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2-10-22 05:11邱树毅吴远根
科教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检测专业课程

陶 菡,王 啸,邱树毅,吴远根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民健康的基础。要想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由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控制;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也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检测和监督。这些专业人士正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正是这些专业人才对食品本身及其产业的严格监督与管理才构建了老百姓食品的质量安全屏障。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食品品质和安全检测的能力。作为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新兴技术进行了阐述。与“食品分析”课程不同,该课程的重点在“新”技术,通过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分析方法、技术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检验分析技术的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且重点掌握几项应用广泛的食品安全检验新技术的原理及实验方法,这将为该专业学生的后续工作实践或深造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性、逻辑性强,课程难度较大,加之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积极性不高或缺乏深入探索的精神。因此,剖析“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来开展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给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解决食品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早地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早发现则高度依赖于高效的检测技术。高效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发现食品中的危害因素,还可以用于探明危害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从而起到及早防范的作用。因此,食品安全不能脱离检测技术而空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检测技术,尤其是具有更高灵敏度,更好选择性且快速的新兴检测技术。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程,相关检测技术是该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专业技术。

2 “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难度大,教学模式单一

“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涉及到多种检测技术,大类包括仪器分析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每一大类检测技术又可以细分成多种检测技术,如免疫分析技术包括酶免疫分析技术、荧光免疫技术和放射免疫技术等。课程理论性、逻辑性强,内容繁多且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食品、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医学)的交叉融合。因此,整体学习难度较大。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让学生自主自觉学习,更谈不上个人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不能很好衔接

由于该课程所涉及技术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前沿技术,相关仪器多为价格昂贵的大型精密设备。受限于本科实验教学条件,该课程目前开设的实验内容滞后,多为一些相对简单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学生很难接触到先进的仪器设备,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因此,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上存在差距。但目前的“先进”技术和“新”技术是今后的主流检测技术,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要使用的检测技术。作为工科学生,应用能力是教育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践培养的滞后和不足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 “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教学改革新思路探讨

3.1 开展有效的引导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00后”大学生认知上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着重“新”技术,“先进”技术,跟国际上科技发展的最前端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知心。但以往的教学,采用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的模式,是老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因为课程难度大而厌学。在新的教改模式中,教师应采用“引导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生物传感技术时,并不是直接从晦涩难懂的定义和复杂深奥的传感原理开始讲述,而是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如iPhone X“齐刘海”里到底搭载了哪些传感器?神舟十二成功发射背后,传感器扮演了哪些关键角色?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能干什么?传感器跟食品安全有关系吗?引发学生的兴趣后,再以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国内外最新研发的生物传感器,如检测“瘦肉精”的电化学传感器,帮鲶鱼在黑暗中“视物”的传感器,监测军人健康状况的皮肤生物传感器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传感技术的好奇心,随后再展开课程相关内容,讲述生物传感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专业定位和课程目的,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环节之间要有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能自始至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必要时,在课程设计中设置问题,将知识点隐含其中。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比如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三聚氰胺,可围绕凯氏定氮法测定植物蛋白或牛乳中蛋白质含量的原理进行提问,通过比较蛋白和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分析凯氏定氮法的不足,引出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根本的思维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结合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入跟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时事新闻报道,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人民对食品安全都非常重视,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各种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应运而生。因此,此课程所涉及的技术众多,检测对象广泛。而经过多次课程改革后,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被压缩到36学时,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重点”。首先,要充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将各种检测技术进行有效划分,依次分为重点掌握技术、一般掌握技术和了解性技术,合理安排每种技术的课时。对当前应用范围较广的技术如色谱及其联用技术,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重点讲述。对电子鼻/电子舌检测技术进行一般讲述,对DNA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等进行了解性介绍。其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讲授重点应该在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应用。过深的纯理论知识和公式推导、定理证明则无须过多阐述。

3.3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线下教学更集中、更高效,线上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更灵活,可以成为线下教学的延伸。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有效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上课前将PPT课件上传,让学生事先预习并反馈问题,为线下教学做引导和铺垫。教师通过线上的反馈,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在线下教学时能更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授课,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因为事先有预习和思考,学习效果也会大幅提升。课后通过线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答疑,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在线下教学时没有时间讲解的知识点通过教学视频在线上发布。也可以将一些精彩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上传,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进展。

3.4 开展讨论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任课老师可以布置开放式大作业,如仿生感官技术如何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由学生先通过学校图书馆专业数据库(cnki,web of science)和网络自行查阅资料,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然后3—5人小组讨论,在集体讨论中表达见解,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最后将讨论的成果形成PPT,在线下教学时由各小组推荐的学生进行集中汇报,师生一起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3.5 整合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如前所述,由于实验经费所限,本课程目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所脱节。针对该问题,可以整合学校和学院资源来加强实践教学。首先,可以整合学院的科研平台资源。本学院现有的科研平台有电化学工作站、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荧光分析仪、电子鼻、电子舌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这些仪器均进入学校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可由学院牵头将这些仪器服务本科生教学,由仪器管理老师对本科生开展初步的实验培训,让学生有接触这些仪器的机会。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或校级创新性实验计划以及老师的科研项目。从本校执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每位本科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其中不乏“硕导”和“博导”,很多老师的科研项目都涉及食品安全的分析检测。以笔者为例,笔者带领自己名下的本科生参与了贵州大学“SRT计划”以及科研项目研究。通过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

4 结语

食品安全离不开高效的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是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学科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和内容繁多的特点。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适时进行课程教改。通过2年来在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实施以上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学生反应良好,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了课程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检测专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