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京榷货务的设立及演变

2022-10-21 08:22:59于春红
西部学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香药交子职能

于春红

北宋榷货务有时又被称作榷署、榷务,分为在京榷货务和地方榷货务,在京榷货务也被称作京城务,是宋代管理专卖事务的机构,在茶、盐、矾、香料等商品的禁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界对榷货务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戴裔煊的《宋代钞盐制度研究》,对于榷货务的建制沿革、官员任用情况、收入情况之比较与赏罚进行了细致分析。李晓的《宋朝政府购买制度研究》讨论了在京榷货务的隶属关系,榷货务与政府购买相关的异地结算、翻换交引、资金调拨等职能。姜锡东的《宋代榷货务的金融职能和性质》主要研究了榷货务便钱即现金汇兑、货币兑换与回笼、市籴粮草中的拨款与信用兑付、信用证券三个职能。姜锡东和赵喜英的《宋代榷货务经济职能及其演变》探讨了地方榷货务收纳茶叶和在京榷货务批发茶叶、籴买军需粮草、发放盐引,对于矾、香料和部分金属等其他物资的禁榷管理职能。目前学界对于榷货务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职能的探讨方面,关于榷货务的源流以及设置之后发展演变情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故本文将从榷货务的源流、在京榷货务设置过程以及对于其他机构的兼并进行探讨,以期对北宋在京榷货务做一深入探究。

一、榷货务的源流

对于专卖事务的管理古已有之,唐代对食盐专卖事务的管理主要通过设置“院”这一机构进行,唐文宗时期开始榷茶,设置榷茶使对茶叶进行专卖管理。唐肃宗乾元年间,第五琦为河南等五道度支使及兼诸道盐铁铸钱使,变通盐法,将征税改为专卖,“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文宗以王涯为榷茶使,将自德宗以来的税茶制改为榷茶制,“王涯献榷茶之利,乃以王涯为榷茶使,茶之有榷税自涯始也。”

“务”的本义并不是机构,而是紧急事务的意思。《说文解字》中对于“务”的解释为“趣也”,清代段玉裁在为《说文解字》作注时将“务”解释为“务者,言其促疾于事也”。“务”向一个机构名称的过渡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以来,复创务置官吏,宋因之。”可知这一时期的“务”已不是事务的意思,转变为一级官署,开始设置官吏。五代的后唐、后周,十国的楚和吴越都曾置“务”。“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敕令庆州榷盐务。”至宋普遍置“务”,“宋朝每克复疆土,必下诏蠲省。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北宋的务最初设置在州县一级,管理地方经济事务。宋代的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事务性机构,职掌涉及营建、修缮、加工、饲养、运输等各项事务,如水磨务、左右厩店宅务、京西抽税竹木务、煎胶务、铸钱务、车营务、京东西窑务等。另一类为掌管经济贸易及税收的机构,如杂买务、折博务、市易务等。

榷货务最早设于十国时期的闽政权。“张睦,光州固始人。唐末从太祖入闽。太祖封琅琊王,授三品官,领榷货务。睦抢攘之际,雍容下士。招来蛮裔商贾,敛不加暴,而国用日益丰饶,累封梁国公。”这是榷货务最早见于史籍的记载,但此时榷货务为管理海外贸易、征收商税的官署,与其后北宋设置的在京榷货务职能有所不同。

二、在京榷货务的设置过程

北宋榷货务最早开始设置于地方,“宋初,循周制,与江南通市。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禁商旅毋得渡江,于建安、汉阳、蕲口置三榷署,通其交易;内外群臣辄遣人往江、浙贩易者,没入其货。……榷署给券,听渡江贩易。”北宋时期在建安、汉阳、蕲口所设的三榷署职掌与江南地区的贸易,商人取得榷署发放的券才可以到江、浙地区进行互市交易。北宋地方所设三榷署与闽的榷货务一脉相承,均为管理互市交易的官署。

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军将领曹彬俘获后唐国主李煜,彬整军成列,至于宫城,国主乃奉表纳降,与其髃臣迎拜于门。江南平定,榷署虽得以保存,但其职能已不再是掌管贸易,由于其处于盛产茶叶的特殊地理位置,演变为“止掌茶货”。榷署由一个掌管与江南通市的官署转变为收纳地产茶叶的榷茶机构,“国初,沿江置务收茶,名曰榷货务。”“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曰真州,曰海州,曰汉阳军,曰无为军,曰蕲州之蕲口,为榷货务六……在淮南则蕲、黄、庐、舒、光、寿六州,官自为场,置吏总之,谓之山场者十三。”据姜锡东考证,地方六榷货务设置时间可能是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地方榷货务和十三场都是茶叶的贮藏和批发机构,所设之地都是茶叶的集散地、交通要冲。榷货务将临近区域所产的茶叶分别集中起来,将茶叶批发给商人,由他们转向各地售卖。这种措施切断了商人同园户的直接联系,保证了政府对茶利的垄断。其中十三场另有一职能和榷货务略有不同,“六州采茶之民皆隶焉,谓之园户。岁课作茶输租,余则官悉市之。其售于官者,皆先受钱而后入茶,谓之本钱;又民岁输税愿折茶者,谓之折税茶。”六州采茶园户隶属十三场,园户以茶输十三场作为租税,如卖茶给十三场,可提前领取由十三场发放的本钱,产茶之后再将茶叶输送十三场。

