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内涵、模式和路径

2022-10-21 04:04熊昌娥秦强阮芳程静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县域服务发展

熊昌娥, 秦强, 阮芳 ,程静

1.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科技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大健康产业自“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来之后,各地将其作为重点产业纳入地方规划,并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项目进行招商引资,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县域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最能体现城乡融合发展程度和水平,县域大健康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大健康产业在国内提出来的时间比较晚,理论概念的界定还未理清,出现了行为先于认知的发展势头,如果不清晰明确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涵,可能会出现发展方向偏移、发展策略不适和盲目发展。尤其是在县域内,对大健康产业的认知更加模糊,对于大健康产业是什么,围绕什么来发展大健康产业,急需在认知上进行充分理解。本文拟在总结现有大健康产业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县域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内涵、模式和路径,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大健康产业的定义和分类

为了科学界定健康产业的统计范围,准确反映健康产业发展状况,国家统计局2017年在《关于印发大健康产业专项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家统计局国统制「2017」46号文批复)中界定:大健康产业是指与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健康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产业的统称。2017年,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大健康产业专项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制度明确了湖北省大健康产业统计范围、分类结构、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和工作机制等内容,在具体统计的时候涵盖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制造与销售、健康养老、健康体育四个方面。

2019年国家统计局《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对健康产业的定义为:是指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这个概念涵盖一、二、三产业,包括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为主体的健康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以医药和医疗器械等生产制造为主体的健康相关产品制造业,以医疗卫生、健康保障、健康人才教育及健康促进服务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业。并且国家统计局首次对健康产业进行分层分类,共分层大、中、小三层,包含13个大类,58个中类和92个小类。

但是学界对于大健康产业的概念的讨论不一,主要包括从广义和狭义的范围进行界定,并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描述,现有的主要描述见表1。

表1 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内涵和分类

其他的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是将大健康产业按照一、二、三产业进行划分,具体包括健康农业、健康工业和健康服务业[5]。另一种较常见的划分方法是按照产业链分为医疗前、医疗中和医疗后服务三大类[6]。或者以医疗服务及产品和以健康服务及产品为目的,将大健康产业分为两类,或者以服务类型划分为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本研究认为国家统计局的现有分类方法内容复杂,几乎涵盖了所有与健康相关的行业,各地在统计大健康产业的经济贡献或者进行横向比较的时候,无法形成统一的统计口径,导致统计出来的数据相差较大,可比性不足。建议按照一、二、三产业来对大健康产业进行分类,各个地方更易于接受,也符合长期以来的产业分类习惯。

2 县域内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其发展内涵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的重要论述具有清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并明确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县域属于中国基层行政单位,县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自然禀赋、人才水平、消费水平、消费市场等与市级及以上城市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在大健康产业概念不清、分类不明、模式不定的背景下,县域内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内涵、模式和趋势上越发需要理论梳理来指明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大健康产业区别于传统医疗行业,它是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为主要目标,适合于普通大众在工作休闲情境中,以寻求未病解决方案为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健康产业覆盖人群全生命周期,覆盖整个产业链条,产生效益的周期长。大健康产业本质上说是产业活动,但兼有公益属性[7]。大健康概念下的中国特色健康经济学从准公共服务领域延伸至包括自由竞争产业的全链条、全周期领域,从以改善医疗卫生领域资源配置为主的局部范畴延伸至增进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范畴[8]。

大健康产业不是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推进其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必须坚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为根本目的,必须坚持将现有资源禀赋和提升人民生命质量相结合为具体发展路径。只有做到以上三个坚持,才能实事求是地布局和发展大健康产业。

3 县域内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查阅和归纳大健康产业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县域大健康产业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6种模式:

3.1 健康小镇模式

建立健康服务业聚集区,聚集区内包含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服务、健康旅游、健康文化、健康食品等,往往是政府主导,法人实体为经济主体,技术、产业、资本进行组合[9]。这种模式把大健康产业在空间上进行聚集,这种聚集偏于功能性,但是产业之间的联动不够,聚集效应优势发挥不够。

3.2 三医融合模式

医学、医药、医疗融合发展理念,现有的模式主要是建立医学研究院、发展生物医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产业,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大健康产业[10]。同时,建立产业金融专项政策,组建大健康产业基金群,以产业基金带动大健康产业项目投资。其特点是政府、企业充分参与的同时,科研机构围绕产业进行创新,融资机构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3.3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模式

生产一次性输液针头的江西进贤县、以内窥镜生产闻名的浙江桐庐县和以生产卫生材料知名的河南长垣县,并称中国医疗器械最强三县城[11]。以江西进贤县为代表,这种模式以医疗器械为核心,集生产、销售于一体,建立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医疗销售队伍,其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占全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模式围绕一个具体产品往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在县域内主要是往销售端延伸,并占领全国销售市场。

3.4 医疗康养模式

充分利用各地自然优势,整合滨海、温泉、森林、中药材等自然资源和当地医疗资源,打造高端康养基地。形式包括旅游+康养、休闲养生、健康管理服务等,比如广东惠县、浙江苍南县、山东曹县、广西上林县等。

3.5 生态农业+旅游模式

主要特点是突出县域内生态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农产品优势品种。同时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不断延伸拓展合作,做大生态新产业。

3.6 健康养老模式

打造“大数据平台+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整合民政、卫生健康、残联等多部门资源,探索养老健康产业协同路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实行养老、托残、医疗服务三者结合。比如安徽宿州泗县针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重病重残户较多的实际,探索“县为龙头、乡镇主体、村为补充”集中供养护理模式。

从以上6种模式可以看出,目前县域内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以第一、二、三产业的某一产业进行聚集,但是其中4种模式主要以健康服务业为主,2种模式偏向健康制造业,健康农业嵌入健康服务业进行发展。

