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与嫡母冯太后之间的恩恩怨怨历来为史家所津津乐道。更传奇的是,拓跋弘11 岁即位,却在17 岁时就退位,将皇位内禅给太子拓跋宏,自己则当了太上皇帝。“太上皇帝”和“太上皇”有何区别呢?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与嫡母冯太后之间的恩恩怨怨历来为史家所津津乐道。更传奇的是,拓跋弘11 岁即位,却在17岁时就退位,将皇位内禅给太子拓跋宏,自己则当了太上皇帝。
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退位了都当了太上皇,不过“太上皇帝”却在少数。“太上皇帝”和“太上皇”仅一字之差并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权力角逐的体现。那么,拓跋弘与冯太后之间的矛盾是如何激化的?拓跋弘又是如何以退为进把文字游戏玩成权力游戏的呢?
云冈石窟“二佛并坐”像,一般认为隐喻北魏“二圣临朝”的现象
史书上对拓跋弘与冯太后之间矛盾的记载非常简单,《北史·后妃传》中记载:“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献文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遂害帝。”
那么,真的仅仅是因为拓跋弘将太后的男宠李弈杀了,太后反手就将皇帝害死了吗?
拓跋弘生于北魏文成帝兴光元年(454 年),生母是李贵人。太安二年(456 年),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根据“子贵母死”的原则,李贵人被文成帝处死,年仅两岁的拓跋弘由冯氏抚养。冯氏与文成帝感情甚笃,对于皇上的托付她也是尽心竭力,视拓跋弘为己出,抚养他长大成人。
和平六年(465 年),文成帝驾崩,拓跋弘即位,也就是说拓跋弘差不多由冯太后抚养了近10 年。拓跋弘登上皇位没多久就爆发了乙浑之乱。在冯太后的处理下,叛乱平息,拓跋弘的皇位也得以稳固。
总之,很难理解冯太后会因为男宠李弈被杀而疯狂报复拓跋弘。反过来说,拓跋弘也不会因为太后养男宠而过分为难为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的嫡母。所以,男宠被杀只是帝后两人矛盾彻底激化从而引起流血冲突的导火索,并不是矛盾的根本原因。
拓跋弘刚即位时,按规矩他要为新逝的父皇守孝,这期间则由冯太后临朝称制。冯太后掌权后,干净利落地除掉了权臣乙浑,此举令其在朝中威望大增。在拓跋弘守丧期间内,冯太后是北魏实际的统治者。
丧期满后,冯太后不得不归政于拓跋弘,但是尝到权力甜味的她怎会甘心把政权交到一个孩子手里呢?
从拓跋弘亲政后的表现来看,他也不是可以随便令人摆布的小孩子。他刚即位就改革了佐使制度,天安元年(466 年)又改革爵位制,规定爵位升迁必须有功。之后,他还颁行官员俸禄制,整顿官僚队伍的贪污风气。军事上,他还击败刘宋,夺取淮河以北的大片版图。可以说,拓跋弘是做皇帝的一把好手。
既然双方都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那只有较量一番了。尽管史料中皇帝与太后两人直接动手争夺权力的记载并不多,但是依旧可以根据一些细节来推断。冯太后铲除乙浑势力时,依靠的是元丕、元贺、牛益等一批亲信。在拓跋弘亲政后,这些人依旧把持朝廷要职,他们是太后的坚定拥护者。拓跋弘便以军事行动的名义,相继将“太后党”的关键人物元丕等人一一调离京城平城,冯太后不知不觉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同时,拓跋弘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如封万安国为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军权;封李訢为中任太仓尚书,掌握财权。
巧合的是,李弈被诛发生在皇兴四年(470 年),也就是拓跋弘铲除太后党的关键时期。他被杀的原因不是惑乱内宫,而是其在朝廷拉帮结派、培植亲信。可想而知,冯太后通过安插在朝中的党羽干政,拓跋弘则试图削弱太后的权力,母子俩的矛盾彻底激化,最终在几年后酿成母子相残的悲剧。
皇兴五年(471 年),17 岁的拓跋弘突然下诏退位。《魏书·天象志》记载:“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是为孝文帝。”
由于受到冯太后的压力,拓跋弘深知两人继续僵持下去会闹得不可开交,于是选择了以内禅的方式来应对。但是按照汉朝以来的惯例,皇帝如果内禅,是要上称号“太上皇”的。太上皇相当于退休养老的皇帝,已经没有实际的权力,这显然不是拓跋弘所愿意看到的,那么他是如何应对这一复杂的局面的呢?
这年8 月,拓跋弘正式“退休”,群臣为他上尊号“太上皇帝”。这个称号是拓跋弘自己的一个创制。与“太上皇”一字之差的“太上皇帝”,表面上看只是文字游戏,其实对拓跋弘继续掌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得从“皇帝”名号的概念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生前被授予太上皇尊号的是汉高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有一次,刘邦看望父亲时,父亲对他下跪行臣礼。父亲的这一举动让刘邦大吃一惊。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局面,刘邦就给父亲赐了太上皇的尊号。也就是说,皇和帝虽然都是尊贵的称号,但其差别在于是否实际治理国家,有实权的才称为“帝”。
汉高帝和刘太公的实例,以及“皇”和“帝”在观念上的区别,成为后世的参考对象。例如,汉哀帝以旁支入继大统,在给其父亲上尊号的时候也只称“恭皇”,因为其父亲不是天子,没有实际治理国家,所以不称帝。北魏的大臣正是挖出了这些典故,来支撑拓跋弘内禅后继续执政的合法性。
就这样,拓跋弘在太上皇名号的后面加了一个“帝”字,取得了名义上可以继续执政的权力,“国之大事咸以闻”。而且冯太后一党早已被他处理干净了,朝中已经没人可以对他碍手碍脚。总之,拓跋弘的这一奇招,对想要实行“双头政治”的冯太后是个沉重打击。
承明元年(476 年),年仅22 岁的拓跋弘突然暴毙,史书称为冯太后所害。史学家分析,很可能是拓跋弘把文字游戏玩成权力游戏后,冯太后兵行险招。
在拓跋弘称太上皇帝的几年里,他确确实实履行着继续执政的权力和义务。军事方面,拓跋弘亲自带兵反击犯境的柔然,带年幼的孝文帝安抚复叛复降的吐谷浑,还调集兵力和粮草准备南征;内政方面,他改革刑狱,严格对死刑的复核……而他创立的“太上皇帝”制度,在之后也得到延续。比如清高宗弘历,他退休后还当了3 年太上皇帝,时时“训政”,基本上朝廷所有政令和人事任免都由他发出,而真正的皇帝嘉庆帝只是一个摆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