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曾有人猜测,查尔斯或许会遵循皇室传统选择“乔治”为王号,成为乔治七世。据悉,查尔斯也对“乔治七世”这个称号情有独钟,很希望能继承拥有这个称号。那为什么最后他却选择了“查尔斯三世”?
随着英国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驾崩,当了70 余年王子的查尔斯终于熬到了登基坐殿的这一天。在正式加冕前,查尔斯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选定自己的“王号”。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查尔斯当上国王,自然便是“查尔斯国王”,但现实却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欧洲王室成员的名字往往由教名、自取名、姓等多个部分组成。但这样一长串的名字显然不适合用于昭告天下,所以历代君主在登基之初便要进行一个“确立王号”的仪式,也就是从自己一长串的名字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词,作为自己公开的“王号”。
如果国王的“王号”与本国的某位前辈重合,那便自动“序号加一”,如查尔斯的母亲虽然与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相隔400 年光阴,也几乎毫无血缘关系可言,却依旧只能是“伊丽莎白二世”。
由于很多著名的王号早已深入人心,因此有人误认为“王号”便是国君的名字,但从历史上看却并非如此。如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全名为: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若以他的名字为王号,则应为“阿尔伯特一世”,但这个王号显然是英国国民无法接受的。
“阿尔伯特”这个名字传承自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来自德国萨克森- 科堡- 哥达公国的阿尔伯特亲王,在英国国内虽被尊称为“王夫”,但实则是英国王室的“赘婿”。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两国势同水火。英国王室为了抹去阿尔伯特亲王的德国背景,不惜以敕令的形式以“温莎”代替萨克森- 科堡- 哥达,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当然更不希望“阿尔伯特一世”这个名字再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
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之所以选择以“乔治六世”为王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兄爱德华八世为了追求美国女演员华里丝·辛普森,违背了王室继承法的规定,上演了一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退位闹剧。因此,英国王室用“乔治六世”作为王号,既强调乔治六世与父亲乔治五世的王统延续性,又暗含了“圣乔治”代替“圣爱德华”守护英国的宗教寓意,无形之中给刚刚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阴霾又即将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危机的英国民众打气。
查尔斯三世
那么,缘何“乔治”的王号会给英国民众以力量呢?
据说“乔治”一词在拉丁语中乃是“土地、耕作”之意。因此,古罗马帝国时期,“乔治”一度没有出现在大人物的名讳之中。直到公元303 年,一个名为乔治的罗马军官因为公开捍卫自己的信仰而被处决,此后又被罗马教廷封圣,乔治之名便逐渐在欧洲变得高大起来。
由于“圣乔治”生前是一个骑兵军官,又曾在巡逻或狩猎的过程中遭遇了鳄鱼或巨蜥之类的生物,因此在教堂的宗教壁画中,他总是以白马银枪、屠龙救美的形象出现。“圣乔治”这般英姿勃发的气质与耶稣及其一干门徒披头散发、袒胸露背的殉道者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极易被少年引为偶像。12 世纪,随着骑士文化的泛滥,“圣乔治”取代“圣爱德华”,成为英格兰的“主保护人”。
正是由于“圣乔治”在英格兰超然的政治地位,1714 年,入主伦敦的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乔治·路德维希便为自己选定了“乔治一世”这个“王名”。
据悉,查尔斯的全名为“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其国王头衔可以从这4 个名字中挑选。因此,查尔斯继位之后的称号可能是查尔斯三世、菲利普二世、亚瑟一世或者乔治七世。
据说查尔斯早年对“乔治七世”这个称号情有独钟,很希望日后加冕时能以之为王号。此举除了希望延续温莎王朝的大统之外,似乎还有讨个口彩之嫌,毕竟英国历史上使用“查尔斯”称号的国王均有不光彩的历史。
1649 年,英国内战中被逮捕的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在海外流亡十几年后,查理一世的儿子于1660 年回国复辟,封号为“查理二世”。但是,查理二世喜欢拈花惹草,在位期间情妇众多,被人戏称为“享乐国王”。此后,一度觊觎王位的“邦尼王子查理”被其支持者称为“查理三世”。但不幸的是,他还未夺取王位就被打败。
不过,查尔斯最终还是选择像伊丽莎白二世一样,使用自己的教名——“查尔斯”作为君主头衔,并决定把“乔治七世”留给自己的孙子——威廉王子的长子——乔治小王子。
毕竟,查尔斯王子或威尔士亲王查尔斯,这些称号都被全世界叫了70 多年,突然变成了“乔治七世”可能会让群众错愕,甚至有可能会误认为这和之前的老王储查尔斯不是一个人。
当然,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王号”,查尔斯还是那个查尔斯。从英国历史上担任王位继承人身份时间最长的王储到英国新国王,身份的变化给74 岁的查尔斯带来不小的挑战。
查尔斯三世会如伊丽莎白二世一样继续受到臣民的爱戴吗?或许这个问题伴随了他的大半人生,而未来他也仍将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