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乐
(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222)
我国高校从20 世纪末就开始开展文献检索课、科技文献检索课,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性。随时代进步,天津财经大学设置的课程也发生了变化,从文献检索课更名为信息素养课,培养目标从信息检索能力放宽到培养信息素养能力,选修课范围从选修课扩展到全校通识必修课。从高度和广度两方面,全方位培养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2015 年,ACRL 发布《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框架》,由六个阈概念构成,分别是信息的权威性的构建与场景有关、信息创建是一种过程、信息拥有价值、研究即探究过程、学术研究即对话、检索即策略式探索[1][2]。信息素养教学内容逐渐充实起来,由静态的理论知识传授,变为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实践相结合。2019 年6 月,教育部图工委召开信息素养研讨会,22 个教学设计案例为构建合理的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大纲提供了设计思路和灵感[3]。通过仔细阅读这些案例,可以发现检索方法和流程的教学设计,多以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4]。
嵌入式模式是一种完全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理念和框架模式,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教授信息素养内容基础上,结合具体专业知识和问题,凸显信息检索及信息分析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5]。
在国内,开展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高效图书馆教学模式存在差异化。由图书馆员主导的模式,较为多见。马子烨和张敏[6]整理国内36 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信息素养课开展情况,有的高校开设文科、理科、工科、医学人文等不同类型信息检索课,如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有的高校直接将信息素养显示在课程名称中,彰显授课内容不局限在信息检索方面,如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也有开展半嵌入式信息素养的高校,在翻转课堂中实现信息素养和专业课程的融合[7];有的高校和院系深度合作,根据教学场景融入信息素养[8]。
截止2021 年7 月,在相关文献、图书馆主页中查询到,半嵌入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嵌入环节不同。有的是学院开设专业课程,向图书馆部门提出合作需求,在授课期间嵌入信息素养能力培训;[7][9][10]有的是图书馆部门在课程前期积极联系学院,明确学生需求,结合专业对学生提供嵌入式培训;[11]有的是图书馆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嵌入式教学培训服务、开展定期的嵌入式信息素养系列讲座。最后一种方式,是当前多数图书馆认可并实行的业务模式。
半嵌入式教学,图书馆与院系的合作是关键,图书馆员和教师能够各司其职,共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相较于国内,国外的信息素养教育情况多为嵌入式,并且开展较早。根据嵌入环节分为四种:课外教学、课中教学、课内教学、独立课教学。国外嵌入式教学推进者,图书馆是主力,美国、英国等大学图书馆积极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12]Stamatoplos Anthony 认为图书馆要和学校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指导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13]
在信息素养课程建设之初,馆内教学组从信息社会对财经人才的需要及大学生自身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需求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寻求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交互,综合利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基于《框架》,提炼出财经类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27 项核心内容(如表1 所示)。课程设计包括理论教学、上机实践、翻转课堂。具体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知识点考察均围绕着教学大纲开展。
表1 财经类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核心教学内容表
理解信息的产生及对其评价信息检索的原理信息检索表达式的设计信息检索系统(工具)的选择依据信息检索结果的筛选和评价信息检索结果的可视化分析理解信息的产生及对其评价中文全文检索系统的高级检索和结果分析外文全文检索系统的高级检索和结果分析中外文文摘数据库的使用财经类数值型数据库的使用学术资源一站式检索平台的使用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文献管理工具的使用统计分析工具的使用财经类法律法规专题检索实践相关专业科研专题检索实践考研、留学信息专题检索实践求职就业信息专题检索实践合理参与学习社区自媒体使用中的信息甄别学术不端行为的辨识与防范学术引用的规范翻转课堂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设计教学内容时,包含信息素养概念介绍、信息意识发现、信息知识讲授、信息能力锻炼、信息伦理培养。
在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录屏和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教案中设计与时事相关的、基于专业知识设置的教学案例,在讲授基本案例的逻辑思维和具体实操步骤后,通过线上平台发布联系题目,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同时,为了及时答疑解惑,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建立课程,充分利用平台功能,在资料区上传所有课件和扩展阅读的材料、在讨论区及时点评学生作业整体情况和易错知识点、主动引导学生在讨论区发言讨论和提问。线上平台的使用,一是方便师生交流、二是拓展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对专业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交流中得到了提升。
课程最终的考核引入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使用频繁,翻转课堂是由国外教学概念引入,2012 年后在国内中小学推广实施。此后,高等院校也热衷于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比如蒋丽丽、陈幼华[10]利用教育技术实现翻转课堂,从而完成信息素养课教学活动。高冉、毛芸[11]将微视频嵌入教学课堂。通过调研学生学情、邀请专家研讨、对比现有教学方法等,明确了翻转课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作用。
在开展半嵌入式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并不是独立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近年来,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团队为校内师生提供了资源与服务培训、信息咨询、资源荐购、数据库论证、精品教材赠阅、我校学术论文产出分析等服务,并嵌入到一些科研项目团队和专业课程之中提供了多样化的个性服务。因此在组件教学组的时候,学科馆员也是教学组的主要成分,占比达70%。同时其他专业素质达标的馆员通过报名选拔进入教学组。
