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旖 程 旭 裴 容 李 苑
(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也是现代医学的骨干学科,被誉为“公共卫生之母”[1]。“新医科”提出了医学教育由重治疗向预防、康养延展,突出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大健康理念[2],由此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战能胜,卫戍健康。而流行病学课程既是对医学类专业本科生普及公共卫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课程,也是加深学生对中国卫生国情的理解和丰富应急防控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故流行病学的课程思政目标旨在借助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课程技能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培养有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国际化的公卫人才[3]。本文以流行病学课程为例,挖掘流行病学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对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索,为流行病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习近平同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 年 5 月 28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 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其中,对医学类专业课程提出要求[4]: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5]。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围绕这个中心,在本课程设计思考中,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把各知识点讲深讲透,传授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渗透、熏陶、启发学生,在专业思维、科技创新思维、学术诚信、大健康观和实战能胜的能力培养中,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和升华,从而在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医者精神(图1)。
图1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示意图
结合前期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对流行病学课程的思政设计提出“一个中心、两个互动、三维课堂” 的总体思路(图2)。
图2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一个中心”是指 “立德育人”的理念应贯穿教学全程,在教学内容的完成上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的价值塑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科技创新、医者精神)与能力培养(如专业思维、创新思维、大健康观、实战能力)。 “三维课堂”指教学方式上强调“线上、线下、实践”三类课堂,教学策略上考虑运用自学-导学-研学三维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两个互动”是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前自学侧重通过在线学习、学案上传、自学测评、学生互评等方式收集反馈,学生在初步掌握的基础能提出目前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优化教学内容;课中强调“教学方法”的引导,以综合案例教学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提炼归纳能力,通过情景创造、翻转课堂、多样互动、小组调查等方式将教学过程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通过“画龙点睛式”“隐形渗透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课后通过“回头测”、文献阅读等方式侧重于学生拓展讨论、自主创新、合作学习,完成课程知识、思政元素的巩固内化。最后,在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通过布置学习总结让学生从思维方法、素质形成、知识技能等方面思考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并在实践和考核中纳入相关内容。通过搜集教学效果的直接和间接评价情况,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内容的丰富度、过程的完整性和效果的好坏等方面进行反思,反思过程做到研究性,改进手段要能及时体现在下一次教学运用中。
本课程的思政教育着眼于培养“实战能胜、卫戍健康、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公卫人,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教书育人,围绕“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思政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医者仁德,而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中,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公共卫生事业,理解中国公共卫生现状和特征,厚植人文情怀,以“大健康”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珍视健康,敬畏生命。着力培育学生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医学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和进步的,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预防医学是一个无尽的认知世界,流行病学作为骨干学科,必须坚持教学创新和思维创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着力系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辨方法、现代健康理念、创业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预防医学实践中,恪守公共卫生职业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以人群健康的利益为重,尊重个人隐私,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维护卫生服务公平性。教学设计通过以上多角度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最后凝练为四大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医药文化自豪的人文情怀、专业使命和职业道德、科学创新与求真思辨(图3)。
图3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融入主线
本课程通过对思政元素的筛选、思考、凝练,提炼出流行病学的思政元素(见表1),重点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以及中华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体系。
表1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实验流行病学解读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心肌干细胞学术造假事件案例教学法诱发法强调法教导学生恪守公共卫生职业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ROC 曲线的“雷达”故事案例教学法励志导入法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奋发有为的优良品格传染病流行病学以抗击鼠疫为例,介绍“国士无双”伍连德在特殊年代为国忠诚的一生励志导入法引申法谈论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统一的中国精神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课程思政融入流行病学的教学更加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充分利用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医学生主动在教学实践中凝练思政元素,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入魂,独立思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