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浙边际区域高质量合作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2-10-25 16:20唐志华
老区建设 2022年15期
关键词:省际边际区域

唐志华

[提 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故而,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而言,两者在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上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又存在一定的互补性。通过梳理赣浙边际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省际边际区域开展合作的比较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厘清促进区域合作的基本思路,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高质量合作与发展路径。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支持各地区走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战略协同的创新发展之路。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中明确提出,以创新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上饶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这为赣浙边际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赣浙两省边际区域包括江西省上饶市和浙江省衢州市,总面积3.16万平方公里,占赣浙两省面积总和的11.62%。该区域与全国大部分省际交界区域发展情况类似,区位的边缘性导致了经济的欠发达性和明显的经济分割现象。此外,由于地缘相近、资源相似,经济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冲突性。因此,加强区域合作,扩展府际合作领域、丰富区域合作形式、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既符合两市发展需要,同时又对赣浙两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加强交界地区合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提升本地就业、缩小地区间差距、扩大内需,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赣浙边际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

赣浙两省边际区域地理上远离省会中心城市,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弱,同时受制于地区间的藩篱和政策壁垒,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进而导致中心城区发育不足,城镇化水平偏低。2021年赣浙交界地区两市常住总人口872.3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919.1亿元,分别占赣浙两省总和的7.89%和4.77%。上饶市和衢州市城镇化率分别为55.31%和58.1%,而同时期两省平均水平分别为61.46%(江西省)和72.7%(浙江省)。

(一)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占两省的比重有所增加

随着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出行日趋便利,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尤其是省际交界区域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2016-2021年,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开局第一年间,赣浙边际区域人口总和由原来的872.9万人降到872.37万人,占两省的比重从8.26%下降到7.89%;地区生产总值由3040.95亿元增加到4919.1亿元,占两省总和比例从4.63%上升到4.77%,略有所增。其中上饶市在江西省的占比每年持续增加,衢州市在浙江省的占比在2017年有所下降,此后每年持续增加,但总体还是略低于2016年。

(二)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具有一定的同构性

2016—2021年,赣浙两省交界区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趋势和全国一致,在一产二产增加值比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有了明显提升。2016年上饶市三产比重为13.0:47.7:39.3;衢州市为7.1:45.2:47.7。2021年分别调整为10.4:39.5:50.1和5.6:40.0:54.4,同时第三产业增速均超过GDP增速。在重点发展产业方面,上饶市的重点传统产业包括有色金属产业(铜、铝等)、非金属材料产业(水泥制品、黑滑石、石灰石、建筑陶瓷、花岗岩石材等)、纺织服装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等,“十四五”规划提出立足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包括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设备等)、电子信息(新兴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等)、中医药及生物医药产业、数字产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信息安全、区块链和软件服务等)等;衢州市传统支柱产业包括新材料(氟硅)、特种纸和纸制品、绿色门业家居、新型建材、金属制品等,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大力锻造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空气动力及挖掘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电子信息、新能源(太阳能光伏、氢能及氢燃料电池等)、生命健康产业(生物医药、特色中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等。从传统产业结构来看,上饶衢州两市在资源型产业上有一定的同构性,总体上有互补性。“十四五”规划中,两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都紧紧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展开,但是具体细化的产业有所区别,具有一定的合作空间。此外,两市都立足打造全国性的旅游名城,这也和省际交界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相契合。赣浙边际区域内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分别是武夷山、三清山、江郎山;5A级风景区5处,分别为江郎山—廿八都、根宫佛国、武夷山、三清山、婺源江湾;还有几十处4A级风景区。

(三)城镇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区带动力不足

2021年赣浙边际两市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64.72%的平均水平,且各自省会城市相比较,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从人均GDP上看,上饶与南昌的绝对差2016年为4.6万,到2021年增加至5.93万;衢州与杭州的差距2016年为5.52万,到2021年增加至6.93万。但就城市的人均GDP比重而言,省会城市与省际边界区域城市的人均GDP比重均有所下降,且南昌与上饶的人均GDP比重大于杭州与衢州的比重。这反映出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区域协调布局,做强做大南昌大都市圈,南昌还处于增长极形成过程中,对周边城市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而杭州已经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虽然,上饶市和衢州市都将赣浙皖闽四省交界中心城市作为自身发展定位,但是两市不论是经济发展规模还是市区首位度都不具备异军突起的优势。

二、赣浙边际区域合作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将与赣浙边际高质量合作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研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运用这种方法,对赣浙边际高质量合作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管理者、决策者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对策等。

