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22-10-21 08:06邓晓清
学周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德育初中语文

邓晓清

(甘肃省永登县苦水中学,甘肃永登 730304)

素质教育目前已经成了包括初中语文学科在内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是蕴含大量德育教育元素的初中语文学科更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而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德育能力,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概述与意义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概述

德育教育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提升品德修养、端正价值观念、规范行为习惯等,但是初中语文学科不同于思想品德类学科,语文作品中蕴含的德育元素通常都不是直接体现的,而是隐藏得比较深,也不适合直接进行德育教育,大多时候需要教师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要避免本末倒置,另一方面还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德育教育,根本途径是渗透,而且德育教育效果的高低取决于渗透的技巧与方法,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具有较强的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与本领,才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目前学校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为教师渗透德育提供了可能,而且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比较注重融合德育元素,这就为教师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载体、筑牢了基础。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修养品德,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德育渗透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实现语文教育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扭转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有效渗透德育不仅能够有效达成这个教学要求,还能通过落实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之余更多、更深地认识与领悟专业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更科学地建构学科思维,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学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2.有助于初中生全面成长。在应试教育时期,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做题得分的能力,帮助他们积累更多专业知识,从而确保他们中考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然而这种教学目标过于短视,太过于注重眼前的功利,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较为不利。但是随着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不仅能学习专业知识,更能领悟专业知识背后强大的教育力量,实现更全面的成长。

3.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以往初中语文教师大多都采取以“口耳相传”加“题海战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长期“疲劳战”的过程中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也没有充足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学习效率比较低。但是在开展渗透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专业知识,也要传授一些书本之外的知识,传递一些历史人物、历史小故事等,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层面,也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方面,从而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积极主动,也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要求教师积极落实,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过程形式化较严重

很多教师把渗透德育教育误认为就是教学思想品德学科,没有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甚至人为地将两者分割,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抱有抵触心理,认为德育教育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容。而且很多时候初中语文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单纯为了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无法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价值与目标。

(二)推进措施单调、单一

目前部分教师也能积极开展渗透德育教学的工作,但是过程却非常单一,主要以讲解理论为主,缺乏引导性和实践性。很多时候学生也许能记住德育教育的内容,但是却没有更深入地思考,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因此无法实现预期渗透德育的效果。

(三)渗透德育的内容不合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并不是要一股脑把教育内容都传授给学生,如果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甚至很多德育教育内容都超出了学生的认知,那么就无法实现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目标,也会导致很多渗透德育的内容不能落到实处,更无法“开花、结果”。

三、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思想认识,准确定位德育目标

受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部分语文教师过度关注传授工具性知识,却忽视了渗透德育内容,这并不符合“文道统一”的教育原则,也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变革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树立“文道统一”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但却缺乏足够的文学素养与认知水平,难以深度理解教材文本的德育内涵。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可行性德育目标,依托德育目标挖掘有价值的德育内容。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深度分析教材文本,准确把握文本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入德育内容。为了保证渗透德育的效果,教师要提前制定德育渗透计划、施教方案等。部分文本的德育主题较明显,教师可以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同步引导学生分析德育内涵。而有些文本的德育内容并不明显,教师就要给学生讲解文本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很多文本都有丰富、深邃的内涵,教师在渗透德育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好取舍工作,避免过度追求渗透德育的深度,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德育内容,影响渗透德育的有效性。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与融入德育内容,避免脱离知识教学。

(二)发掘德育元素,多途径传递德育教育力量

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不能毫无根据,更不能根据教师的心情随心所欲地渗透,而是需要以语文教材为依据,通过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元素让学生从这些元素中汲取有益的成长能量,同时以语文教材为依据还可以实现学习德育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双重目标。当前编者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的时候也比较注重在作品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融入比较隐晦,需要语文教师有效发掘并且在讲解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德育知识,并在领悟的过程中实现升华与转化。

例如,教师在讲解《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一篇作品的时候,如果单纯讲解专业知识,那么学生只能学习生字词、叙事的技巧与方法、总结中心思想等专业知识;而如果单纯开展德育教育,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又比较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掘作品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元素和讲解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叶圣陶先生高贵的品质、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简朴。作者在作品中从多个方面描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行,而描写这些品行时作者并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需要读者借助字里行间的意境自己领悟和体会。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点关注作品中与叶圣陶先生品行有关的关键字词,通过关键字词展开延伸,从而感悟作者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叶圣陶先生良好品行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德育元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叶圣陶先生品行相似的人或事情,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带给学生更深远的体会

初中生社会阅历还不是很丰富,想象能力也不是很强,无法直观体验与感悟教材中很多作品描述的情境,也无法更深地认知教师渗透的德育教育元素。对此,教师需要在渗透德育教育元素时采取合适的途径,让学生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体会作品内涵,而教学情境就是实现这个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作品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适情境的辅助下更好地体会德育教育元素,更积极地接受德育教育内容。

目前常见的德育教育情境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导入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有适合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能准确识别德育教育内容并且能将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情境,实现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目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将德育教育元素融入情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和生动教学情境,使其更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学生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举一反三,更深刻地认识德育教育元素。

(四)课内、课外结合,增强渗透德育的生活性

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主要依托于教材文本,虽然语文教材文本具有文质兼美的特征,但整体篇幅较短、数量偏少,阻碍提升渗透德育的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统筹整合课内、课外的德育内容,紧密联系教材与实际生活,进一步丰富通过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内容。

一方面,可以补充相关课外知识。为了有效给学生传递文本德育因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涵。但很多文本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导致学生无法快速理解和掌握文本内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引入与文本内容紧密相关的课外知识,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例如,有些文本产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生动呈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深刻体会文本内涵。

另一方面,联系当今社会热点。如果渗透德育教育脱离现实生活,那么道德的力量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内容时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现状,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渗透德育的感染力、说服力。例如,针对某些文本中蕴含的高尚情操,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引入当今社会不良的风气,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引导学生深层次进行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些不良风气的严重危害,自觉、主动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特别是近年来网络对初中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观念。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度履行育人职责,科学渗透德育内容。

(五)组织实践活动,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转化

德育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德育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过程中。当然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愉快地领悟德育知识、践行德育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题电影等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内容多样的爱国主义电影能够更加清楚、深刻地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战争博物馆等教育媒介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爱国主义的力量。这样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达成渗透德育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德育教育成了各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初中语文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实现培养品德修养。但是要想高效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就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发掘德育教育元素、创设渗透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发力实现更好的渗透效果,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德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