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安徽 合肥 230012)
人是组织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主要依托。从吸引人才到留住人才,从培养人才到激励人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分为七大模块,分别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录用、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绩效考核、员工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该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与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能够运用相关信息工具来进行分析归纳,进而学会剖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而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思想和管理技术的运用融入日常管理。
2020年初,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大部分大学无法如期开学,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和确保线上线下同质。各高校纷纷开始实行线上教学,开学初期所有课程均以线上教学为主,后期返校后再安排传统课堂授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也不例外,本课程主要采用了线上下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借助QQ 群课堂和超星学习通软件来进行课堂讲述、通知任务和布置作业,同时利用网上相关视频和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极大地拓展了课堂的边界,由于形式非常新颖,深受学生的喜爱。本文是在前期教学摸索的基础上,认识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希望以此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就是融合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特点开展的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也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多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线下教学主要是指传统课堂教学和现场实训。传统课堂教学一般是指教师通过黑板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能够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这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具体状况,并且学生能够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但传统课堂教学自由度很低,教师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场所进行教学,学生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现场实训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用实践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现场实训也会受到教学时间和场地空间等条件制约。
线上教学主要指教师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进而在线布置相关教学任务,指导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进行网上学习。教师还可以借助QQ 群课堂、腾讯会议、微信、Zoom 和超星学习通等相关软件来进行授课、发送通知和布置作业等,进而上传PPT、视频、案例、试题等资料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线上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此外,学生还可利用网络上已有的课程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学语堂在线等开展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繁重。线上课堂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教师在线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将重点理论知识、实践难点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并且教师和学生不需要依赖固定的教学场所,教学时间也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自由地安排。同时,除了在学校教师主导的网络课堂外,老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在国家开放的教学平台上学习相关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收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些同学“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在传统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就可以通过线上提问的方式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混合式教学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参与热情也随之提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独立规划学习任务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应该侧重学生实训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技术的条件下,结合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独立的思考并通过设计完整的策划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调研,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进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实训安排。
近年来,已有部分院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但目前的混合教学模式还不完善,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虽然前卫能够吸引学生,但部分老教师讲授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学校很难推广;二是大多数高校的侧重点是科研和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度不够高;三是部分教师认识存在偏差,只注重了理论知识教学,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既需要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和实训能力的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通过讲授人力资源的基本内容,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经典案例,加深学生们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并且教师也会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无法提升学生更多的兴趣度。因此,如何借用现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具象化、可视化和生动化,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也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高校和企业作为合作教育的双主体单位,应该共同承担育人的任务,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深入性是合作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高校和企业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合作研究,但是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上的不一致,企业更多考虑的是培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希望所教人才能为已所用,同时优先保护企业自身的核心利益,因此造成在核心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方面不愿意学生过多地参与,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校热企冷”现象。尽管政府制定了相关引导政策法规,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如采取给企业进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但是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太明显,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和教学经验,提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线上竞答、模拟实训和企业实训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是一种行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选择经典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包括相关视频和PPT,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课程资源和学习任务,结合教材进行提前预习,教材上不懂的地方提前做好标记,这样便于在后期教学时向老师进行提问,从而提高课堂上课效率。
通过前期预习,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而根据课堂上的反馈,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难点问题,及时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和授课内容,再通过优秀的案例分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章节知识建立相应的题库,组织学生开展线上竞答。在线上竞赛活动中,由于内容涉及面广、题型活泼有趣,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且线上竞答能够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然后知不足”,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后,才能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从而查缺补漏。
利用计算机技术以经典、优秀的案例为模板,建立可视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之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进行线上管理。通过这种模拟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学、营销学原理的理解,同时对理论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为后续企业实训打下基础。
在校企合作中建立产教资源的“适配机制”,从企业挑选技能型人才,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学校教师前往人力资源相关企业开展实训,进一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而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学生将在校企“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参与企业的管理与营销,进而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同时通过系统的学习,更加熟悉和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自由度和教学质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学校和专业老师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收获期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