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19 00:44刘志芳王洁翡朱孝靖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检出率患病

刘志芳,王洁翡,朱孝靖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营养不良是由蛋白质或热量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者过度消耗等造成的机体营养不足,学龄前是儿童身体、智力以及心理成长的关键期,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自身组织消耗,儿童会出现身体消瘦、体质量下降、食欲减退以及皮下脂肪消失等症状,并会伴有生长发育停滞、器官发育受限和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同时也是成年后某些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1-2]。体质量能够反映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与多种因素有关[3-4]。本研究通过了解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现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可为提出针对性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3—6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所幼儿园的78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监护人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资料不全的儿童。其中,男402例,女378例;3岁儿童155例,4岁儿童203例,5岁儿童214例,6岁儿童208例。

1.2 调查方法和评价指标(1)营养不良的检出情况。测量所有患儿的身高、体质量,其中体质量低于同年龄标准称为低体质量,身高低于同年龄标准称为生长迟缓,体质量低于同身高标准称为消瘦,具体分级为[5]:小于1~2个标准差为轻度营养不良,小于2~3个标准差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3个以上标准差为重度营养不良。(2)调查问卷。医务人员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记录儿童的年龄、性别、独生子女情况、主要看护人(父母/非父母)、近1 a患病频率(≥4次为经常生病,<4次为偶尔生病)、父母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高中及以下)、家庭收入(≥5 000元·月-1,<5 000元·月-1)、家长营养行为(较差行为包括进食过快、饮食不规律、就餐专注力差、暴饮暴食以及食物过于油腻等)、儿童饮食习惯。所有调查人员均经严格培训,问卷调查采取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保证问卷填写完整。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本研究780例学龄前儿童中,存在营养不良84例,检出率为10.77%,其中轻度营养不良67例(79.76%),中度营养不良16例(19.05%),重度营养不良1例(1.19%)。

2.2 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主要看护人、近1 a患病情况、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长营养行为、挑食行为以及零食摄入频率均为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独生子女情况和父亲受教育程度与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无关(P>0.05)。见表1。

表1 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 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多因素分析将是否发生儿童营养不良作为因变量,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1 a经常患病、母亲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家长营养行为较差以及儿童存在挑食行为均为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各变量赋值情况

表3 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儿童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其中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是衡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因此儿童营养不良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6]。研究表明,学龄前期是儿童身体、智力以及心理成长的关键期,营养不良不但影响儿童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以及心理发育等[7],而且与成年后的身体健康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儿童需要从膳食中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保证生长和生活活动需要[8]。因此积极防治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十分必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但是本研究调查的780例学龄前儿童中,存在营养不良84例,检出率为10.77%,其中轻度营养不良67例(79.76%),中度营养不良16例(19.05%),重度营养不良1例(1.19%),这与施展等[9]的研究结果相符,其发现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10.13%。杨亦丰等[10]的研究发现西安市某社区学龄期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达到16.63%,高于本研究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这可能与杨亦丰等[10]的调查时间较早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收入的提高,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会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仍较为突出,社会、家庭以及医疗机构都要重视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做好儿童营养状况的监测,积极主动分析原因,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加强学龄前期儿童的营养管理[11]。

导致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因素很多[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主要看护人、近1 a患病情况、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长营养行为、挑食情况以及零食摄入频率均为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近1 a经常患病、母亲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家长营养行为较差以及儿童存在挑食等,分析具体原因如下。(1)儿童患病情况。由于抗病能力较差,并且生活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学龄前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较为高发,经常生病不仅使儿童食欲减退,还会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因此频繁生病的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较高,同时长期营养不良还会造成儿童免疫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病概率,二者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应培养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减少生病是提高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保障[13]。(2)家长情况。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对于营养和卫生相关知识接触和掌握一般较多,更加重视儿童的营养状况,也就能够给予儿童更好的照顾,加之学龄前儿童的看护人主要为母亲,因此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则会越低[14];另外家长的营养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营养状态,例如家长存在进食过快、饮食不规律、就餐专注力差、暴饮暴食以及食物过于油腻等不良营养方式和行为时,很难规范儿童的饮食行为[15]。社会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健康宣教,宣传儿童营养膳食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家长的营养知识,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儿童营养状况。(3)儿童饮食习惯。儿童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营养不良的直接原因,尤其是挑食行为,挑食行为一方面会导致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引起体质量、身高增长缓慢,影响智力发育,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过多,引起营养性疾病如肥胖等,不利于儿童成长[16]。如果儿童偏食,家长可通过加工漂亮、口味多样食物及更换图案漂亮的餐具等方式主动吸引儿童,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同时家长、幼儿园也要积极配合,根据年龄特点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使儿童接受到食物、营养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养儿童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保证儿童的食物均衡,促进其健康成长[17]。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以轻度营养不良为主,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近1 a经常患病、母亲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家长营养行为较差以及儿童存在挑食行为,应重视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加强营养管理工作,改善学龄前儿童的营养情况,促进其健康成长。后期将进一步增大学龄前儿童的样本量,为明确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提供相关依据。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检出率患病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