教学组成员是具备相关专业背景,有能力从事半嵌入式信息素养课教学活动。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识别对应专业所需的信息素养核心概念、拓展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参与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SRT)积极性、融合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与专业研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财经类核心教学内容是否得到了很清晰的阐释,能否被学生理解并应用于实践,还有待评估。为了更好建设信息素养课程,获得学生对教学相关的反馈十分重要。因此将核心教学内容合理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成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每一个维度的核心教学内容讲授完毕后,利用问卷星平台向同学们发放问卷,问卷内容既包括掌握程度自评也包括知识点测验。
在授课过程中,练习案例多是结合学生专业设置,部分案例由院系教师提供;信息素养基本知识的测评采用题库抽题方式进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应同一个题库。
对于信息素养知识的考察,体现在作业中。考察方式为授课后的作业结果统计。以第三讲信息检索基本技巧和流程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信息检索、信息素养含义;②掌握信息检索基本技巧,具体包含布尔逻辑检索、字段检索、截词检索、精确检索;③掌握信息检索基本流程,在分析课题的基础上,明确检索工具,能够明确检索词和构造检索式,并且能评价分析检索结果,及时根据检索结果调整检索策略。从两轮授课的8 个班级学生作业情况来看,一般概念性知识的七道题中,每道题的正确率均大于80%,平均正确率为94.14%。多选题和需要二次思考的题目正确率普遍不高。
对于教学案例的考察,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信息素养课程中的专业案例进行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t 的7 点计分法,“非常认同”记录对应为7 分,“非常不认同”记录对应为1 分。为明确半嵌入式教学模式效果,问卷包括该教学模式的学习目标,学生的信息发现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分享交流能力、检索报告撰写能力等六方面。上课学生为149 人,参与该调查的人数为132 人,剔除选项全部一致的的5 份问卷为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27 份,有效参与率达85.23%。
从有效调查数据来看,83.46%的学生认同教学案例对半嵌入式教学模式是有帮助的;88.97%的学生认同教学案例能够启发我去更多地发现并查找到专业知识。86.61%的学生认同教学案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分析并理解一个新检索的结果。81.11%的学生认同教学案例使我更清晰明了地利用检索结果查找新知识。77.17%的学生认同教学案例有助于我阐述检索报告里的专业知识。69.30%的学生认同教学案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完成一份合格的检索报告。因此,半嵌入式教学模式对信息素养课程助力专业课学习有一定成效;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是认同的。
表2 信息素养课案例设计的有效调查数据
授课方面,提升教学水平需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加深功力。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和调查问卷反馈结果,授课效果获得学生认同。在回收的127 份调查问卷中,92.91%的学生认同信息素养课程有助于提升自身科研能力。90.55%的学生认同信息素养教育对专业学习的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同学提出了对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案例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同学提出,希望能有更多案例;也有的同学认为部分案例比较简单,希望加大难度。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反馈。通过访谈、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于信息素养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学生是课堂主体。在信息素养理论知识讲解课时中,学生普遍反映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知识的练习加深了对信息素养能力的锻炼,也认识到信息素养并不是宽泛的一个概念,而是一种能力。因此,在信息素养课程讲授中,要利用学生专业性相关知识,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在上机环节中,应该增加课时,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实践,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翻转课堂环节,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当前半嵌入式教学模式开展中,图书馆和学院的合作并未深入。在后续工作中,应由学校继续主导,明确图书馆和学院两者职责。深化高校图书馆馆员和学院教师的交流。双方的交流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是学科服务的深入,图书馆推进学科服务团队进院系,及时交流图书馆在资源和服务方面的新变化;二是加深双方合作,院系在学校推动下,加深院系的科研论文写作教师与图书馆信息素养课教师的交流,增加双方研讨时间,帮助院系教师减少信息素养方面知识培训的负担,同时提升馆内教师对专业核心内容的把握能力,可以从贴合学生专业需求角度出发,开展信息素养教学工作。图书馆也可以在建设双一流学科的进程中出一份力。
高校图书馆应该为馆员提供一些教学培训,在后疫情时代线上培训也成为一种潮流。积极号召馆员参与线上学习、获得学习认证,提升馆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同时,图书馆也应与高校主管领导交流沟通,争取上级部门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支持,保证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常态化。
教学组也应该重视信息素养教师胜任力评估、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估,确保教师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劣势和不足、挖掘学生的兴奋性需求,保证后续多轮教学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2016年,JULAC 的八所高校成员馆利用RRSA-HK 评价学生信息素养能力。[16]针对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测评的主观性是是构建信息素养教师胜任力模型的一个阻碍,焦海霞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去除这些主观性。[17]在后续研究中,也将持续关注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