(一)赣浙边际区域开展合作的优势

赣浙边际区域,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通,历史上交往非常密切。在两省省委、省政府推动及赣浙边际主要市县的努力下,已经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同时联合福建、安徽以旅游合作为切入点,打造四省边际区域共同旅游品牌“联盟花园”,联合共建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生态旅游廊道;开展了边际城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紧邻大都市圈,地理位置优越。赣浙交界地区是长三角、海西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贯通东西南北的重要节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同时是全国城镇体系确定的国家级重要城镇走廊(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上的重要节点,在中部崛起中有着重要的区域责任。

第二,自然资源丰富。一方面,赣浙交界区域位于钦杭成矿带上,相邻区内多金属成矿区,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煤、铅、锌、萤石、伴生硫、磷、蛇纹岩、膨润土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钽、铌、冶金用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大理岩等矿产。另一方面,相邻区内生态山水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全国高等级景区最密集区域,拥有武夷山、怀玉山、仙霞岭、千里岗、新安江、信江、饶河、衢江等丰富的山川河流资源。同时,交界区内土地储量相对较大,土地成本相对较低,能满足未来产业发展需求。

第三,赣浙交界地区文化深厚,旅游资源富集。交界有相近的风俗和文化,人文积淀深厚、民风淳朴敦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散落其中,传承了南孔儒学、徽州文化、红色文化、宋明理学、茶文化等传统文化;孕育了徽剧、赣剧、西安高腔等特色非遗剧种。民间经常自发地开展跨区域的文化交流、民俗表演、非遗展示、农产品展销。例如,江西玉山县和浙江常山县、江山市连续36年轮流举办“三山”艺术节、赣浙边界“南坞三月三”文化节等。区域文化的交融有利于提高区域内合作的积极性,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沟通成本,促进区域间要素的自由流动。

第四,区域合作有一定的基础。目前赣浙两省共同搭建了一个省际合作平台——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该示范区于浙江省常山县、江山市和江西省玉山县的交界区域,主要包括玉山岩瑞镇东侧、常山白石镇西侧和江山大桥镇北侧区块,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其中玉山片区面积约14.01平方公里,常山片区面积约3.09平方公里,江山片区面积约2.90平方公里。示范区以合作模式创新为引领,以规划共绘、平台共建、产业共融、要素共享、生态共保为基石,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合力构建“一核、两辐射”的赣浙合作发展经济圈,大力集聚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智能硬件等高端制造业,以及商贸物流、高端教育、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将核心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产出高效、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区。通过核心区的共建,辐射带动两条经济走廊发展。一条是320国道经济发展走廊。以320国道为纽带,北面向常山、衢州方向延伸,南面向玉山、上饶方向延伸,整合沿线多个高等级产业发展平台。另一条是串联两大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江郎山的生态经济走廊。西面向开化、德兴、婺源方向发展,东面向江山、广丰方向发展,联动两省边际高品质景区和高附加值生态产业平台。同时,赣浙在商贸、旅游、交通、政务等方面都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一是为更好解决省际交界区域群众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经营活动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的问题。衢饶两市联合福建南平市、安徽黄山市从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入手,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跨省通办”专栏,开设“跨省通办”线下专窗,建立联席会议、及时响应、免费邮寄等工作机制,推动高频事项实现“异地办、跑一次”,实现省际区域政务服务互通。二是联合安徽黄山、福建南平共同打造“联盟花园”旅游品牌,打破传统单体景区发展,形成系统竞争力,共同推动区域旅游大发展。三是交界区域内县市间建立了省际联勤协作机制,开展了钱江源、饶河源、信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等区域环境协同保护。四是赣东北开放合作积极推进,上饶—宁波“海铁联运天天班”稳定运行。

(二)赣浙边际区域开展合作的劣势

第一,府际间的行政壁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地方政府角色逐渐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演变。尽管各个地方政府围绕市场主体推出了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一号工程,但是各地大都仍旧会更多的从自身的发展重点、战略定位、要素资源上制定相应的政策,营造特色的发展环境。赣浙边际区域隶属两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区,两省各自的经济结构体系独立性较强,因此对省际经济协作的依赖度不高,省际边界区域的阻隔性要高于桥梁性,进而导致资金、人力、物流等生产要素无法实现跨行政区的自由流动。

第二,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有待提升。一方面赣浙边际外向交通互联有待提升,目前公路主要以320国道、沪昆高速为主;铁路客运主要以沪昆线为主,但是上饶—衢州没有开通货运班列。另一方面赣浙边际内部交通没有打通,尤其是各个高品质旅游景点的景区高速没有贯通,各县区市内部交通分布不均,对外联系能力不足。

第三,区域内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形成新的增长极,而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综合体。但是目前赣浙边际区域缺乏特色产业,未形成具有创新性、强竞争性的大型企业或独角兽企业。本地企业影响力没有向外扩散,大多数仅围绕本地市场或者产业链的低端开展活动,品牌效应不足。

