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黎
(大连开发区育才小学,辽宁 大连 116600)
当今一线的数学教学中,把合作学习方式引入课堂,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一种常态化的学习方式,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呈现。笔者在小学六年制教学中,认为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操作性更强,效果更理想。因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分布在10—13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智发展相比中低年级的学生更加成熟,他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教师可以提高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认识,提高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调控技能,促进学生数学课堂的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1.1.1 教师错误地坚持“以师为本”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若想组织好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教师就不能置身度外当配角。数学课堂如果没有了课堂生成,完全按照制定好的“剧本”来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得不偿失。
1.1.2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一线教师都非常喜欢使用合作学习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而在平时上课中,有42%的课堂还是以讲授式为主。究其原因,不少教师只热衷于追逐潮流,视合作学习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在平常的教学中去扎扎实实地运用,而是到了上优秀课时,把它作为赚取亮点得到评委加分的噱头。在平常的工作中,笔者也发现一些教师把数学课堂上有无合作学习当成判断或者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虽然重视合作学习的教师越来越多,但是合作学习的具体实践上并不如人意,大都停留在表面的热热闹闹。
小组合作作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要想取得成功,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等做好预设。不能为了一节公开课而生拉硬套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那样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
1.2.1 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草率
问卷调查发现,数学课堂中学习小组的划分一般按照学生座位进行,学习小组的组长早就确定好了,小组成员没有角色分配和轮换,这种固定模式的小组划分造成学生有了惰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1.2.2 合作学习前没有具体指导
小学教室座位基本上都是固定好的。老师在布置合作学习前只是草草抛出一个简单问题,这导致学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坐到一起进行合作学习,也不能清楚了解各自的职责。由于小组之内没有相应的分工,当真正开始合作学习时,就会出现有的小组没人说,有的小组没有记录等等众多问题。
2.1.1 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相应的教育行为。而学生的行为往往受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审视和判断自己的角色定位。
2.1.2 明确教师的新角色
在合作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担当着促进者、设计者和协调者等多个角色。但对学生来说,教师首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促进学生各自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才智最后达成促进数学学习的目的。
(1)创设课程情境。一节好的课堂需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也同样需要精心打造。在设计合作学习课程时,教师要明确: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数学学习目标?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好在哪里?小学数学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追问和深入思考,他们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才能做到更好。
(2)营造课堂氛围。数学课堂需要一个自由、平等、安全、信任的氛围。教师要做学习的促进者,首先要打造这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真诚而和谐地与同伴进行互动。如果课堂中充斥着冷漠、嘲讽,学生会感到不安、焦虑,进而影响学习热情。
2.1.3 做“真”教师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合作学习不仅强调教育既要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要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而想让合作学习达到多元的教学目标,这就对教师的成长提出新要求。
(1)教师要打造“真”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课堂要打破“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一个组员遇到困难时,他可能会很羞涩地想让其他组员提供帮助,倘若不是小组合作,他完全可以掩饰自己不会这个事实,可是现在为了小组目标的达成,敢于向别人求助,小组其他成员要鼓励这种行为,同时要创设一种安全的行为,让这个小组成员感觉到遇到困难进行求助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如果教师注意到这个问题,就应该对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出反应,比如对孩子最初的矛盾心理表示理解,真诚地赞赏他的勇敢,赞扬其他组员的的包容与友爱。情感的交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师课后要“真”反思。有句谚语“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可见习惯对人成功的重要性,反思正是一种好习惯。自我反思是从过往的经历中反思教训和经验,并用这些警示性经验指导自己日常的行为。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在每次合作之后都要进行反思,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反思的同时,自己的反思意识一定会提高。
2.2.1 分组标准
(1)按照学生的数学成绩分组。数学成绩是合作学习分组时经常考虑的一个因素。小组内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好学生在教授差一点的学生时不是把书本上的话原封不动地传递给他人,而是在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内容,这是学生真正理解的一个表现,所有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益处。
(2)按照学生的性别分组。男生在空间认知数学任务上表现力更强,而女生的语言能力更强,男生和女生之间性别有差异。小组合作学习中尽量避免同性别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如果男女搭配成小组,学生可以到互补的作用。
2.2.2小组人数的确定
大量的研究证明,小组的最佳人数为2—6人。小组学习是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小组内部的人际协调、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组目标的实现情况。
2.3.1 课前准备
(1)合理安排座位。由于现在教学班级多数是大班,为了方便管理,教师可能更愿意采用传统的座位,但是这样的分组有局限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效果好,课前老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一朝向排列桌椅。另一种方法是学生在每节数学课前调整好座位,这样就避免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
(2)和学生约定暗语。从问卷和访谈的分析结果来看,很多合作学习的课堂会出现一个闹哄哄的场面。确实,学习小组要进行讨论难免会出现哄闹的场面,但是哄闹并不等于混乱、没有秩序。教师要建立一套特殊的规则和符号,使教师的信号能传递到学生那里,使学生能够迅速对教师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合作学习就会更有秩序和效率。比如学生的合作小组正进行得热火朝天,大家都忙于各小组的讨论,顾不上看老师一眼,而教师这个时候正准备结束这个阶段的活动,进入下一个环节,教师如果提高嗓音喊或者使劲敲黑板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倒不如试一试用事先商量好的手势和标志让学生快速安静下来,比如拍拍手、做休止符手势等暗语。这样整个课堂会显得安静而有秩序,教师的教学活动自然而然的会往下进行,也就避免了课堂混乱的局面。
2.3.2 合作学习的检查反思
检查小组合作效果的形式很多,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目标加以选择。作为检查第一责任人,教师检查的好处在于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而缺点在于精力有限不能全面检查。也可以学生和教师组成检查同盟,每个小组分配一名监察员负责监控,随时对组员做得不好或者好的行为进行反馈,老师作为总监察全班统调。
合作学习后反思的形式与内容确定。反思的主体一定是学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只是反思的内容不全面,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完成反思,教师的问题可以主要围绕“收获”“做了什么”“改进方法”等关键点进行。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亟需教师进行自我角色定位,扮演好自己在合作教学中的角色,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并不断学习合作学习中的科学理论,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有效调节,熟练掌握合作学习的各种技巧,实现合作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