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2-10-22 00:54贺彩虹伍思凤
科教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协同研究生

贺彩虹*,伍思凤

(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近年来,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20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孙春兰副总理表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在这些重要指示下,加快解决当前研究生思政教育存在的现实难题,进一步探讨当代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并应用协同理论从多维度构建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既是推动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需求,也是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的必由之路。

1 研究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研究

协同理论强调通过各子集的协调合作,系统内部从无序变化为有序,最终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形成能发挥更大效能的有机系统。研究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本质正是将协同理论创造性地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从不同维度搭建思政教育机制,各部分相互协作,从而开创思政教育大格局。协同育人理念作为内核,贯穿思政教育始终,是研究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内在特征,对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困境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探索当代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德育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发展仍面临不少现实困境。

2.1 教育主体缺乏协同育人理念

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主体,但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是专属于导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职责,一定程度上专业课教师、研究生管理和服务人员、家庭及社会对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认知不同步,职责分工不明确,整体尚未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与良好氛围。

2.2 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尚未完全融合

课程思政总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课堂教学尚未与思政教育精髓深度融合。目前不少思政课教师仍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输出,难以激发研究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兴趣。由于部分研究生专业课教师不具备专业的思政教育背景或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导致其无法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专业教学中。

2.3 育人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当前,研究生思政教育渠道主要以课内思政和线下思政为主。课内思政的覆盖面较为有限,特别是在校外社会实践方面存在一定盲区,不利于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传统的线下思政渠道缺乏可扩展性,与研究生获取信息途径不断拓展的新变化不匹配,使得研究生在思政教育中的获得感和参与感相对减少。

2.4 思政教育资源呈“孤岛式”分布

研究生思政教育涵盖高校、家庭及社会等多个育人主体,包括教育与引导、管理与服务等多个环节,涉及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多个渠道。但目前这些主体、环节和渠道之间的联动性并不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等问题,思政教育资源互通互晓程度较低,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条件作为保障。

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发展困境,可从育人主体、课程教学、育人渠道、育人资源四个维度构建研究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各子机制协同配合,共创思政教育新格局。

3.1 育人主体协同,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3.1.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各育人主体的责任意识

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协同育人研讨会,展示各岗位的思政教育成果,强化广大研究生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使其自觉参与育人全过程,积极践行全员育人的理念。同时强调家庭和社会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主体责任,以达成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共识。

3.1.2 聚焦责任落实,明确各育人主体的工作职责

理清逻辑、明确职责边界,充分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业、生活、择业等方面的引路人,应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做到教育与育人相协同、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以实现对学生的成长关怀与思想牵引。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参与主题班会、召开座谈会、开设特色辅导室等多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目标落实到研究生的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中。思政课教师承担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直接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应加深其对思想理论的认识,增强情感认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专业课教师需坚持授课与育人相结合,做到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注重专业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提升。管理人员要整合校内思政教育资源,优化日常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又配合有序的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服务人员需配合其他育人主体落实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在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中落实服务育人理念。

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对研究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的塑造作用也不容忽视。加强家风建设、强调家庭教育,营造和谐的家庭成长氛围。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和不文明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3.1.3 推进交流协作,促进各育人主体的良性互动

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需要育人主体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一方面,高校内部的育人主体间定期进行交流讨论,反馈研究生的思政教育状况,并分析下阶段思政教育的重点方向。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沟通对话,增进对彼此的认知和信任,拓宽育人思路。

3.2 课程教学协同,构建课程同向同行协同机制

3.2.1 规范思政课程设置,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首先,强调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深刻而系统的思政教育。其次,注重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思政教学能力,主动承担教育引导职责,帮助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再次,力求创新授课方式,针对研究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小组讨论、访谈、调研等方式激发其学习热情。

3.2.2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课程育人体系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统筹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全课程育人体系。探析各类专业课程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将思政理论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使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更贴近现实、贴近学生。针对不同专业课的教学特色,探索最佳的授课方式融入思政理论,创新教学理念和实践,以研究生易理解的方式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渗透。

3.2.3 增进教师沟通合作,助力课程思政协同发展

一方面,定期开展交流培训,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将思政教育的内涵、特点传递给专业课教师,帮助其掌握思政教育的精髓,并运用于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打造教学合作研讨团队,专业课教师负责挖掘尚未被利用的思政元素,思政课教师协助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自然融合,通力协作制定出既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又具备德育功能的教案。

3.3 育人渠道协同,构建多渠道协同机制

3.3.1 课内课外思政共作用,切实提升育人效能

教师结合课内思政的薄弱点,充分把握课外思政这一重要的育人渠道,积极利用政府、企业及社会所能提供的课外资源,搭建社会实践育人系统,优化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该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平台、环境等资源要素,旨在借助优质的社会资源和外部力量,实现社会实践育人的功效,为广大研究生营造良好的课外思政大环境。

3.3.2 线上线下思政齐上阵,有效拓宽育人空间

首先,高校应加强文化宣传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媒介进行价值传递与思想引导,让思政教育更具融合性和感染力。其次,广大教职工应将新媒介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工具,灵活运用新兴传媒载体,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再次,利用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开设红色教育专栏、主题党课团课等,扩大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覆盖面。

3.3.3 校内校外思政同发力,努力开创育人新局面

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宝贵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应积极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推进文明素养教育活动,引导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传播文明风尚;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体育文化节、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强健其体魄;举办视听俱佳的艺术活动,陶冶其高雅艺术情操。在校外文化建设层面,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新时代主旋律的洗礼下,立志成长成才。

3.4 育人资源协同,构建思政资源协同机制

3.4.1 建立思政教育数据资源平台

思政教育数据资源平台是实现思政资源协同的基础,需建立以研究生思政教育为主线,集数信息整合、分类、查询、分析、挖掘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平台。资源平台汇合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思政教育信息,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整合归纳,直观反映不同层面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平台充分考虑数据信息的可扩展性,不断整合研究生思政教育方面最前沿的资讯,确保信息资源的动态更新。

3.4.2 实现思政教育资源互通共享

在建立思政教育数据资源平台的基础上,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信息共享水平,实现育人资源的交换共享尤为重要。育人主体通过共享数据资源平台,能掌握不同渠道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状况,进一步借助查询、挖掘等功能,最终实现思政教育资源信息的交换。此外,基于数据资源平台构建常态沟通联络机制,可以拓宽育人主体的交流渠道,为不同思政教育主体进行展示、沟通创造良好条件,推动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形成。

3.4.3 强化思政教育资源协同的保障条件

思政教育资源的协同离不开政策、资金、人才的保障。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将思政教育资源协同理念融入制度设计全过程,为建立研究生思政教育资源协同共享体系创造良好的背景环境;确保充足的经费投入,建设思政教育数据资源平台、引入思政教育人才队伍等是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协同的必要条件,这些都需要经费保障;要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投身研究生思政教育事业,为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协同提供稳定的智力支持。

4 结语

研究生思政教育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新人、育英才的重要使命,针对其发展壁垒从不同维度构建研究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使德育与智育充分结合,能有效破解不同层面的发展难题,提升研究生整体思政教育质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大批优秀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协同研究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