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通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政治性特征,结合目前高校领域来分析,还具备明显的教育性特征。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在坚持育人主导的同时,还要做好资源的整合优化以及充分利用,以进一步加强育人工作的全局性和持续性。
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工作。此项工作有以下三点特征:管理性、服务性以及主导性。这些特征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长期、连续、稳固的联系,这种联系就被称为规律性。恩格斯认为,整个世界在根本上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事物发生过程的集合体。将整个世界看成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最本质的原因在于所有的事物本质都充满矛盾性,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而如果深究事物的本质,会从中发现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会有其自身的规律,必然具有规律本质所共有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稳固性等。此外,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此过程的规律和其他实践活动的规律相对比其矛盾性又比较凸显,就是通常所讲的独特性。明确其独特性的含义是研究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根本。目前,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规律性有着非常突出的研究成就。邱伟光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规律性,是教育者对于被教育者积极施加的一种教育影响的规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认知行为以及相互之间产生互动的规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其所在的教育环境三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王建华认为,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相关规律有三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引领作用和受教育者本身的主观作用存在既辩证又相互协调的规律;协调主体主观影响和控制其自身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主观和客观相互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规律。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工作中的新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新变化,积极调整教育思路,不断完善教育方式,以便更好地展开教育工作。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反复性以及重复性的特征,这时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工作耐心,不断加强个人在工作中的信心,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
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培养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观,是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功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存在于客观环境中,同时又比较稀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开发受教育主体的主观积极意识有着重要意义。主观能动性可以表现在受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于教育资源的态度、行为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假如没有一种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观,即便是可以深刻地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意义,也不会有利于展开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这样就会进一步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观。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为立足点,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整以及搭配。积极主动地改变教育资源利用的不合理状态,将教育学和结构学相结合,重新整合资源结构,优化教育资源,有序构建教育资源的结构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育人方面的潜能。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前期的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学术资源以及高校内部的师资资源,这些资源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个人能力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提升等具有关键作用。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将自身的专业课学习、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整理清晰。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以此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首先,因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性格特征以及思维方式都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个体的特质为立足点来进行相关教育方案的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优化,使其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高校辅导员可以在课后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特定主题的分析和讨论,达到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目的。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群体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完成思想理念的启发。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存在各种不同的资源因素,在育人过程中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不同的资源之间还存在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特征。高校教师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留意优势互补的作用,将互相关联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对思想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寻求最大的合力。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养成时刻自省的习惯,积极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与资源育人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形成良好的互动。
随着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互联网一方面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也在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资源、客观对象以及相关的教育模式等。这就需要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逐步完善,教育途径不断创新。互联网的发展也在逐渐改变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以上情况的改变,既是一种挑战,也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机遇。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也是人们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为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虚拟网络空间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大众追求精神文化的新途径。互联网也进一步取代传统的媒介,成为社会思潮产生、发展以及交流的新平台,社会大众发表个人看法以及观点的新途径。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进入以互联网社会观为立足点,深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教育载体以及教育客观环境的改变也在逐步创新,并且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通过以上阐述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主导”的时代已经到来。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网络论坛等互联网工具。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积极创建健康正能量的网络环境,有效地做好互联网的完善以及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平台已经从以往的“技术工具”角色逐渐转换为高校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已经逐渐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以及行为模式的重要方面。积极掌握互联网的话语权,切实主导网络“声音”成为目前高校辅导员首要的任务。目前,网络思想教育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平台的争夺战。以往在互联网进行的相关活动,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对高校学生开展教育以及引导大学生思想的需求,因此,高校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全面了解网络平台的特性,熟悉网络平台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网络平台,提高自身的网络技能,增强网络文化素养。此外,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理念要和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便捷性以及多样性高度统一。以国家教育战略方针为基本立足点,以此为核心来展开相关的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拓宽视野,以长远的思路进行分析,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更深的影响,这也意味着未来网络文化的发展必将是全面以及立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提高,也不能单纯依靠片面的措施来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全面、多维度地展开。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可以更好地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学生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网络论坛以及自媒体等,辅导员需要进行全面的了解。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此类网络平台的推进,第一时间掌握主动权,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全面推进网络“阵地”其自身优势的发挥。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主题网站。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将主题网站的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的传播效应。通过在主题网站上展示图片、文字以及影像资料,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其次,逐步完善高校内部的网络论坛。高校辅导员需要掌握传播学中的相关理论,即在互联网平台中,意见和观点比较相近的部分网民的意见可以左右网络舆论的方向。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积极培养和发展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第一时间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提升网络平台的服务效率,以此实现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最后,需要高校辅导员维护好网络平台中的微博以及其他相关自媒体。由于微博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是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以及个人信息发布时使用最频繁的网络平台。通过微博的有效运用,可以将信息的积累效应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准确清晰地展现高校学生思想进步、意识形态以及认识深化的过程。在微博等相关自媒体的群体凝聚力方面,个体的“跟从”是其发展的基础。追溯网络平台中相关话题的源头,并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话题的本质内容,高校辅导员可以清晰了解大学生博主的思想动态以及意识形态,实现对高校学生预警与引导的双重目的。
本文从树立规律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培养资源意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系性,提高网络意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如何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地运用规律意识、资源意识以及网络意识。希望高校辅导员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突破,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