第四,本地市场小且商业氛围不足。赣浙边际区域属于典型的省际交界区,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受周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影响,本地市场小。2021年上饶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8.9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1.87%;衢州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1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87%。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

(三)赣浙边际区域合作的机会

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首次提出了要充分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培育和挖掘内需市场。区域协调发展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所在。赣浙边际区域人口密集,城镇化率低,具有很强的潜在发展动力。

第二,数字产业蓬勃发展。2022年8月,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大会在上饶成功举办,既是对上饶数字经济成绩的肯定和认可,也为未来上饶数字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上饶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建成江西首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并投入运营,获批工信部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填补了一系列江西省内空白。

第三,产业梯度转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工作。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2021年12月25日,国家十部门联合发文《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制造业“转什么”“谁承接”“如何承接”,提出转移的重点方向、重点产业和保障措施。赣浙边际区域是中部向东开放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因此在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上大有可为,也是本地经济发展的机会所在。

(四)赣浙边际区域合作的威胁

第一,省际边际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竞争。省际边际中心城市本质上也属于中心城市的发展范畴,是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通过增长极形成对周边资源的集聚、扩散。上饶和衢州两市都将自身城市发展定位在成为赣浙皖闽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支持上饶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浙江省将支持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写入浙江省“十四五”规划。

第二,县域发展资源的竞争。县域作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前沿与纽带,对城乡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质量,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推动。赣浙边际各个县区市有积极发展本地经济的共同需求,而他们所面临的经济发展要素是相对稀缺的,例如好的招商引资项目、优质的人才等。

第三,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更是沿海城市率先发展起来的关键一招。新形势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国内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加深,进一步走出去越来越困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都在加剧。

三、赣浙边际区域合作的路径建议

(一)OS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强化自身优势

第一,借助浙赣合作(衢饶)示范区平台,合力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以推动浙赣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示范区是由两省主要领导提议,两省发改委推动,上饶衢州两市高度重视下成立的,合作前景良好。乘势而为,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是衢饶两地共同的发展目标。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成本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生态保护要求的提高,制造业从高技术区域逐步向中低技术区域依次梯度转移,在地域空间上发生位移。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以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因此,示范区要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产业链关键环节转入本地,保障产业链完整和供应链通畅。

第二,以产业集聚壮大行业品牌。以“联盟花园”品牌建设为契机,整合浙赣边际区域旅游资源,面对长三角大都市圈,确立同一个“城市后花园”发展定位,统一服务标准,形成几条完整、特色、成熟的旅游闭环路线,做大做强边际区域旅游经济。

第三,以数字经济推进产业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更是省际交界区域经济奋力发展的方向所在。在赣浙边际区域的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将数字经济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融入长三角数字产业链中,进而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第四,做强合作成果争取国家支持。浙赣边际区域合作对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破省际发展不平衡,构建省际合作新模式探寻了新的路径。争取国家支持能更大程度上深化浙赣边际合作,提升示范效果。

(二)OW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自身不足

第一,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打破行政壁垒。跨区域合作的根本动力在于利益驱动,在共享发展的理念上建立一套要素流动、机制联动、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签订要素合作协议,实现边际区域要素自由流通;建立固定合作机制,连续边际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一套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模式。

第二,以构建大通道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构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内陆流通的大通道是国家发展战略。赣浙边际区域需要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货运铁路、水路、航空路线等交通的互联互通,实现通江达海,内外串联,提升运载能力,以规模化运营、多式联运等方式降低区域内物流成本。积极对接长三角城市群、杭州都市圈,接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四省边际物流枢纽中心,吸引物流要素集聚。

第三,借数字经济之力解决要素和市场限制。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尤其是上饶作为首批“千兆城市”建设示范城,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为数字化改革提供服务支撑,有利于数字化人才的“引进来”,实现人才从中心城市到边际城市的逆向流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与中心城市生产要素“云共享”。

(三)ST策略,利用自身优势回避外部威胁

第一,以竞合代替竞争。不同城市确立相近的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各个地区可以通过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垂直分工,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禀赋条件和自身产业发展基础,确定在产业链中的发展定位和主要发展的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合作,建立稳固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打造区域内部循环、整体对外的完整产业链,变区域竞争为合作共赢。

第二,以合作创新代替市场竞争。边际区域更多面对的还是区域外部竞争,除整合自身资源,发现比较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不断开拓创新,瞄准专精特新,实现经济弯道超车。

猜你喜欢
省际边际区域
湖北省推进沿边地区省际合作研究
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影响因素探究
分割区域
学会坚持,学会放弃,理性行动
擦桌子
我国省际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差异分析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边际环境污染效应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