在京榷货务设置于太宗时期。“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址、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朝廷在闽地所置的榷货务主要职能是掌管海外贸易、征收商税,而太宗此时所设榷货务为管理香药宝货禁榷专卖事务的机构,也不同于掌管茶叶收纳的地方六榷务。

在京榷货务设置后其衙署经历了一次搬迁。榷货务“旧在延康坊,后徙太平坊”,延康坊的具体位置由于史料有限已不可考。据李合群《北宋东京布局研究》,太平坊为官府所在地,为距离宣德门最近的一坊,计有上、下界,榷货务、弓弩院、新衣库、市易司等,“(天禧)四年(公元1018年)四月,以弓弩院为榷货务,远火患也。”由此可知,榷货务和弓弩院可能不是同时期设置在太平坊内的,弓弩院设于太平坊的时间早于榷货务,远离火患是榷货务迁移的主要原因,而后弓弩院因其地为榷货务所占,也经历了迁移,“旧在太平坊,后徙宣化坊。”

三、在京榷货务的机构重组

在京榷货务成立后,随着有关机构的并入,其职能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前文已说明太宗时期最早设置了在京榷货务,为掌管与外国香药宝货禁榷专卖事务的机构。当时期除榷货务外还另有一机构管理香药的专卖事务。“(太宗)太平兴国中,以先平岭南,及交趾、海南诸国连岁入贡,通关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自三佛齐、勃泥、占城,犀、象、香药、珍异之物充盈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京师香药易院负责管理买卖象牙、香药、珍异之物的职能与榷货务发生重叠,故“(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二月,拨并入榷货务”。可知自太宗时设置在京榷货务到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京师香药易院并入榷货务,京师香药的买卖由榷货务和香药易院共同负责,大中祥符二年后榷货务才成为香药的主要售卖管理机构。

王安石变法对榷货务进行了机构的重组,“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七月,以榷货务为市易西务下界,市易务为东务上界,以在京商税院、杂买务、杂卖场隶焉……(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改市易下界为榷货务。”市易务是为推行市易法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设置的,“宜令在京置市易务,选差监官二员、提举官一员、勾当公事官一员,召诸色牙人投状,充本务行人、牙人。”市易务与榷货务同在太平坊,市易务的职能为“召人抵当借钱、出息,乘时贸易,以通货财”,两者都是政府为管理经济贸易事务而设立的机构。故在熙丰变法时期,把榷货务并入市易务,由市易务统领,“时其贵贱,以平百货,则归市易上界。掌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乘时贸易,以平百物之价。飞钱给券,以通边籴,则归市易下界。”榷货务并入市易务不是简单地进行机构合并,榷货务的职能也发生变化,开始职掌收购滞销商品,待到市场供应紧缺时再行出售,以平抑物价,这一职能是其之前所不具备的。据姜锡东所言“飞钱给券”即便钱汇兑最晚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已经存在,“以通边籴”即边地入中职能则始于太祖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元丰官制改革时,榷货务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其在北宋前期隶属三司(度支、盐铁、户部),而后则隶属于太府寺。“榷货务之于省司,表里相济,其任至要,所系甚重,施设出纳,最需得人。”“按《续会要》:元丰以后,左藏库、内藏库、奉宸库、祗候库、香药库、布库、茶库、杂物库、粮料院、专句司、都商税务、汴河上下、蔡河上下、榷货务、交引库、抵当所、和剂局、惠民局、石炭场、杂买务、杂卖场诸司库务,并入此门。”这个隶属关系的变化正反映了元丰官制改革九寺五监由原来的闲散机构变为实权机构。元丰官制改革中太府寺职能恢复,其职能涉及财政收支、管理市场等,榷货务这一时期隶属于太府寺。