4 县域内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缺乏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体系,因此涉及到具体问题时的研究趋于碎片化,实践缺少可操作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缺乏一致的统计口径

无论是国家统计局2017年还是2019年的定义,由于大健康产业设定的范围广泛,各个类别并无明确指向,因此,各地对大健康产业的分类五花八门。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各地统计起来比较困难,更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无法评估大健康产业的基线水平以及其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4.2 大健康产业发展要素供给不足

县域内健康服务的人力资源主要来自于医疗卫生系统,但是医疗卫生系统本身存在人才短板,尤其是护理人员、康复人员极度缺乏,与不断建设的大健康产业项目不匹配[12]。县域内人群重治疗轻预防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扭转。产业发展资金筹措困难,大多数县是依靠企业以项目的形式发展健康产业,县级政府在财政上对大健康产业投入困难,在资金筹措形式、方法和手段上缺乏有力措施[13]。

4.3 以经济价值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大健康产业给当地带来多少税收,解决了多少就业人口等作为招商引资和发展结果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而不是将其落脚到为当地或周边人群带来了怎样的健康效益。这就使得在大健康产业引进类别和产业布局上,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产业发生经济效益的时间上要求较高,缺乏对周期较长创新型健康产业的扶持。

4.4 缺乏对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的科学决策

由于对大健康产业的类别缺乏清晰的认识,县域在布局大健康产业的时候,出现大量同质化发展,使得产业缺乏竞争力,不可持续发展。大健康项目引进来后,缺乏对需方市场的预测,已建成的项目往往空置很长时间,投资成本收回缓慢。另一方面,大健康产业的空间布局多集中于县城内及其周边,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布局较少,现有产业布局在城乡之间差别较大,与乡村振兴策略缺乏有效衔接[14]。

4.5 基层对大健康产业的认知与产业本身的蓬勃发展存在差距

乡镇一级干部对大健康产业的概念非常模糊,在思想和认知上无法跟上产业本身的发展步伐,不清楚本地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产业,在具体的发展动力上,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

5 县域内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建议

5.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根本价值遵循。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广泛学习大健康产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宗旨要义。引进的大健康产业项目,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普及健康知识,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树立为国民健康和疾病预防服务的大局意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15]。同时以解决本区域人群实际健康问题为出发点来发展大健康产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健康服务业供给。比如农村区域性养老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主导来优化农村区域养老服务模式,遵循公平普惠的原则,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用和公平性,保障服务的公益性和长效性[16-17]。

5.2 尽快建立一致的统计口径

国家有必要在大健康产业分层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尽快统一统计口径,基于一直以来的分类习惯,建议按照一、二、三产业进行分类,便于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进行评估以及确定大健康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

5.3 因地制宜发展大健康产业

根据县域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各种内外部条件,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确定本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探索本地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模式,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县域内大健康产业有的是自然资源拉动,有的是龙头企业带动,有的是政策推动,有的是偶然因素导致。县域内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应与县域内自然资源优势充分结合,包括山、森林、温泉、气候、土壤、海滨等,挖掘自然禀赋与健康相关的独特创新要素。县域内有健康相关龙头企业的,鼓励企业向行业上下游及相关行业领域延伸(仿制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等),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主要依靠政策推动的,要准确找到初始的触发点,以点带线带面,按照产业链上下游来培育和布局大健康产业,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和协同。县域内没有明显资源优势、龙头企业或者资金投入的,可以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充分利用健康服务业进入门槛低、投入小的优势,鼓励发展体育健身、健康咨询、中药养生、专科医疗服务等相关领域。

大健康产业的布局不仅仅考虑在县城及周边,还需要考虑到县乡村一体化发展,在健康食品、健康旅游、中药材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其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大健康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注重把产业与本地特有的文化进行联系,突出本地特色,打造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县域健康产业品牌。推动体医、医养、医旅等跨界融合,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跨区域融合发展。

5.4 重视培育需方市场

县域内需方对健康产品的购买力不强,对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误区,居民只有在患病时才想起医疗机构,平时的健康管理、预防保健观念不强[18]。护理险没有全面铺开,开发的康养项目和养老项目,本地居民缺乏购买力,因此,一方面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开发居民健康服务购买意愿;另一方面需要推进各项政策配套,完善健康产业政策[19]。比如县域内推进护理险,以此培育需方市场。营造大健康产业发展氛围,县域内各个乡镇主要干部要清楚大健康产业的概念、范围、发展内涵和发展路径,以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城镇建设为抓手,搭建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新闻媒体加强本地大健康相关知识、特色产业的内外宣传。

5.5 注重大健康产业发展要素供给

首先,加强健康产业研发环节的投入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注重产品附加值挖掘。比如县域内往往有健康食品原材料,但是其健康和药用科学成分测量、食品保鲜技术、食品包装技术等,需要与其他研发机构合作完成。也可以与本地职业技术学校、大专院校等合作,增加大健康产业人才供给渠道。其次,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尤其是风险资本进入,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相对养老、健康服务等产业来说,前期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单纯依赖某一企业或者政府都不现实。可设立政府专项引导基金和风险资金池,通过风险补偿或资助等形式,引导更多的风险资本加大对生物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的投资。第三,融入县域外产业链。产业链涵盖了从研发设计、原材料材料和供应、终端产品制造、维护和服务等多个产业领域,是指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链式结构关联关系[20]。目前县域大健康产业单一产业链居多,多维产业空间链尚未形成,已经有产业发展基础的县,在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时,将现有的产业作为县域外产业链的一环,做大做强做特这一环,增强自身在产业链上的竞争力。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县域服务发展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