信任、谦逊、勇气5个维度的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诚实、希望2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问卷得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问卷得分比较(分,)
组别 人数 利他 耐心 诚实 信任试验组 43 3.63±0.70 4.01±0.63 3.75±0.50 3.26±0.59对照组 40 3.12±0.59 2.99±0.58 3.62±0.63 2.94±0.65 t值 - 3.575 7.657 1.045 2.351 P值 - 0.001 0.000 0.299 0.021
表2(续)
试验组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诊断能力、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的职业素养比较[名(%)]
表3 (续)
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满意率比较[名(%)]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训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SP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和专业技能水平。张媛媛等[6]在研究中将SP应用于妇产科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接受SP教学法授课的学生理论成绩、病史采集、妇科检查操作技能与诊断、医患沟通的成绩均高于接受常规教学法授课的学生,护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加深。张峰等[7]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中融合SP教学法,结果发现SP教学法可显著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标准化病人具有一致性、反复使用性、良好依从性等特点,有利于加强学生收集病史的能力,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评估、诊断以及护理决策。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凌陶等[8]、郭杰敏等[9]将SP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护生的情境模拟教学中,结果发现试验组学生的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的得分均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的学生。标准化病人作为一名形象逼真的“患者”,学生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也要照顾患者的感受,以患者为中心。面对真实存在的患者,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更加强烈。SP教学法可以给予每名学生临床模拟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沟通技巧,增强了与患者交流的自信心。
标准化病人的招募与培训一直是SP教学的最大瓶颈。既往文献报道,在我国院校的SP教学中,主要是学生临时充当标准化病人,这种方法存在显著的缺陷,每届学生的流动性太大,重复培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学生扮演患者会存在倾向性表演,使案例分析过于简单[10-12]。本研究从学院教职工及家属中招募标准化病人是一项可行的方案,具有三个优势:第一,学院教职工家属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培训更加容易;第二,从学院教职工家属中招募标准化病人,可以减少人员流失;第三,学院有附属医院,方便标准化病人去附属医院体验真实患者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