蔡京主事时期对盐法进行改革,于榷货务内置买钞所翻换客人文钞。“解池未坏以前,官给解盐钞,募客人入纳粮草,还以钞盐。今解盐未复,其钞尚循旧法,给解盐文钞,客人赍赴京。解池既无解盐支还,并河北文钞卖与在京交引,铺户乘时邀利,贱价收买,致缘边入纳艰阻,客人亏折财本,浸坏钞法,合行措置。乞依熙宁、元丰置买钞所,别以他物折博。乞于榷货务置买钞所……换易客人文钞。应客人赍到钞,并以末盐钞并东北一分盐钞及度牒官告杂物等支换。”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以来“水坏解池”,解池盐产量下降,官府仍依旧法发放解池盐钞,导致商人手中的解池盐钞无法兑换,盐钞贬值,即“出钞过多,买不尽则钞贱而籴贵”。在京的交引铺户趁机从商人手中低价购买盐钞,商人亏损,钞盐法被破坏,沿边入中粮草受阻,于是在榷货务内设置买钞所,换易客人文钞,以末盐钞、东北盐钞或者其他杂物支付商人入中的粮草。买钞所不仅职掌换易客人文钞,还“定民间买钞之价,以抑豪强,以平边籴”。买钞所对民间买钞价格作出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豪强、大交引铺户低价购买商贾手中钞引的行为,防止其乘机渔利,保护小商人利益,沿边粮草入中制度也得以维持。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交子务并入榷货务买钞所,榷货务职掌涉及钱引兑换业务。故崇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榷货务买钞所言:奉旨:……其已行交子,渐次以钱引兑换”。“时交子给多而钱不足,致价太贱,既而竟无实钱,法不可行。”滥发交子引起贬值,迫使北宋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钱引代替交子,钱引意即可以兑换现钱的凭证,增强人们对于钱引流通的信心。“令诸路更用钱引……罢在京并永兴军交子务,在京官吏,并归买钞所。”交子务和买钞所并为一局,共用榷货务买钞所的的印记,“共为一局,合用‘榷货务买钞所’朱记。”“‘在京交子务交子记’八字铜朱记一十面,今改作‘榷货务买钞所钱引记’九字为文。”然而钱引的发行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货币流通依旧混乱,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北宋政府不得已停止印制钱引,已经发行的钱引须到买钞所兑换,此时买钞所兑换钱引的职能就是源自交子务的并入。即“钱引本以代盐钞,而诸路行之不通,欲权罢印制。在官者,如旧法更印解盐钞;民间者,许贸易,渐赴买钞所如钞法分数计给”。

蔡京不仅对盐法进行了改革,也进行茶法改革,实行茶引法,创建都茶务,负责向商人发卖交引,控制茶叶批发权。而在都茶务设置之前茶引的发卖由榷货务负责,即“商贾贸易,入钱若金帛京师榷货务,以射六务、十三场茶,给券随所射与之”。“参酌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东京都茶务所创条约,即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政和初,蔡京欲尽笼天下钱实中都,乃创茶引法,即汴京置都茶场,印卖茶引,许商人赴官算请,就园户市茶,赴所在合同场秤发,岁收息钱四百馀万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创建都茶务,职掌印制与发卖茶引,商人到都茶务入纳算请换取交引,持引到园户处领取茶叶,并需要到合同场察验交引、秤茶。这里所记载的政和初蔡京所建的都茶场即为都茶务,据姜锡东考证至晚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都茶务改称都茶场,《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成书于宋嘉泰三年(公元1202年),故李心传在著书时将都茶务称作都茶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茶务取代了榷货务原有的茶叶批发职能。南宋都茶场在榷货务置局,“建炎中兴,又创都茶场,给卖茶引。随行在所于榷货务置场,虽分两司,而提辖、监官并通衔管干。”南宋时期都茶场在榷货务置场,发卖茶引,这一职能又归于榷货务之下,榷货务再次职掌发卖茶引。

四、结语

在京榷货务作为北宋重要的管理专卖事务的机构,从设置之初其职能范围就不断变化。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徽宗年间蔡京主事是榷货务职能变动较大的两个阶段,总体而言,榷货务设置后其职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太宗时所设在京榷货务为京师香药宝货专卖事务的机构,王安石变法时期榷货务并入市易务,职掌平抑物价、便钱汇兑、入中籴买。崇宁年间买钞所和交子务相继并入,榷货务职能扩大到翻换钞引、兑换钱引等业务。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都茶务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侵夺榷货务发放茶引的职能。虽然榷货务职能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时而扩大或缩小,但相较于北宋初期榷货务职权更大,经营管理的业务范围更广。

①九寺包括太府寺、司农寺、宗正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五监包括国子监、军器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

②入中制度是北宋长期实施的制度,对沿边地区储备军用粮草和充裕京师财政有重要作用。商人将物货(主要是粮草和现钱)入纳沿边州军或京师,异地支偿茶、盐、香药和钱等,是入中的基本内容。茶法、盐法的改革与入中制度密切相关。入中制度的不断变化,是政府与商人分割争夺茶盐之利的体现,对筹措军费、收购粮草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香药交子职能
世界第一张纸币是如何诞生的
视野(2023年24期)2023-12-30 07:52:22
北宋“交子”的兴衰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医香药本草文化
公园之美
职能与功能
香药概念探讨
中医药信息(2020年4期)2020-01-12 13:58:59
精明的四川人和“交子”
看历史(2017年7期)2017-08-03 11:57:45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22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43:21
宋代香药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